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指的是统治伊庇鲁斯专制国这一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建立的拜占庭帝国继承国的君主。实际上,“伊庇鲁斯专制国”和“伊庇鲁斯专制君主”都只是现代史学的惯用称呼,该国当时的国名、君主使用的头衔均与此不同。“专制君主”(希腊语:δεσπότης,罗马化:despótēs)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尊贵的宫廷头衔,持有这一头衔与统治特定的领地无关。该政权的几位希腊君主确实使用这一头衔,但这只代表他们在拜占庭帝国体系中的地位,与他们统治的领地无关。
后来伊庇鲁斯被非希腊人控制,专制君主这一头衔开始失去帝国等级意义,与领地联系起来,这有时也会让当地人感到诧异。尽管如此,“伊庇鲁斯专制君主”这一头衔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文件档案中,那些统治当地的外国君主采用其他形式的头衔,如阿尔塔专制君主或约阿尼纳专制君主,即该国在不同时期的两个首都的名字。也有一些统治者会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拉丁语:Despotus Romaniae,“罗马尼亚”指“罗马帝国的土地”,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或罗马人的专制君主(Despotus Romeorum,罗马人即指拜占庭人或希腊人)的头衔。
该政权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1448年-1479年在位)统治末期,整个国家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莱奥纳尔多逃到了意大利,他的子孙继续使用“专制君主”的头衔。1642年,时任托科家族首领安东尼奥·托科不再使用这一头衔,转而宣称亚该亚亲王的头衔。
Remove ads
头衔
拜占庭帝国后期,“专制君主”(δεσπότης,despótēs)是个高贵的宫廷头衔,但它与特定的土地占有无关[1]。严格地讲,称伊庇鲁斯专制国(此国名同样不是当时使用的名字)的君主为“伊庇鲁斯专制君主”是错误的[2]。随着拜占庭皇帝开始承认自治君主的统治地位,授予他们“专制君主”的头衔成为惯例,该头衔才开始于特定的地域联系在一起[3][4][5]。一些伊庇鲁斯君主并没有专制君主的头衔,如创立国家的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和第二任君主狄奥多尔·科穆宁·杜卡斯,实际上,狄奥多尔曾于1225年在塞萨洛尼基称帝(巴西琉斯)。米海尔二世是第一个被授予专制君主头衔的统治者,13世纪30年代,他的叔叔曼努埃尔·科穆宁·杜卡斯授予他此头衔,后来尼西亚帝国皇帝约翰三世再次授予他此头衔,以之为米海尔臣服于尼西亚帝国的象征[6][7]。
科穆宁·杜卡斯王朝灭亡之后,继起的奥尔西尼家族开始使用与实际领土相关的“专制君主”头衔变体。作为意大利人,奥尔西尼家族的君主们使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Despotus Romaniae)的头衔,因为伊庇鲁斯是罗马尼亚(罗马人土地)的一部分[1]。后来塞尔维亚贵族托马二世·普雷柳博维奇自塞尔维亚皇帝西美翁·乌罗什处获封伊庇鲁斯,并获封专制君主头衔,于是自称“约阿尼纳专制君主”,表明他以约阿尼纳为都,统治整个伊庇鲁斯[8]。
1411年,祖辈为意大利贵族的卡洛一世·托科夺取约阿尼纳,也获得了“专制君主”头衔,这可能是参考了科穆宁·杜卡斯家族和奥尔西尼家族的头衔,也可能是参考了普雷柳博维奇。当地人坚持要求卡洛寻求拜占庭皇帝对此头衔的承认,于是他派弟弟列奥纳尔多前往君士坦丁堡,得到了曼努埃尔二世皇帝的正式承认[8]。对卡洛来说,专制君主的头衔意味着他可以宣称对整个伊庇鲁斯的所有权,而非仅仅占有约阿尼纳,1416年,他征服了阿尔塔,即科穆宁·杜卡斯和奥尔西尼时代的首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承认这个头衔更多是对这一帝国无力控制的地区加以缓冲,与从前伊庇鲁斯希腊君主的联系只在于名义上[9]。1418年以后,卡洛像之前的奥尔西尼家族一样,开始使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的头衔[1]。同时期,亚该亚亲王琴图廖内二世也使用了这一头衔,所以卡洛可能并不是在模仿之前的伊庇鲁斯君主,而是在亚该亚大部分领土于1418年被拜占庭帝国夺取后,在同年僭用了琴图廖内的头衔(他是卡洛过去的领主)。伊庇鲁斯的史料记载,“罗马尼亚专制君主”的头衔得到了曼努埃尔二世皇帝的承认,但同时期的拜占庭史料并没有有关记载[10]。约阿尼纳的文件显示,卡洛的头衔全称为:领主卡洛,托上帝鸿福,罗马尼亚专制君主(Dominus Carolus Dei Gratia despotus Romaniae)[11]。
1418年后,卡洛有时也使用“罗马人的专制君主”(Despotus Romeorum,“罗马人”即指拜占庭人或希腊人)。这个头衔对拜占庭帝国来说更难接受,因为这暗示了他对罗马人民的统治权,而不仅仅是统治名义上属于帝国的一块领地。对帝国来说,这样的权力只有皇帝才能拥有[12]。卡洛一世之子卡洛二世·托科使用“阿尔塔专制君主”的头衔,来源于伊庇鲁斯政权曾经的都城,但对拜占庭来说这并不比“罗马尼亚专制君主”更能接受,因为这样的头衔仍与具体的土地挂钩,而不符合“专制君主”的宫廷头衔本义[13]。卡洛二世的继承人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也使用这个头衔[14]。之后的托科家族首领没有实际统治伊庇鲁斯,但仍同时使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和“阿尔塔专制君主”的头衔,1697年的一份意大利文资料称托科家族的头衔为“罗马尼亚和阿尔塔的专制君主”(Despoti de Romanìa, & del'Arta)[15]。
Remove ads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列表
君主均列出其希腊文姓名和拉丁转写,塞尔维亚君主有塞尔维亚文姓名及拉丁转写,有些君主希腊文姓名与原本姓名不同,列于括号内。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名义上的伊庇鲁斯专制君主(1479年-1642年)
17世纪安东尼奥·托科放弃这一头衔后,托科家族就不再使用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头衔,继续使用亚该亚亲王头衔[36]。这一变化可能源于托科家族成为了曾经的摩里亚专制君主索马斯·巴列奥略尚存的最近亲属[37],索马斯的男性后裔在16世纪断绝[38] 。索马斯曾与最后一位亚该亚亲王琴图廖内二世的女继承人结婚,1432年后者死后,继承了亚该亚亲王国的全部领土[37][39]。
Remove ads
注释
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