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休斯顿号重巡洋舰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休斯頓號重巡洋艦
Remove ads

休斯顿号重巡洋舰(英语:USS Huston舷号 CL/CA-30),是美国海军重巡洋舰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的5号舰。休斯顿号是美国海军第二艘以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市命名的军舰[注 1]。从1931年2月24日起,担任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

事实速览 概况, 舰种 ...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二级重巡洋舰,共计六艘,其设计为之后的美国重巡奠定了基础。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并未区分现在所说的轻巡和重巡,北安普顿级的装甲也并非十分厚实,她们一家都是以“轻巡”的称呼建造的,也就是CL-30舷号的由来。随着伦敦海军条约的诞生,北安普顿级的舰种编号才变成了CA,休斯顿号的编号同时变更为CA-30 [5]

Remove ads

二战前

1931年2月24日,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查尔斯·B·麦维三世英语Charles B. McVay III上将将旗舰从宾夕法尼亚号英语USS Pennsylvania (ACR-4)移到休斯顿号。3月22日,本舰从马尼拉启航,3月25日至26日访问了香港,然后访问了广州。3月30日,本舰从香港启航,3月31日至4月3日访问厦门,4月3日离开厦门,4月7日抵达南京。1931年4月13日,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T·詹森搭乘本舰离开南京,于15日抵达上海。6月8日,本舰离开上海,次日抵达青岛。8月21日,本舰启程回到上海,次日抵达。在此期间,本舰被重新归类为重型巡洋舰CA-30。[6]

9月1日,蒙哥马利·M·泰勒英语Montgomery M. Taylor上将接替查尔斯·B·麦维三世英语Charles B. McVay III上将为美国亚洲舰队的总司令,仍以本舰为旗舰。四天后,亚洲舰队在华北海域集结,本舰前往青岛,在9月6日至14日停泊青岛,泰勒上将乘本舰于9月15日访问秦皇岛,然后前往北平与詹森大使会晤(9月16日至18日),之后回到本舰,启程前往汉口。[6]

本舰的行程反映了泰勒上将希望尽可能访问中国各地,熟悉当地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因此,本舰访问了汉口(9月23日至28日)、南京(9月29日至10月5日)、上海(10月6日至11月16日)和厦门(11月18日至19日)。他将旗舰改到伊莎贝尔号(PY-10)上,访问了汕头市(11月20日至23日)和香港(11月24日至30日),然后于12月1日将旗舰改回在马尼拉的本舰,于12月16日在奥隆阿波将旗舰改到伊莎贝尔号上。1932年1月21日,他将旗舰改回本舰,于22日返回马尼拉。[6]

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争爆发,上海市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团根据预定防御计划,防守其在上海租界的防区。2月1日,本舰离开马尼拉,于3日抵达上海。2月4日,本舰上的陆战队登陆,接替博利号驱逐舰英语(USS Borie (DD-215)上的部队防守上海电力公司的滨江电厂。2月8日到4月29日期间,本舰上的陆战队都临时由陆战队第四团指挥,在岸上执勤。[6]

上海局势缓和后,本舰于1932年6月7日离开上海,于6月8日起在青岛停留了两个月。8月8日,本舰从青岛前往烟台,次日抵达,泰勒上将旗舰改成伊莎贝尔号,前往新河,然后乘火车前往北平。泰勒于9月1 日在大沽口将旗舰改成本舰,9月2日抵达烟台,然后返回青岛(9月3日至23日)。泰勒于10月1日在汉口离开本舰飞往重庆,10月6日在汉口回到本舰。[6]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入美英荷澳舰队(英语:ABDA FLOAT)
随着太平洋战区战事的升级,美英荷澳司令部的海军上将托马斯·C·哈特开始调派他的舰队。在珍珠港事件当天的晚上,休斯顿号从班乃岛出发,带领来着自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舰队,于公元1941年12月28号通过巴厘巴板泗水,并在执行完巡逻任务后,正式编入美英荷澳舰队。(更详细可以参考英文版维基网页英语American-British-Dutch-Australian Command)

望加锡海峡之战
主要内容:望加锡海峡之战英语Battle of Makassar Strait
由于该地区经常发生空袭,荷兰皇家海军的少将杜尔曼英语Karel Doorman在1941年2月3日,指挥以德·鲁伊特为旗舰的ABDA舰队出发,计划对试图登陆巴厘巴板的日军船队进行打击,但被日军侦察机发现,舰队于次日在望加锡海峡遭受日军24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和36架一式陆上攻击机的空袭。休斯顿号在此次战斗击落4架敌机(根据日军的描述,日方只损失一架攻击机,且是由轻巡马波海德英语USS Marblehead (CL-12)击落),休斯顿号的三号炮塔中弹并造成50余人受伤,杜尔曼被迫于次日撤往芝拉扎
英文文献称此次海战为"望加锡海峡之战"(英语:Battle of Makassar Strait)),而日方文献将其记载为"爪哇海战"(日文:ジャワ冲海戦日语ジャワ沖海戦),跟英文文献的差异在于,应文文献的"爪哇海战"(Battle of the Java Sea)是指下面的"泗水海战"。[5]

帝汶护航
主要内容:帝汶战役


爪哇海海战
巽他海峡海战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