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是指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背景的人大代表候选人。不过,这些独立候选人中成功当选的人却被认为是“屈指可数”。另外,立场亲中共的媒体也对他们的动机提出了质疑。

概况
长久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大代表选举被指责为“走过场”,“当选人始终是当局内定的人”。[1]
成功案例
1998年,姚立法以“自荐参选人”的身份成功当选当届湖北省潜江市的人大代表。[2]2003年,司马南曾以独立身份参选北京东城区人大代表并获选[3],同年在深圳也有类似的成功案例。[4]
据台湾中央广播电台报道称,中国泛蓝联盟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代表选举时曾组织一百多名成员以中国国民党精神党员个人身份独立参选人大代表选举。[5]
失败案例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据香港明报及美国政府主办的美国之音报道称,独立候选人在选举中却受到了当局不同程度的打压。有独立候选者受到了当局的威胁,甚至有人受到拘禁和殴打。[8][9]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国泛蓝联盟成员作为中国国民党精神党员独立参选并制作了大量“从揭露执政党腐败弊端到以东西德模式统一”的选举纲领,并选举名片和文化衫挨家挨户发放,后均遭有关机构约谈劝退,其中,文炎、蔡爱民、倪江峰、左晓环等拒不退出的泛蓝参选人分别被不明身份人士暴力殴打,软禁在家或被开除公职,中国国民党精神党员参选被迫中止。[10]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动县乡级人大代表选举时出现了一批独立候选人。这些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包括下岗工人、普通市民和学生,也有作家、教授、记者、律师和资讯业人士。[1]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李承鹏、夏商、梁树新。李承鹏甚至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助选团。[2]但最后当选的独立候选人却寥寥无几。大部分独立候选人在初选中就被淘汰。[1][2]
2011年11月,北京区县人大代表选举中总共有六千多名候选人,而包括学者熊伟、乔木、法律人士许志永和访民等在内的二十多名代表社会“不同声音”的独立参选人全部被“选民小组代表”提前剔除掉。独立参选人抨击“选民小组代表”“初选”过程黑箱操作,筛选过程从不对所有选民或参选人公布,外界无从知晓一些参选人被剔除的原因。[11]。
据美国之音报道,独立候选人之一、新余钢铁公司职工魏忠平在2012年2月28日被强制带到铁坑铁矿,并受到多人24小时监守。他在被拘期间遭到多人殴打,导致了左耳急性中耳炎、以及三根肋骨和横突骨的骨折。他在被打后到3月17号获释的13天内多次要求治疗却无果。当地支持独立候选人的律师也遭到了殴打。[9][12]另外,贵州省独立参选人幸清贤在2011年11月1日得知,他已经在初选中被“淘汰”。幸清贤认为初选过程不公正。例如,有当地民众反映,参加初选提名的人都是领导指定的,到会的每个“推荐人”都得到了20元补助费。他还说,他散发竞选传单的行为被当地派出所指责为“扰乱秩序”。[9]
在北京,独立参选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映伟也宣布退出2011年的人大代表竞选。独立候选人最终全部被淘汰。[1]
2021年10月15日,709案律师家属王峭岭、李文足、刘二敏等14名北京市民宣布参选县人大代表,后遭当局打压,无法正常开展竞选活动,最终在同年11月1日宣布退选。[13]
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教授童之伟对独立候选人的出现发表评论,称“(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是在计划政治原野上点燃了市场政治的火炬。”[1]
有亲中共的观点认为,部分独立候选人“别有图谋”,试图颠覆“现有政权”。[1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网络电视台的采访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经由协商后得以提名的‘正式候选人’...没有所谓的‘独立候选人’。‘独立候选人’没有法律依据。”[15]
有人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制度下,独立候选人这一途径是“走不通的”。[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