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丽莎白王后号邮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丽莎白王后号(英语:RMS Queen Elizabeth)是一艘被冠以“皇家邮船”的远洋班轮。与玛丽王后号远洋班轮一起,她每周提供从英国南安普顿经法国瑟堡到美国纽约的豪华班轮服务。 它于约翰·布朗和他的公司在苏格兰克莱德班克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该建筑被称为赫尔552号。 该船于1938年9月27日下水,以时任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王后伊丽莎白命名,她在1952年成为王太后。伊丽莎白王后号是一艘比玛丽王后号稍大一些的班轮,是当时以及之后56年里建造的最大的班轮。它也是迄今为止吨位最大的铆接船。她第一次服役是在1940年2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艘运兵船服役,直到1946年10月她才作为一艘远洋班轮服役。
是193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和最豪华的远洋班轮,全长1,031英尺,排水量达83,600吨,有“大西洋第一夫人”之称。其后该班轮由香港船商董浩云购买改装为海上学府,惟于1972年改装临近完成时发生大火完全焚毁,海上的“宇宙学府”计划告吹。[2]该火灾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海上火灾亦是唯一的“灾难级大火”,酿成14人受伤。当时船只停泊在青衣岛和昂船洲之间,即现时九号货柜码头之位置 。
Remove ads
历史
伊丽莎白王后号于1938年9月27日于英国建成下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作运兵船,1946年起主要服务于大西洋两岸。1971年,香港船商董浩云斥资320万美元购入该邮轮,计划耗资1,200万港元将其改装成一所教育用途的流动大学,命名为“海上学府”。伊丽莎白王后号于1971年7月到达香港,在青衣岛和昂船洲之间对开海面进行改装,当时港督戴麟趾曾上船参观。
海上学府原定于1972年1月15日试航。然而,启航前6日(1月9日)上午11时30分[3],伊丽莎白王后号在青衣岛和昂船洲之间对开海面进行最后改装时突然起火,消防处接报后,于中午12时06分[4]列为一级火,当时最大的灭火轮葛量洪号、一号及二号消防船赶赴现场扑救,但发现火势猛烈,于是在12时32分[5]跳升为四级大火。虽动员130名消防员,但火势依然无法控制,全船甲板以上已有80%[5]的结构焚烧中,冒出庞大浓烟,香港消防处遂于下午1时30分[5]发出香港史上唯一的灾难级火灾灾情警报。由于火势略为减弱,晚上20时26分[5],消防处宣布取消灾情警报。当时董浩云之子董建华正在船上会议室主持会议,最后及时决定弃船和逃生,并与父亲董浩云通电话,泣告大火经过[6]。船只焚烧了24小时后以45度角倾侧半浮沉载于水中,火烬于101.5小时后终告完全扑灭,1974至75年间被拆毁解体。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电视剧(丽的电视)
著名船员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