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井垵吴府殿
台灣澎湖縣馬公市井垵里廟宇,主祀吳府千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井垵吴府殿,俗称井仔垵吴府殿(台湾话:Tsínn-á-uan Ngôo-hú-tiān),台湾澎湖县庙宇,位于马公市井垵里,主祀吴府王爷(吴潜),副祀土地公,创建年份不详。[1][2]法师流派为“闾山派”。[3]:60–62
沿革
“井垵”在清领时期和日治时期皆称“井仔垵”,在二战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和南邻的嵵里里合并,作“嵵垵里”,现又独立,作“井垵里”。[4][5]约莫明末清初之际,便陆续有移民迁入“井仔垵”,井垵吴府殿最初仅供奉土地公,乃因千岁降灵指示,相传于南明永历28年(1674年)才另起建小庙,但外貌十分简陋。[1]
雍正初年、同治年间,井垵吴府殿皆有整建纪录,同治四年(1865年)甚至增祀邱、朱、柳三府千岁供奉;日治时期亦有扩建,惟庙舍面积皆不大。二战结束之后,井垵吴府殿在民国50年(1961年)、民国71年(1982年)间进行重修,民国71年(1982年)9月7日动工,该次重建由陈金盛设计,原址扩建于井垵渔港南侧,庙身坐东朝西,并于民国73年(1984年)8月竣工。民国75年(1986年),韦恩台风侵袭澎湖,井垵吴府殿屋顶因而损坏,又曾于民国77年(1988年)修建过。[1]
民国105年(2016年),井垵旅外乡亲陈璋柱发起重修,并获得丙申乡佬蔡文凯、欧铭利和陈在笔等支持,同年成立筹备委员会,并于翌年(2017年)农历十二月初四出火,历时两年工程,顺利于民国109年(2020年)农历五月初七入火,庙身更易为坐北朝南,总计耗资新台币1220万元整。[6][注 1]
Remove ads
吴府千岁疑义
井垵吴府殿主祀“吴府千岁”,供奉金身原型却非五府千岁中常见的“吴孝宽”。[1][7]
根据吴府殿庙中碑记记载,井垵吴府殿所供奉的吴府千岁本尊作“吴潜”。吴潜乃浙江省嘉兴县人,南明将领,随郑成功占领澎湖后,便负责驻守西屿头(即今西屿乡外垵村,今西屿西台一带)。南明永历37年(1683年)间,不敌施琅率领的清军,后自刎而亡,获天庭敕封为神。庙中碑文另有康熙13年(1674年)间,吴府千岁和金府千岁降临井垵,指示乡民盖小庙奉祀的记载。[1][8][注 1]
不过,若关于1674年建庙记载属实,吴府千岁即为“吴潜”上天庭之化身,因清军施琅与明郑刘国轩的澎湖海战发生于公元1683年,故“吴潜”自裁赴死年份不可能早于1683年[1][8],遂殆无于1674年间同时和金府千岁显灵降旨盖庙之可能。
图辑
-
立面、金炉
-
圣旨牌
-
门神彩绘
-
吴府王爷与诸神像
-
虎爷像
-
修建落成碑志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