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德洛尼卡三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洛尼卡三世
Remove ads

安德洛尼卡三世·巴列奥略希腊语Ἀνδρόνικος Γ' Παλαιολόγος;1297年3月25日—1341年6月15日)是拜占庭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皇帝,于1313年至1341年在位,1313年至1328年为共治皇帝,1328年至1341年为正式皇帝。

事实速览 安德洛尼卡三世·巴列奥略, 拜占庭帝国皇帝 ...
事实速览
Remove ads

早年与内战

安德洛尼卡三世年轻时因争风吃醋,误杀了弟弟,导致父亲米海尔九世于1320年悲痛离世。他与祖父安德洛尼卡二世因帝位纷争而起的两安德洛尼卡内战。安德洛尼卡二世与塞尔维亚君主斯特凡·乌罗什三世联手,而安德洛尼卡三世则与保加利亚君主米哈伊尔·希什曼联手。1328年,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势力占领君士坦丁堡,安德洛尼卡二世退位

军事生涯

佩勒卡农战役[1]

在登基之后,1329年5月,安德洛尼卡三世为解围尼西亚,从君堡集结2000人外加一些比这更少的色雷斯士兵,于6月1日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登陆君士坦丁堡对岸,为了方便撤退其军队沿着尼科米底亚湾前进。

6月4日他们抵达了佩勒卡农,奥斯曼人在此驻扎,人数两倍于已,6月10日双方展开较量,未分胜负,而副指挥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则建议撤退,次日清晨,撤退途中,奥斯曼人袭击后方,个别支队鲁莽冲锋,外加安德洛尼卡三世负伤让士气低落,军队只得撤退至到菲洛克雷内港,安德洛尼卡三世躺在担架上被送回君堡,6月12日黎明在付出两名高级军官战死的代价之后,坎塔库泽努斯才勉强将奥斯曼人击退,并组织军队从克里索波利斯撤回君士坦丁堡。

远征希俄斯岛

约1325年,希俄斯岛领主马丁·扎卡里亚或许因被塔兰托的腓力授予了小亚国王的头衔,从而野心膨胀,他强迫兄弟兼共治者贝内代托二世英语Benedetto II Zaccaria退休,并将与东罗马的租约废弃,开始以自己的名义铸造硬币,贝内代托则在未知时间逃往了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宫廷寻求复位。

1328年,希俄斯人利奥·卡洛塞托斯英语Leo Kalothetos前往季季莫蒂霍,向安德洛尼卡三世提出重新控制希俄斯,安德洛尼卡三世欣然同意,随即向马丁发出号令,要求他立刻停止建造堡垒,并于次年前往君士坦丁堡续签租约,而马丁则断然拒绝。贝内代托在此时也向安德洛尼卡三世提出申诉,要求从兄弟那里获得应得的权利。

1329年秋,安德洛尼卡三世以贝内代托的请愿为由,联合纳克索斯公爵尼科洛一世英语Nicholas Sanudo,会集105艘船的舰队远征希俄斯,在安德洛尼卡三世抵达之后,仍然试图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但马丁再次断然拒绝,并沉没了港口的三艘战船,禁止希腊居民持械,率领800名兵士坚守自己的要塞,然而岛上的情况出乎了他的预料,希腊岛民揭竿而起,贝内代托派系倒戈,这迫使了他投降。

尽管岛民要求将他处死,但安德洛尼卡三世还是展现出了宽恕,仅将他关押至君堡,亲属和原官员则不予处罚同免职,来去自由。胜利后贝内代托被任命为总督,但他得寸进尺向安德洛尼卡三世索要更大的自治权,安德洛尼卡三世不予让步并可能将他免职,之后其退往加拉塔,在1335年也有说法是1330年,他带着8艘舰船尝试复辟,然而被击退,他在同年晚些时候因中风去世。

1329年底,安德洛尼卡三世前往福西亚,由于统治者安德烈奥洛此时正在热那亚本土处理事务,安德洛尼卡三世迫使当地副手多梅尼科·卡塔内奥效忠,并或许控制了旧福西亚城。[2]

Remove ads

鲁斯卡斯特罗战役

主条目:鲁斯卡斯特罗战役

内战结束后,1328年6月,希什曼领军洗劫了比兹耶及附近地区,并在安德洛尼卡三世回援前撤离,同年8月,双方在阿德里安堡对峙,两个月后,他们未战即和,续签了和约。

1329年初,安德洛尼卡三世与希什曼进行私人会晤,两边签署了协议,以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塞尔维亚王国。

1330年7月初,安德洛尼卡三世侵入北马其顿,在攻占了6个堡垒之后,他停下了进军的步伐,并未按照原计划与希什曼会师,反而是静待交战结果,7月28日凌晨,丘斯滕迪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Velbazhd打响,希什曼被俘不久后因伤势过重而死,眼见盟友的惨烈败北,安德洛尼卡三世也不得不将军队撤出,仅留下了部分守军驻防,在不久后便被王储杜尚所收复,安德洛尼卡三世则前往了色雷斯。

丘斯滕迪尔战役之后,塞尔维亚扶持了希什曼被囚禁的儿子伊万·斯特凡上位,希什曼的妻子也是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妹妹狄奥多拉被驱逐出境,这送给了他一个借口,1330年秋他进攻保加利亚南部,光复了大部分1308年安二割让与保加利亚的领土,随后他返回至季季莫蒂霍,举行比赛并庆祝约翰五世的诞生。而保加利亚方面,大部分贵族因战事的失利,外加认为伊万是塞尔维亚的臣属,从而在1331年3月推翻了伊万的统治,洛维奇专制君主伊万·亚历山大登上了皇位,登基以后,亚历山大发动战役收复被东罗马攻占的城镇,除了墨森布里亚,那里被熏纳德诺斯英语Theodore Synadenos所管辖,也许是因为该城拥有着大量罗马人口的缘故。

1332年夏,维丁专制君主贝劳尔起兵叛乱,安德洛尼卡三世看到了机会,立刻集结了3000人的军队再度北上,至6月末除安基亚洛斯之外,他基本夺回了一年前失去的土地,亚历山大则匆忙放弃了与贝劳尔的交战,快马加鞭抵达安德洛尼卡三世所驻扎的鲁斯卡斯特罗要塞,双方开始谈判,亚历山大提出以安基亚洛斯,换取扬博尔,并称这是以金换铜,双方于7月17日达成这项协议。

而当晚亚历山大召集的鞑靼人到来,次日拂晓,保加利亚军打算发动突袭,安德洛尼卡三世提前得知消息,立刻命军队列阵,战斗开始之后,东罗马军左翼被鞑靼人击穿,被迫撤退至鲁斯卡斯特罗要塞内,安德洛尼卡三世严密封锁了补给不足的消息,以让亚历山大确信无法围歼东罗马军队,于是双方就此签订了和约,东罗马与保加利亚的战事暂告一段落。

Remove ads

介入色萨利

1332年末~1333年初,北色萨利的统治者加布里埃尔洛普洛斯英语Stephen Gabrielopoulos去世,伊庇鲁斯的约翰二世借机侵入该省,安德洛尼卡三世得知消息后,立刻命米海尔·莫诺马赫英语Michael Monomachos率军介入,而其本人也于不久之后抵达,两人领军迅速控制了东色萨利,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继续征战直至将约翰二世给撵出。1333年末,安德洛尼卡三世在当地过冬后离开,在此之前他命莫诺马赫担任总督,且处理了12000阿尔巴尼亚人的效忠问题。约1335年,约翰二世暴毙,色萨利尽归东罗马之手。

叙尔安吉尼斯变节

内战后叙尔安吉尼斯英语Syrgiannes Palaiologos被释放,1329年其被安德洛尼卡三世任命为塞萨洛尼基总督,他受到了住在该城的皇太后克塞内英语Rita of Armenia的宠爱,并被她收为了养子,而叙尔安吉尼斯则在克塞内的庇护之下策划针对坎塔库泽努斯和安德洛尼卡三世的计谋。

然而1333年末克塞内去世后,阴谋败露,他被逮捕并被送往君堡接受叛国罪的指控,意外的是抵达君士坦丁堡后其设法躲进了加拉塔,并经优卑亚、色萨利,加入到了杜尚的宫廷中。杜尚委任他为军队指挥,率军入侵马其顿,叙尔安吉尼斯凭借对布防的了解,外加与当地将领的友谊,几乎没有阻力的攻占了整个北马其顿,并逼近塞萨洛尼基在城前扎营,安德洛尼卡三世和坎塔库泽努斯赶来之后,与叙尔安吉尼斯展开对峙,二人认为硬碰硬未必能取胜且抓住其人,于是决定实施诡计。

斯弗兰齐斯英语Sphrantzes Palaiologos被任命为塞萨洛尼基总督,并迅速取得了叙尔安吉尼斯的信任,随后假意倒戈,1334年8月23日,斯弗兰齐斯将叙尔安吉尼斯及几位待从,诱骗出营地之后刺杀,虽然他擅自杀害了叙尔安吉尼斯,违背了计划,但仍然受到了安德洛尼卡三世的褒奖,仅仅只是被口头责备。3天后即26号,安德洛尼卡三世与杜尚会面,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杜尚归还了部分侵占的城市,但保留了奥赫里德普里莱普斯特鲁米察等地。[3]

Remove ads

多梅尼科反扑

1334年末或次年年初,多梅尼科偏离了十字军的目标,他转而伙同医院骑士团和尼科洛一起攻陷了莱斯沃斯岛,而这两位盟友在事成之后便撤出了岛内,加拉塔方面则对此做出了部分帮衬,他们支持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叔叔德米特里争夺皇位。

消息传到君堡,安德洛尼卡三世随即下令围攻加拉塔,这迫使他们屈服,并拆除了所有防御工事,而后安德洛尼卡三世集结83艘船驶往莱斯沃斯,1336年6月舰队抵达,由前总督阿莱克修斯·费兰斯罗比诺斯英语Alexios Philanthropenos领导的军队登陆,他快速夺回了除首府米蒂利尼外的全部领地,然后进而开始围攻此城,安德洛尼卡三世则转攻多梅尼科的老巢福西亚,萨鲁汗给予了他一定的援助,在此期间,安德洛尼卡三世与乌穆尔达成了正式的同盟,确保了与艾登萨鲁汗两国的和平。[4]

同年11月,多梅尼科难以为继,于是向帝国投降,费兰斯罗比诺斯恢复对莱斯沃斯的管理并直到去世,新旧福西亚也全为帝国占据,安德洛尼卡三世让多梅尼科留下来担任福西亚总督,但在1340年左右他因当地希腊人的暴动而被驱逐出境。

Remove ads

恩纳科西亚战役[5]

1337年夏末,奥斯曼人集结约30艘船,一两千人的部队计划袭击君士坦丁堡郊区,事发突然,安德洛尼卡三世无法迅速集结一支人数相当的队伍,但他仍决定立刻反击,其命坎塔库泽努斯率六七十人的重骑兵和贵族从陆路防御,可能还外加部分待从和侦察兵,而他自己则领两艘或者三艘三层桨战船从海路配合,人数如果加上水手船员的话大约在700左右。

坎塔库泽努斯在恩纳科西亚部署了军队,并于当晚驻扎在那,他派出侦察兵前往附近海岸,即奥斯曼人可能登陆的地方。黎明时分,奥斯曼人分两地两组在相差不远处登陆,上岸后他们便开始四处烧杀抢掠,侦察兵则走入了埋伏区,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所杀死,剩余的幸存者因夜色昏暗,故而只知敌军规模小且精锐勇猛,当他们的指挥官知晓后,便集结了部分士兵准备正面迎战。破晓时分,双方展开激战并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奥斯曼人被击溃。

安德洛尼卡三世也在此刻赶到,他得知了战况后,顺势下船并借用了坎塔库泽努斯的战马领军乘胜追击,剩余的奥斯曼人被一举击败、而后落荒而逃,有三艘船的奥斯曼人经海路撤离,安德洛尼卡本想追击,但由于桨战船的缆绳断了,所以就此作罢,33艘奥斯曼人的船只都被遗弃搁浅在岸边,安德洛尼卡命士兵们清理战场,搜刮战利品,并在此扎营过夜。

午夜时分,奥斯曼人九艘船的增援部队逐渐靠近该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里的情况,意外和东罗马的两三艘桨战船相遇,双方随即开战,虽然东罗马军的人数稀少,但他们精锐且英勇无比,最终将奥斯曼人所击败,他们仅有一艘船得以幸免,其余则皆被东罗马军给俘获,之后奥斯曼方面为赎回俘虏支付了巨额赎金。

最终的战损为奥斯曼军阵亡近千,被俘约三百,东罗马军则无一人阵亡,只是损失了许多匹战马,另外在格里戈拉斯的文本中,他声称加拉塔的热那亚人为奥斯曼提供了帮助,但这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伊庇鲁斯归降

约1335年,因色萨利战事的失利,伊庇鲁斯宫廷中的罗马派实力逐渐壮大,而也正是在这一年,约翰二世暴毙,其很有可能是被妻子安娜给毒杀的,而在其死后安娜便成为了摄政,她是罗马派的领袖之一,当成为摄政以后,她高调宣布打算接受帝国的附庸。

1337年亦或1338年春,安德洛尼卡三世与坎塔库泽努斯率领着约两千艾登军队,外加未知数量的东罗马军队,抵达了伊庇鲁斯北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人不断地制造骚乱,并且通过对山区的了解,回回躲过围剿与追击,但安德洛尼卡摇来的突厥人也同样擅长山地作战,艾登军队轻装上阵、行动敏捷,战斗刚开始,便击溃了阿尔巴尼亚人,即使他们转入群山当中,也无法扭转颓势,许多人都被俘虏,大批牲畜也被捕获,战斗结束后,安德洛尼卡将艾登军队连同战利品和战俘送回乌穆尔那里,而当地希腊人则因为皇帝解决了匪患问题,而对他赞不绝口、奉若神明。

在解决了匪患之后,安娜的使团抵达了培拉特,她提出承认帝国的宗主权,但保留尼基弗鲁斯二世和她的统治地位,安德洛尼卡三世坚决反对,要求必须由官员去管理,安娜没得选择,只得同意,安德洛尼卡与坎塔库泽努斯率军南下,伊庇鲁斯地区被和平接管,熏纳德诺斯被任命为总督。而安娜和她的子嗣们则被安置在了塞萨洛尼基,尼基弗鲁斯还被提议与坎塔库泽努斯的女儿联姻,但就在这时,安茹派的贵族们将尼基弗鲁斯绑架到了那不勒斯,他被带到了塔兰托,这里是拉丁女皇凯瑟琳二世的宫廷,安茹派确信这样能够保障他的权利不受侵害,且有望恢复统治。

Remove ads

尼科米底亚陷落

佩勒卡农战役的两年后,1331年,尼西亚城沦陷,拜占庭在比提尼亚的大城市仅剩尼科米底亚一地,由于奥斯曼人对此城的频繁袭击,1333年8月,安德洛尼卡三世渡海来到尼科米底亚,他借口鼓励这座被包围的城市,但事实上是打算与奥尔汗进行秘密谈判,许诺给其支付12000金币的岁贡,以停止进攻该城。1337年或1338年,尼科米底亚陷落,此时安德洛尼卡被希腊事务所牵制,从而被迫放弃了该城。[6]

伊庇鲁斯叛乱[7]

1338年末,瓦卢瓦的凯瑟琳煽动伊庇鲁斯人起义,次年年初,总督熏纳德诺斯在阿尔塔被逮捕囚禁,尼基弗鲁斯二世带着安茹派系重返大陆,并驻扎于托莫卡斯特隆要塞,因为这里沿海易守难攻,且方便与拉丁势力联系。1339年末,安德洛尼卡三世命莫诺马赫、安杰洛斯英语John Angelos (sebastokrator)为先锋挺进伊庇鲁斯,他与坎塔库泽努斯则于次年开春抵达,经过一番激战过后,叛军被封锁在三个堡垒当中,分别是罗戈伊、阿尔塔、托莫卡斯特隆。

罗戈伊

而坎塔库泽努斯则决定先从罗戈伊下手,那里的指挥官是阿莱克修斯·卡巴西拉斯,二人曾经有过交集,算是朋友,当卡巴西拉斯发现坎塔库泽努斯带着随从过来时,便派人告诉其不要再靠近了,他担心他会因为他的身份而被迫与老朋友交谈,或者将其赶走,这让他难以抉择,但坎塔库泽努斯反驳称,拒绝朋友是不礼貌的,如此只会暴露他是一个狡猾且怕事的朋友,卡巴西拉斯辩解道,他并不否认朋友关系,但他要考虑他所属阵营的利害,如果两边谈判,他可能会因为这层关系,从而影响判断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卡巴西拉斯被说服到桥边谈话,起初他们的交谈相当友好,但坎塔库泽努斯图穷匕现,指责他是当前反对帝国叛乱的主要推动者,而卡巴西拉斯为自己和同僚辩护称,伊庇鲁斯本就独立于帝国之外,这是长期以来的事实,双方就此结束了会谈。

三天之后,坎塔库泽努斯再度前来,卡巴西拉斯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出城交谈,他们交谈了很长时间,坎塔库泽努斯强调作为皇帝臣民的生活并不可怕,总好过因围城战而死,双方再次结束会谈。又过了几天,坎塔库泽努斯再次试图说服他归降,卡巴西拉斯在软磨硬泡之下,内心开始动摇,坎塔库泽努斯在返回阿尔塔营地的路上,停在小溪边吃饭,卡巴西拉斯独自一人追了上来,他解释称因为坎塔库泽努斯也是独自一人前来谈判,这表明了他对自己的信任,正是这一点改变了其战斗到底的决心,于是罗戈伊就此投降。

阿尔塔

与此同时,对阿尔塔的围攻也正在进行,守军并无投降之意,他们甚至说即使给他们一万金币也绝无可能,而坎塔库泽努斯也决定再次利用心理战,指挥官尼古拉斯·巴西利切斯被邀请到城堡前会谈,坎塔库泽努斯给他上了一门历史课,其认为伊庇鲁斯的独立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结果,在此之前,自凯撒时代起统治从未中断过,1261年后每任皇帝都有意收复,只是无功而返,因此现任皇帝的征战有理有据,这是希冀收回帝国遗产的神圣力量,至于年轻的尼基弗鲁斯二世,你们声称要保护他的权利,但在安茹拉丁势力的资助之下,其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这些人绝非真挚的朋友,坎塔库泽努斯也论证了他们顽强抵抗的愚蠢,战争与围城的存在,对这片土地的经济和农业造成了极大损失,叛乱同样也给当地的无辜平民徒增伤悲。

不知多久过去,巴西利切斯在城内召集守军集会讨论,他们已经被围困了大约6个月,根本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了,他们决定通过投票来表决是否投降,于是就此阿尔塔也回归帝国。由于漫长的围城战,军中瘟疫肆虐,虽然只有一名军官死于这场瘟疫,但许多马匹和骡子都受到了感染,安德洛尼卡三世本人也未能幸免。

托莫卡斯特隆

所以最后的任务只能还是由坎塔库泽努斯来执行了,坎塔库泽努斯抵达托莫卡斯特隆的三周以后,来自塔兰托的13艘船的舰队出现在附近,他们安慰了守军,但不肯加入到守城当中,围攻的第25天,尼基弗鲁斯二世的导师作为代表,出来与坎塔库泽努斯谈判,坎塔库泽努斯依旧如法炮制,围绕着伊庇鲁斯的历史、垃丁人并非朋友、叛军应当知迷途返,来劝降对方,并再次提出让尼基弗鲁斯与自己的女儿联姻,第二天,经过讨论之后,守军决定投降,坎塔库泽努斯在要塞留下驻军,带着尼基弗鲁斯等人前往阿尔塔。

安德洛尼卡三世在那里奖励了他们的明智之举,并授予了尼基弗鲁斯二世潘希珀塞巴斯托斯英语Panhypersebastos的头衔,三周以后即1340年11月初,安德洛尼卡与坎塔库泽努斯离开伊庇鲁斯,安杰洛斯留下来担任总督,熏纳德诺斯调任塞萨洛尼基总督,尼基弗鲁斯则前往塞萨洛尼基与母亲团聚。

静修派争端及临终时刻

1341年春,坎塔库泽努斯的长子马修,与安德洛尼卡三世的侄女伊琳娜于塞萨洛尼基结婚,不久后两人返回君士坦丁堡。1341年6月10日,君士坦丁堡举行宗教会议讨论静修派问题,安德洛尼卡亲自出席,会议在一天之内结束,静修派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卡拉布里亚的巴拉姆遭到谴责,随即返回了意大利。而当参会者们都离去后,安德洛尼卡感到精疲力竭,退入修道院当中,次日,他突发高烧并昏迷,在接下来的4天之内病情更加恶化,他最终于6月15日病逝,享年45岁。

家庭

安德洛尼卡三世的第一任妻子是不伦瑞克的伊琳娜英语Irene of Brunswick。他们育一子,但早夭。伊琳娜也于1324年去世。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萨伏依的安娜,他们于1326年成婚。其子女包括:

此外, 他还有一位私生女伊琳娜,嫁给特拉比松皇帝瓦西里

脚注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