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寮线东堡之役
臺灣清領時期同治朝,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寮线东堡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台湾清领时期同治二年(1863年)农历九月间,确切日期不详,肇因彰化县线东堡中寮庄头人林大用原属天地会红军一员,却于该年九月间率众归降曾玉明(大清将领,时任署台湾镇总兵,驻军燕雾堡),致使原天地会红军不满,自彰化县城出兵讨伐林大用,林大用并退至柑仔井与天地会红军鏖战,后因清军曾玉明派兵驰援才退拒红军。[1][2][3]
Remove ads
背景
天地会自同治元年(1862年)春季,以四张犁乡绅戴潮春为首,偕台湾中部豪族群起倡乱,同年三月下旬,天地会占领大墩、彰化县城,又自彰化县通往郡城(台湾府)的台湾中路大半落入天地会控制范围彰化县城自被天地会红军盘据。因清军在台湾军员不足,无力镇压,除仰赖外地调派军队之外,亦需倚赖台湾当地豪族筹组团练协力,与天地会进行鏖战。[4][5]
前哨战

天地会众自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三月二十日占领彰化县城后,一直引为根据地,其中鹿港与彰化县城虽仅二十里,但以鹿港为首等泉籍诸庄并未依附天地会,竖立白旗与官兵合作与天地会分庭抗礼。同年七月下旬,中寮庄头人林大用与鹿港望族出身的陈耀互有长年恩怨嫌隙,正逢陈耀驻守嘉宝潭(今彰化县和美镇嘉宝里),林大用偕大肚庄团练陈九武、赵戆发动进攻,并接连于鹿港北境的柑仔井、湳仔庄(今和美镇柑仔、竹围二里[6])侵扰,即嘉宝潭之役;此役后因陈耀坚守嘉宝潭,并获得自鹿港运送地铅弹、火药以及燕雾二十四庄的援兵,顺利让来犯的天地会与林大用部队撤军。[1][2][3]
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原福宁镇总兵曾玉明率 600 亲兵自鹿港登岸抵台[4],接连彰化县城南侧与西侧等各堡交界处指挥马鸣山燕雾堡会战、秀水燕雾堡会战等,而该年八月十六日,曾玉明军队与地方民练首领叶虎鞭、陈大戆在秀水燕雾堡会战中从天地会部众夺下秀水庄、安东庄之后,面对后港仔庄的黄阿起,搭建与枋寮、湳尾结寨相持的竹围,始终难以越雷池一步,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农历四月,从福建调派署台湾北路协副将曾元福、五月间从广东省调派游击官萧瑞芳等官军助阵,皆无斩获;此后天地会红军与曾玉明主导官民军陷入僵局,对峙延续长达三年之久,此即后港仔燕雾堡会战。[1][2][3]
Remove ads
过程

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间,林大用所在的中寮庄位在彰化县城北侧三里许,中寮战略位置对天地会极为重要,林大用据守良久,甚至被封“镇北将军”,可谓被天地会委以重任。当是时,林大用所属的中寮庄与鹿港陈耀家族旧有械斗嫌隙,因林家苦于陈耀家族财大业大,中寮庄与林大用族人多遭陈耀等欺侮,是以当天地会群起叛乱之际,林大用等乘隙附红军,挟带私怨顺势攻打陈耀,后亦获天地会器重,但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间,传来陈耀身故的消息,同时也有感天地会声势大不如前,林大用决意率众向官军曾玉明(时任署台湾镇总兵,驻军燕雾堡一带)请降。[1][2]
林大用请降的消息,被天地会部众侦查得知,红军备感愤怒,当下便集结部队,围剿林大用;林大用先遁逃至柑仔井藏匿,红军转瞬而至,林大用只得率领200名亲随部众应战,坚持至曾玉明派兵解围,天地会才罢兵返彰化县城。[1][2]
后续
原本固守彰化县城的红军如陈梓生、陈𫚒、王万获知林大用投降的消息,认为中寮距离县城仅三里,难以持续守备,便将城中财物运出至四块厝(今台中市雾峰区),四块厝是天地会首领之一林日成之根据地,而林日成在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大甲战役失利之后,便长在此养伤沉潜,思索对抗官军计划,彰化县城内要员仅留江有仁和林猫据守,其势渐孤。[1][2]
其他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