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同为亚伯拉罕宗教,它们都是一神论宗教,而且其所重视的许多人物的形象在《圣经》与《古兰经》中被认为是互相对应的;然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在教义上之间的差别也相当大。
![]() |

Remove ads
观念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
虽然伊斯兰教承认所谓其内容未被篡改的《旧约圣经》及《新约圣经》是真主所降示的,但是在伊斯兰教教义中,亚伯拉罕带上山欲献给神的,不是《圣经》所记载的以撒,而是以实玛利。伊斯兰教许多的观点与《塔纳赫》内容相冲突。
伊斯兰教认为尔撒是其地位低于穆罕默德的地位的先知且不具神性。伊斯兰教认为基督教放弃了唯一神论的立场,故犯下了认可多神论这项大罪,伊斯兰教教导说,真主安拉不会与任何一者分享祂的神圣属性。根据认主学理论,伊斯兰教不允许其教众将所谓的伴侣与真主联系起来。伊斯兰教事实上把关于三位一体的理论解释为关于三位三体的理论,其把基督旧教描述为三神论宗教。居住在土耳其的伊斯兰教徒把基督教教义中的神称为登曷哩。另一方面,主流基督教宣称神格惟一论是异端邪说。
基督教认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伯所崇信的至高神是基督徒所崇信的惟一真神,再没有别的神。基督教认为,因为基督教所崇信的救主(耶稣基督)是天主亚威的独生子,是跟祂的父(天父)为一的,所以其没有偏离一神论的立场。早期基督教教内曾经发生过很多关于这些神学观点的争论。
Remove ads
伊斯兰教认为所有教典的作者都是真主安拉所派遣的,再启示给其使者以宣扬其思想,而不是人所凭空创作出来的,《古兰经》内容的准确度会受到真主所保持。伊斯兰教徒传统上相信穆罕默德是真主派遣的最后使者,他本人是位文盲,伊斯兰教徒不认为穆罕默德有抄袭过基督教或犹太教的教义,或曾吸收其神学思想,而是重申了多年来被基督教和犹太教改动了的教诲,也认为三个宗教的神学观点有相似的原因正在于此。另一方面,基督教徒在对于穆罕默德的看法上有分歧,一些基督教徒认为穆罕默德是有善意的但接受了错误的启示的申言者,一些基督教徒则认为穆罕默德是妖言惑众的伪先见者。有基督教徒甚至认为穆罕默德是受到邪恶的邪灵达加尔所操控的[1]。
伊斯兰教认为世上除了凡人之外,还有被真主以无烟的火焰造生出来的镇尼,后者如同前者一样能够选择接受正确的信仰,从而得到进入詹那的机会,镇尼有仁善的,也有残恶的,信奉伊斯兰教的神学家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在伊斯兰教神话中被真主以来自于火狱的毒火造生出来的妖灵(djinn)中最有名的一位是阿札齐尔,祂曾经得到真主的宠幸,但在拒绝向原祖亚丹下跪之后,阿札齐尔被真主驱逐,其被称为伊布力斯并成为了沙但的首领,这些沙但致力引诱世人犯罪。雅兹迪教则认为衰但(Shaytan)已经因向基督表达悔意一事而成为天使。伊斯兰教认为沙但可能会引诱凡人使用邪术,或者假扮为异教神话中的神祇以引诱凡人崇拜自己。
基督教教内有不同的关于超自然生灵的观点,其中一个观点认为除了神灵、天使及炼灵等等之外,其余的超自然生灵极有可能皆为堕天使、魔鬼或鬼魔,如果异教神话中的神祇不是假神,便可能是魔鬼或鬼魔所假扮而为的,就连鬼魂也可能是鬼魔所假扮而为的。
古犹太教相信拉弗拉姆(Raphraim, 居住在阴间中的亡者的魂神)存在。
有人认为更古老的以法莲教可能认可独神论,由于上主多次被称为万神之神,因此其可能认为异教所崇拜的一些神祇是真实的,但其认为祂们都是不值得被崇拜的伪神,唯有上主是应该被敬拜的真神[2],或者将祂们视为与天使及星辰一同组成天军但被无知的异教徒视为神祇的天祇(mal'ak)。然而,有宗教史学研究人在探讨了《希伯来圣经》上的相关记载之后,表示其认为耶舒伦人认为只有一位神灵存在这一说法更有可能是正确的[3]。
此外,宗教学家就关于《诗篇》第八十二章所提及的被上主谴责的、组成神圣议会的神般生灵(Godlike Creatur)是谁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一些学者认为其可能是指有权势的凡人或被任命为守护特定民族的天祗的护国天使。信奉基督教的著名宗教史学家麦可·海瑟博士声称这一章所提及的众神确实是指天上的诸神,而非凡人或三一神的其他位格,但他声称这不意味着其在宣扬多神论,原因是《塔纳赫》把这些所谓的次级神祗描述为原本被上主命令去掌管天下万国 却因反抗天主的统治一事而被受到惩罚的天上的权君(powers in the heavens)[4]。此外,《列王纪(上)》第二十二章提到米该雅先知看见天上万军侍立在上主面前一事,当中包括被上主派去引诱撒玛利亚王国国王阿哈布带兵攻打亚兰王国的诸灵,不知道后者是不是天使。《妥拉》所提及的哈-撒但(Ha-Satan)被一些人视为一位魔般天使(diabolical angel),他们认为 哈-撒但负责试探凡人,但祂是奉上主之命去行事,而不是在直接对抗上主。现今犹太教在关于魔鬼及鬼魔的观点上有不少分歧,一些犹太教徒认为祂们是真实存在的,另一些犹太教徒认为关于祂们的故事只是隐喻。
Remove ads
伊斯兰教的观点认为尔撒先知从真主安拉那里获得了《引支勒》(伊斯兰教教义中其内容未被篡改的福音书);传统上,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圣典《希伯来圣经》与基督教圣典《圣经》的现有内容是已经被篡改了的,因此在伊斯兰教教典中,穆斯林称犹太徒与基督徒为有经者。
基督教观点是耶稣基督是真理、是生命、是道路;而传统认为福音书是使徒门徒记录了救主耶稣基督的生平。基督教徒相信除了经书之外还有圣灵,或称真理的灵。基督教徒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上主雅威将祂的气息吹进《圣经》〕,基督教徒对于《圣经》的用法是使用它教训教导、督责、使人归正、教人学义、使属神的人变得完全虔诚、行善事等,不是将其用作处死别人的手段。
关于《圣经》及《古兰经》的内容的真确性也是两个宗教之间的争论的主题之一。
有研究者提及这一点:
有研究人对伊斯兰教教典的内容的可信性提出了质疑:
对伊斯兰教传统来说,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这个铭文上的萨比安文日期是公元552年。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阿伯拉哈死于公元553年或此后不久,但根据穆斯林所提出的说法,穆罕默德出生于公元570年,所以如果我们想相信关于亚伯拉罕的穆斯林式传统,我们就必须把穆罕默德的诞生推后15年、16年甚至18年。这对早期伊斯兰教的大部分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穆罕默德早出生18年,那么穆罕默德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启示?迁徙何时发生?穆罕默德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各场战争何时发生?这可能会扰乱穆斯林对于其早期历史的所有看法。此外,这可能会对许多伊斯兰教传统产生怀疑。他们所谓的“圣训”的真确性不可信,因为“传播链”现在可能被打破——穆罕默德一生中的大多数事件都被推迟了18年,而链条中的某个地方必然会出现缺口[6]。
——安德鲁·瓦戈,〈拉黑马南 (RHMNN) - 古时南阿拉伯月亮神?〉
Remove ads
冲突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
有研究者认为,关于基督教及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之间从古至今的冲突,其实各方面都有责任,除了大众媒体普遍认为的 “宗教思想上的冲突”之外,其实更多是政治因素如族群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引致双方争夺对立,或基督教、穆斯林地区的当地政治需要,统治者借宗教为借口转移民众视线,从中渔利,加剧三教族群冲突,如十字军东侵及恐怖主义盛行一事这些政治因素。
据传在公元六世纪,先后以犹太教及基督教为国教的希木叶尔王国曾经派兵试图攻占当时仍为异教崇拜中心的麦加以摧毁卡巴神庙,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在伊斯兰教传说中,真主挫败了这些攻击者的企图,这一年被称为象年,伊斯兰教宣称那一年正是穆罕默德先知的出生年份。
当穆罕默德先知开始宣扬伊斯兰信仰之后,他及其追随者便不时与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基督教徒及犹太教徒发生冲突。
自公元636年起,三大宗教都非常重视的圣都耶路撒冷便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属于逊尼派的塞尔柱人兴起之初便开始迫害居住在中东地区的基督教徒。
信奉东正教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向天主教及西欧诸国作出的求援,促使想统一基督教世界、巩固权威和抑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诸国君王的势力扩张的天主教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有说法声称,当时十字军计划收复圣都耶路撒冷并清除非基督教徒的势力,单在一所清真寺里,就有约一万名避难者惨遭屠戮,一个十字军骑士在写给教皇的信里说,他骑马走过尸体狼藉的地方,血流漂杵,血迹染上马腿,甚至连马膝、宗教场所、宫殿及民屋内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多的古玩与艺术品被毁,这场屠杀结束之后,十字军士兵到圣墓前去敬拜耶稣基督,然后又开始新的烧杀虏掠。《耶路撒冷史》记载称,十字军占领该城后,对伊斯兰教徒 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日大屠杀,士兵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连内脏都不放过,后来,因为死亡的人数量太多,所以他们干脆把死者的尸体堆架起来并将其烧成灰烬。
有更正教信奉者表示其不认可十字军的行为[7],并且声称发动袭击这种行为不符合基督教的精神,但其提到教内仍有许多福音派人士支持对伊斯兰教采取极端态度[8]。另一方面,历史学家路易斯·布雷耶教授在一篇被收录于《天主教百科全书》的文章中声称发动十字军东征此举是为了把圣地从穆罕默丹教徒所施行的暴政中解放出来,他在文章中讲解了十字军东征的相关历史,另外,他提到 宗教改革运动领导者反对十字军东征,马丁·路德曾经宣称对土耳其人开战此举是一项罪过,原因是他认为天主利用土耳其人以惩罚祂的那些犯下罪过的人民,但后来马丁·路德改变了看法、 勤告德意志贵族去保卫基督教世界,此外,布雷耶教授在文章中对十字军东征及其成果作出了很正面的评价[9]。
1965年,天主教罗马教廷发表了《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这则宣言,在宣言中,其对回教徒作出了颇为正面的评价,其也提到在过去 基督教徒与回教徒之间曾有仇恨及争端,故此其呼吁大家忘掉过去和互相谅解等等[10]。
Remove ads
有信奉更正教的基要主义者声称穆罕默德先知的品格是非常恶劣的,其指责 穆罕默德先知带兵杀戮了他的敌人,又强奸了女性囚犯[11],还娶了只有九岁的女孩并马上与她完房,并且提倡所谓的吉哈德[12]。
有批评者指出在伊斯兰教的统治下,基督教和犹太教虽然可以存在,但是其信徒的宗教活动很受限制,这在某程度上使生活在伊斯兰教国家的基督教徒和犹太人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使得不少居住在伊斯兰教国家的国土的基督教徒及犹太教徒为争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一事而放弃其宗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尽管基督教徒及犹太教徒被认为是二等公民,不过基督徒及犹太徒被视为有经者。在伊斯兰教国家国内,有经者被视为齐米,即受保护民。然而,一些比较激进的伊斯兰教徒可能会把他们视为《古兰经》所提及的卡菲尔。
以下是伊斯兰教国家所设立的、 犹太教徒及基督教徒在伊斯兰教政权统治之下所要遵守的规条,参见自奥玛法规:
- 要缴付人头税(《古兰经》第九章二十九节)和地税。
- 不准参军。
- 不得建造新的教堂和会堂,只可以更新旧的。
- 禁止在房屋或教堂上高举十字架。
- 不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宗教活动。
- 所建造及居住的房屋不得高于穆斯林所建造的。
- 所穿的衣服不得与穆斯林相同,必须佩戴徽章以为识别。
- 禁止骑马,只可以骑骡跟驴还有骆驼。
- 对穆斯林表示尊敬,例如让座。
- 若一个穆斯林杀死一个非穆斯林,不需判死刑。(《布哈里圣训实录》4:52:283[13]、9:83:50[14]);反之,若一个非穆斯林杀死一个穆斯林,就要接受伊斯兰律法被判为死罪。
- 根据《古兰经》四章一百四十一节及六十三章八节,不准异教徒作为雇主管辖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这些异教徒也是没有尊荣的。
- 穆斯林不要以犹太人和基督徒为盟友。(《古兰经》五章五十一节)
- 穆斯林不应和非穆斯林相亲相爱。(《古兰经》五十八章二十二节)
根据伊斯兰律法学家[来源请求]指出,还有以下的条例:
《穆斯林圣训实录》宣称穆罕默德声称 将来穆斯林一定会与犹太人交战,最终穆斯林必定会歼灭他们,甚至连石头和树木都会说话,叫穆斯林快来杀死犹太人[15]。
萨拉菲派主张使伊斯兰教复兴[16]。瓦哈比派主张从伊斯兰教教内清除他们所认为来自于教外的影响[17]。瓦哈比派受到部分逊尼派人士的猛烈抨击[18]。
伊斯兰教的一些信奉者拥护吉哈德主义。然而,伊斯兰教的不少信奉者主张与其他宗教的信奉者和平共处。现时属于不同派别的人士在这方面上仍然为此争论不休。属于萨拉非派的吉哈德主义组织及思想受到伊斯兰教教内各个派别的人士的强烈反对[19]。
瓦哈比派的创立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伊玛目早年曾经多次猛烈批评他眼中崇拜偶像的伊斯兰教信奉者,导致逊尼派人士多次驱逐他[20],但反而使得他回到家乡并创立了瓦哈比派,并且四处破坏因被当作圣物一事而受到敬奉的东西和杀害违反宗教律法的人[21][22],导致苏莱曼·伊本·穆罕默德·伊本·古赖尔酋长试图压制其势力冒起[23][24],却使他与德拉伊耶埃米尔穆罕默德·本·绍德结盟并建立了拥护瓦哈比派的德拉伊耶酋长国[25]。穆罕默德·本·绍德坚称德拉伊耶酋长国所发起的军事行动是防御性的[26]。德拉伊耶酋长国派兵到处掠劫他人,他们夺取了属于其他教派的伊斯兰教信奉者所拥有的财产,沙特及瓦哈卜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并且声称这是真主的恩赐。
在瓦哈卜去世之后,德拉伊耶酋长国扩张版图、攻陷了波斯的卡尔巴拉城、洗劫了伊玛目海珊圣陵并屠杀了四千余人,包括妇女及儿童[27]。然而,瓦哈卜的儿子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阿勒谢赫曾经在其作品中谴责了在攻陷麦加时犯下暴行的德拉伊耶酋长国士兵[28]。
穆罕默德·本·绍德的儿子阿卜杜勒阿齐兹·本·穆罕默德实行了扩张主义政策[29]。后来德拉伊耶酋长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战争,其一直进行直到属于阿勒维派的奥斯曼哈里发国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伯鲁克巴希率兵在1818年成功消灭了德拉伊耶酋长国[30]。虽然其通过此举抑制了瓦哈比派的势力扩张,但是没能完全消灭它。绍德族在1932年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31]并与谢赫族合作。这个国家自建国之日起便严格地依照瓦哈比派思想统治国民[32]。沙特阿拉伯王国严格地限制妇女所拥有的权利[33]。虽然萨勒曼国王即位之后,国内的不平等现象已经减少,但是该国仍在使用酷刑、斩首及石刑等死刑行刑方法[34]。沙特阿拉伯王国十分拥护瓦哈比派,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国外宣扬瓦哈比派思想,有政评人声称此举导致伊斯兰恐怖主义持续对欧美国家造成威胁[35]。瓦哈比派主张消灭其眼中伊斯兰教教内的异端份子和对所谓的异教徒发动圣战[36],并且主张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征服世界[35]。另一方面,关于瓦哈比派与阿基地组织及伊斯兰国等好战的伊斯兰主义者之间的关系的指控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性[37]。沙特阿拉伯王国乌𥚃玛高级委员会曾经颁下教令,提议对作出恐怖主义行为者判处死刑[38]。
自2021年起,神职人员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内的势力开始减弱[39]。有分析家表示其认为沙特阿拉伯王国所推行的改革或许会削弱瓦哈比派对社会各方面的控制和有助推动多元化进程,但其也声称这场改革的最终方向尚未被确认[40]。
宗教间交流
有学者声称,自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起,一些来自于西方世界的基督教徒开始以积极的态度了解伊斯兰教徒的宗教生活,梵二会议结束之后,天主教罗马教廷开始积极地与伊斯兰教方面展开对话,天主徒被教导要公开表明自己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并与穆斯林等信奉其他宗教者进行对话,教廷努力寻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共通之处,同时继续进行 宣告耶稣基督是主 这个任务,另一方面,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学者也以热切的态度参与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对话,尽管在过去数十年,这两个宗教的信奉者之间的敌意仍未完全消失,而且有一些极端份子以宗教的名义散播仇恨,不过不少基督教徒及伊斯兰教徒在困境中仍然决心维持他们之间的友谊[41]。
参见
参考文献
参考资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