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色列定点清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定点清除(希伯来语:סיכול ממוקד,罗马化:sikul memukad)[1][2]或暗杀[3]是以色列政府在与巴勒斯坦或与伊朗代理人等地区敌人的冲突中常用的策略与手段。[3]
定义
目前国际法对“定点清除”一词没有明确定义。瑞士学者尼尔斯·梅尔泽写道:“‘定点清除’一词是指使用可归于国际法主体使用致命武力,以故意、预谋和审慎的方式杀死未被攻击实施者实际拘留的个别选定人员”。[4][5]
历史
“定点清除”一词在以色列的广泛使用源于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期间,当时以色列在2000年11月成为第一个公开提出“清算”和“先发制人定点清除”策略的国家。[6][7][8]以色列在2001年之前均否认其实行过暗杀或法外处决行动。[7]2000年11月,以色列首次公开承认在伯利恒附近的贝特萨胡尔发动定点清除:以军的一架阿帕契直升机发射了四枚激光制导导弹,杀死了驾驶着三菱皮卡车的坦齐姆派领导人海珊·阿巴亚特,连带造成两名正在等候计程车的50岁家庭主妇死亡,和6名巴勒斯坦人受伤。[9][10]此事件与以往使用狙击手、伪装特工进行的隐蔽暗杀行动不同,是在大庭广众目睹之下发生的定点清除行动。[11][9][10]
卜采莱姆统计在2002年至2008年5月间,以色列一共定点清除了234名巴勒斯坦人,并造成153人的附带伤亡。[12][13]绝大部分的以色列定点清除均发生在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全权掌控的约旦河西岸A区,部分定点清除行动被以色列政府否认。[12]大部分的定点清除均是大型军事行动的一环,比如慕尼黑惨案后摩萨德对惨案凶手的暗杀行动、第二次大起义之后的清算行动、2008至2009年加沙战争期间的空袭等。据报道,作为以色列与哈马斯等巴勒斯坦组织为结束2014年加沙战争而达成的长期停火协议的一部分,以色列承诺将停止针对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和派别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14]
Remove ads
政策
以色列在第二次大起义前的暗杀行动往往是为了报复目标先前的罪行,需要准司法委员会判定目标有罪后才能采取行动。但随着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起自杀式爆炸袭击的不断增加,时任以色列总理艾里尔·夏隆不再将目标是否参与袭击以色列的证据视为决定性因素,并将对目标定点清除的决定权交给了总理和辛贝特。[15]据报道在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期间,夏隆曾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希政府达成协议,即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占领区建设定居点,来换取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暗杀巴勒斯坦人的支持。[16]
以色列最高法院在审理发生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定点清除行动的合法性时,于2006年12月14日裁定:此类行动发生在“国际武装冲突”中,但根据国际法“恐怖份子”身为平民,并不具备战斗员身份。然而在法院看来,他们是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平民,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国际法对他们的豁免权。法院还裁定,根据欧洲人权法院在麦肯等人诉英国案的审判先例,此类事件必须使用“比例原则”,在军事必要性与人道之间取得平衡。[17]而如果目标身份存在“强而有力且有说服力的情报”、任务有助于遏制恐怖活动、并且如果其他手段(例如试图逮捕目标)会严重危及士兵的生命,则允许暗杀。
美国国务院前法律顾问亚伯拉罕·大卫·索法尔法官表示:
……在国际事务中,自卫杀人并不构成“暗杀”,正如我们的警察部队针对国内凶手实施的自卫杀人一样,也并非谋杀。联邦政府已权威认定,自卫定点清除不属于暗杀禁令的范畴。[18]
然而索法尔总结道,从事此类活动的国家必须公开承认其责任并对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这种以保护自身为理由来正当化暗杀的说法遭到了包括国际特赦组织在内的许多人的批评。[19]
以色列军队坚称,在缺乏明显手段逮捕或以其他方式挫败攻击的情况下,采取此类军事行动是为了防止即将发生的攻击。以色列最高法院在2006年12月14日的裁定中也认定定点清除是针对恐怖分子的合法自卫形式,并概述了使用定点清除的若干条件。[20][21]
以色列调查记者罗南·伯格曼称,定点清除的做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且至今以色列比任何其他西方民主国家都更多地使用了这种做法。[16]
方法

自第二次大起义起,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行动通常是由辛贝特调查并提供关于目标的情报后,再由以色列空军出动攻击直升机(通常是阿帕契直升机)发射导弹将目标消灭,倘若行动需要用到重型炸弹的时候则会出动F-16战斗机。其他策略包括派遣由以色列情报或军事人员组成的突击小组,潜入已知目标人物藏匿的地点,并使用小型武器或爆炸物消灭对方。此外以色列也曾出动狙击手来执行行动,例如2001年对萨贝特·萨贝特医生的刺杀案。[22]如今也有行动是透过无人战斗航空载具完成。[23]
目标
以色列在第二次大起义期间定点清除了诸多哈马斯高层成员:[24]贾米勒·贾达拉·卡伊斯米(Jamil Jadallah al-Qawasmeh,2001年10月31日)[25]、马哈茂德·阿舒利(阿布·哈努德)(Mahmoud a-Shuli(Abu Hanud),2001年11月23日)[26]、萨拉赫·谢哈德(2002年7月22日)、易卜拉欣·马卡德玛(2003年3月8日)、伊斯梅尔·阿布·沙纳布(2003年8月21日)、艾哈迈德·亚辛(2004年3月22日)、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2004年4月17日)、阿德南·古勒(2004年10月21日)。
虽然“定点清除”一词通常指以空袭达成的暗杀行动,以色列安全部队过去也曾以其他方式击毙巴勒斯坦高阶武装份子,但这些行动从未被官方承认。[27]其他知名的涉及多个目标的定点清除事件包括:摩萨德对造成1972年慕尼黑惨案的黑色九月组织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成员发动一连串暗杀行动,行动中还造成了利勒哈默尔误杀事件;1973年摩萨德在贝鲁特发动“青春之泉行动”刺杀三名PLO高层成员,分别是穆罕默德·优素福·纳贾尔、卡迈勒·阿德万和卡迈勒·纳赛尔。[28]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