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彰化厅
台灣日本時代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彰化厅(日语:彰化庁〔彰化廳〕/しょうかちょう Shōka chō */?)为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之一,设立于1901年至1909年间,其北侧隔乌溪与台中厅为界,南侧隔浊水溪与斗六厅为界,东侧则是以八卦山与南投厅为界。彰化厅的管辖范围等同现今的彰化县(芬园乡除外)。
沿革
1895年,台湾总督府发布地方临时官制,彰化地区由台湾县管辖。1896年3月,台湾中部设立台中县,在彰化地区设有“鹿港支厅”(之后改为彰化支厅)。1897年5月,台中县下的支厅废除,改设辨务署,彰化地区设有彰化、和美线、鹿港、二林、北斗、社头和员林等七个辨务署。1898年5月,和美线辨务署并入彰化辨务署,二林辨务署并入北斗辨务署,而原属北斗辨务署的沙连下堡改隶南投辨务署,社头辨务署则并入员林辨务署。1899年3月30日,台中辨务署管辖的猫罗堡“田中央庄、快官庄、竹巷庄、风吹厝庄、大埔头庄、石碑坑庄、番仔田庄”改隶彰化辨务署[1]。1899年9月12日,鹿港辨务署并入彰化辨务署,员林辨务署则是燕雾上堡并入彰化辨务署,其余并入北斗辨务署,且部分武东堡并入南投辨务署,此时只剩彰化及北斗辨务署[2][3]。
1901年11月11日,因辨务署负责地方政务,而县及厅介于总督府与办务署之间,造成行政事务上的欠缺灵活 ,而废止“三县四厅”,设“二十厅”之行政单位,“厅”下设“支厅”,彰化厅因而自台中县划出,下设有北斗、鹿港、溪湖、员林、二林、番挖(今芳苑乡)、田中央等七支厅。1902年5月21日,彰化厅的“六份藔庄、凹窝藔庄、湖水坑崎头庄”改隶南投厅直辖,南投厅直辖的“泉洲藔庄”改隶属彰化厅[4];同年11月25日,原隶属斗六厅西螺堡的菜公沟庄、水尾庄、新厝庄和牛埔庄等4庄改隶于彰化厅[5]。1903年3月,番挖支厅并入二林支厅,田中央支厅并入北斗支厅[6]。1904年12月11日,彰化厅实行街庄整并,并整并为37区及4街227庄[7]。1905年4月1日,溪湖支厅裁撤,其下街庄并入鹿港支厅和二林支厅[8]。
1909年10月25日,台湾总督府将原有之二十厅,废止合为十二厅,彰化厅及苗栗厅之一部分并入台中厅。之后,台中厅直辖的芬园区于1911年8月8日改隶员林支厅[9],于1915年7月10日改隶彰化支厅[10]。
Remove ads
族群分布
1926年的普查统计中,342,800人籍贯为福建、28,200 人为广东。(以移民时清朝及明朝的区域划分福建省及广东省。)
明、清渡海至彰化开发的人群,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闽、粤两省,以福建省泉州府和漳州府为主,泉州府籍移民为彰化最早汉族移民群体,广泛分布在彰化平原的街庄,其中鹿港地区有接近99%的泉州移民,当中三邑移民就占了85%;漳州府籍移民所分布的地点大多较接近内陆地区,以大村、社头、二水和田中这四乡镇较为集中;漳泉以外的移民构成福建族群之少数,有福州、汀州[注 1]和兴化移民。广东移民内部以潮州府籍居多,并集中分布于南彰化的埔心、员林和永靖。
Remove ads
历任厅长
行政区划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