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际大专辩论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际大专辩论赛(英语:International Varsity Debate),又称国际大专辩论会、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简称国辩、老国辩,2007年改称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是由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大专院校的学生参与的辩论赛事,历史可以追溯至1986的新加坡,一开始由新传媒集团主办,当时名为亚洲大专辩论会。
199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始与新传媒集团联合主办,辩论会也更名为国际大专辩论赛,当时该辩论会每2年举办一次。
不过有高校在夺冠后宣布不再参加,而且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议题确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所以议题离实际生活和公共话题越来越远。
2007年起,赛事正式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
2013年,赛事停办。
同年,由胡渐彪先生等国辩辩手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办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以填补国辩停办后亚太地区华语顶尖辩论赛事的空白,该赛事后渐渐被坊间简称为“新国辩”。
Remove ads
亚洲大专辩论会时期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在有了举办新港辩论游戏赛的经验后,将新加坡式辩论赛推向国际,举办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香港中文大学、东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四校分别代表香港、澳门、新加坡、大陆参与比赛。决赛全程有闭路电视进行转播,北京大学最终击败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冠军[2]。
国际大专辩论赛时期
1993年,亚洲大专辩论会扩大为国际性质,改名为国际大专辩论赛[2],由新加坡广播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地点依旧位于新加坡。
大陆地区国家教育委员会选派复旦大学组织代表队参加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代表队成员有蒋昌建、姜丰、严嘉、季翔、何小兰和张谦六人,由王沪宁、俞吾金带队。
而台澎金马地区则是派出国立台湾大学、香港派出香港大学、马来西亚派出马来亚大学、新加坡派出新加坡国立大学,还增加了非亚太地区的英国剑桥大学、澳洲悉尼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
当时的辩题有“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等,评委有哈佛大学学者杜维明和武侠作家金庸。
复旦大学最终获得冠军,复旦大学出版社亦为此特地为此出版了《狮城舌战》。[4]
1995年,第二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移师北京举办,并且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地点在新加坡和大陆地区之间交替举行,由新加坡广播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交替主办。
1997年,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上马来亚大学夺冠(成员有胡渐彪),首都师范大学获得亚军,而且马来亚大学开始连续三届进入决赛。
之后代表中国大陆参赛的队伍产生模式由指定改为公开选拔。
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夺冠。
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加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并获得冠军,西安交大辩论队成员有路一鸣、郭宇宽以及樊登。
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时期
2007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改名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交由大陆举办,于北京举行,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为大陆地区内部选拔和其余各国内部选拔,各地皆选拔出冠军参与第二阶段总决赛。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