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伽列里乌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伽列里乌斯
Remove ads

盖乌斯·伽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拉丁语Gaius 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约258年—311年5月),通称伽列里乌斯/ɡəˈlɛəriəs/希腊语:Γαλέριος),昵称牧羊人拉丁语Armentarius),是四帝共治制时期的罗马帝国东部奥古斯都(主皇帝),于305年至311年在位。他是皇帝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的四位创始成员之一,最初于293年到305年担任凯撒(副皇帝)。在此期间,伽列里乌斯于298年在萨塔拉战役英语Battle of Satala (298)中击败萨珊波斯帝国国王纳塞赫,并可能于299年攻陷波斯首都泰西封。他还率军越过多瑙河,与卡尔皮人英语Carpi (people)作战,分别在297年和300年击败他们。

事实速览 伽列里乌斯, 奥古斯都 ...

他也是东部奥古斯都戴克里先的女婿。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后,伽列里乌斯被册封为奥古斯都,但随着四帝共治制度的瓦解(四帝内战),他不得不应对多位篡位者和内战。尽管他曾大力迫害基督教,但他于311年临终前颁布《塞尔迪卡敕令英语Edict of Serdica》,结束了戴克里先迫害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伽列里乌斯出生于罗马帝国多瑙河沿岸的色雷斯行省,可能是在塞尔迪卡附近[6],也可能是在他后来建造以母亲名字命名的宫殿——费利克斯·罗姆利亚纳(加姆济格勒)——的地方。[7][8]在这座宫殿下方,有一座更古老的别墅,被认为是伽列里乌斯的出生地。[9]他的母亲罗姆拉因卡尔皮人英语Carpi (people)的入侵而离开达契亚行省(今罗马尼亚),定居在多瑙河南岸的新达契亚。[10][11]他最初继承了父亲的职业,成为一名牧羊人,并因此得绰号“牧羊人”(拉丁语:Armentarius,字面意思是“牧群”)。[12]他最初的姓氏是“马克西米努斯”,但在成为凯撒(副皇帝)后,他将其改为“马克西米安努斯”。[3]

Thumb
戴克里先像

伽列里乌斯在奥勒良普罗布斯两位三世纪危机时期皇帝麾下担任军官,战功卓著。293年四帝共治制建立之时,他与君士坦提乌斯一同被任命为凯撒,迎娶了戴克里先的女儿瓦勒利娅(后改名为伽列利娅·瓦莱利娅),同时受命管辖巴尔干半岛各行省。在多瑙河沿岸与萨尔马提亚人哥德人作战数年后,他被任命为帝国东部边境军团的指挥官。上任不久,伽列里乌斯便被派往埃及镇压叛乱的布西里斯城英语Abusir Bana科普托斯城英语Qift[13]

Remove ads

与波斯的战争

战争

Thumb
希腊塞萨洛尼基伽列里乌斯拱门上描绘了伽列里乌斯攻击纳塞赫的细节,伽列里乌斯在塞萨洛尼基开展了大部分行政活动。[14]

294年,波斯萨珊帝国万王之王沙普尔一世之子纳塞赫继位。纳塞赫很可能试图除掉巴赫拉姆三世。巴赫拉姆三世是一位年轻的君主,由一位名叫瓦胡纳姆(Vahunam)的贵族在巴赫拉姆二世于293年去世后扶植上位。[15][16]:69 294年初,纳塞赫向东部奥古斯都戴克里先赠送了惯例的礼物,但在波斯国内,他却竭力抹去前任君主的痕迹,将他们的名字从公共纪念碑上抹去。他试图效仿阿尔达希尔一世(226-241年在位)和沙普尔(241-272年在位)骁勇善战的统治,这两位君主曾深入罗马领土,攻陷安提阿,俘虏了皇帝瓦勒良[16]:69–70

295年或296年,纳塞赫向罗马宣战。他似乎首先入侵了亚美尼亚王国,夺回了287年和约中割让给提里达底三世的土地。他占领了那里直到隔年。[15][17][18][19]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约320-395年)是唯一详细记载最初入侵亚美尼亚的史料来源。[20]历史学家帕特·索瑟恩英语Pat Southern将入侵日期定为295年;提摩西·巴恩斯英语Timothy Barnes (classicist)提到纳塞赫曾有过一次早期的入侵,但未成功;查尔斯·M·奥达尔同意巴恩斯的观点,并认为叙利亚沙漠中的撒拉森人与纳塞赫合作。纳塞赫随后南下进入美索不达米亚行省,在卡莱(今土耳其哈兰)和卡利尼库姆(今叙利亚拉卡)之间的地区,重创了当时的伽列留斯(卡莱战役)。[18]伽列里乌斯的上司戴克里先可能亲临此战,但也可能没有。[21]战后不久,他便出现在安提阿,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伽列里乌斯。在安提阿,戴克里先强迫伽列里乌斯穿着皇帝的紫色长袍,步行一英里走在他的御车前面。[22][18]大卫·斯通·波特英语David Stone Potter在展览中解读了一段象征性的信息:卡莱战役的失败并非帝国士兵的失误,而是其统帅的失职,而伽列里乌斯的失职是不能被接受的。[23]另一位学者罗杰·里斯认为,伽列里乌斯出征卡莱仅是帝国行军的惯例,旨在表明凯撒对奥古斯都的敬意。[24]

伽列里乌斯的军队可能在298年春天得到了增援,新兵来自帝国在多瑙河沿岸的行省。[25]纳塞赫并未从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进军,而是由伽列里乌斯在298年率军经由亚美尼亚进攻美索不达米亚北部。[23]戴克里先是否参与了这场战役尚无定论。纳塞赫的波斯军队撤退到亚美尼亚与伽列里乌斯的军队交战,这使他处于不利地位;崎岖的亚美尼亚地形有利于罗马步兵,但不利于波斯骑兵。当地的居民援助使伽列里乌斯得以出其不意地击败波斯军队,并在两场战役中连续击败纳塞赫。[23][25]在298年的第二次交锋-萨塔拉战役英语Battle of Satala (298)中,罗马军队攻占了纳塞赫的营队、国库,俘虏了他的后宫以及他的妻子。[23][25]纳塞赫的妻子在安提阿郊区度过了战争的剩余时光,时刻提醒著波斯人,这是罗马的胜利。[23]

伽列里乌斯之后进军米底亚阿迪亚贝尼,连战连​​捷,其中最显著的胜利是在狄奥多西奥波利斯(埃尔祖鲁姆)附近[14],并在298年10月1日之前攻占了尼西比斯努赛宾)。历史学家蒂莫西·巴恩斯认为,他沿着底格里斯河而下,攻占了波斯帝国首都泰西封。巴恩斯的主要论点是,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的《君士坦丁传记》中提到,这位后来的皇帝曾见过巴比伦的废墟。[25]帕特·索瑟恩也认为伽列里乌斯攻占了泰西封,理由是纳塞赫的妻子和后宫被掳掠的具体地点尚不明确。然而,没有任何史料明确记载泰西封被洗劫一空,许多其他历史学家也认为,是戴克里先阻止了他进一步入侵萨珊波斯的领土。[26][27]

尼西比斯和约

Thumb
刻有仍为凯撒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的奖章(293年)

纳塞赫先前曾派遣使节前往伽列里乌斯处,恳求他归还自己的妻儿,但伽列里乌斯驳回了使节的请求,并提醒当初他父亲沙普尔一世是如何对待皇帝瓦勒良的。[25]无论如何,罗马人善待了纳塞赫被俘虏的家人,或许是想借此让人联想到千年前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对待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国王大流士三世家族的仁慈。[23]和平谈判于299年春季开始,由戴克里先和伽列里乌斯共同主持。他们的秘书西科里乌斯·普罗布斯被派往纳塞赫处,向他提出和约条款。[25]

尼西比斯和约英语Peace of Nisibis (299)》的条件十分苛刻:[23]波斯将割让领土给罗马,底格里斯河成为两国的分界线。此外,和约还规定亚美尼亚王国归还罗马统治,以齐亚塔要塞为界;伊比利亚王国将在罗马任命的国王领导下效忠罗马帝国;尼西比斯如今已处于罗马统治之下,将成为波斯与罗马之间唯一的贸易通道;罗马将控制底格里斯河与亚美尼亚之间的五个总督辖区:英吉利内英语Angeghtun索法内内英语Sophene阿尔扎内内英语Arzanene戈尔蒂耶尼扎布迪切内英语Zabdicene(位于今土耳其哈卡里附近)。这些地区包括底格里斯河穿过前托鲁斯山脉的河道;通往波斯亚美尼亚英语Sasanian Armenia南部最快捷的通道-比特利斯山口;以及通往图尔阿卜丁高原英语Tur Abdin的通道。凭借这些领土,罗马将在泰西封以北设立一个前哨基地,并能够延缓波斯军队未来在该地区的进攻。[28]根据和约,提里达底三世将恢复王位及其全部祖传领土,而罗马将在该地区获得广泛的文化影响力。[25]由于帝国能够在如此多的战线上持续作战,这被视为戴克里先四帝共治制的实质有效性和军队对四帝共治赞同的标志。[26]

Remove ads

东部奥古斯都

Thumb
刻有伽列里乌斯的金币,背面描绘的是众神之王朱庇特
Thumb
伽列里乌斯拱门

305年东部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和西部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退位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被晋升为奥古斯都,并需要任命两位新的凯撒来接替他们的位置。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伽列里乌斯将职位授予了他亲信。[29]伽列里乌斯的侄子马克西米努斯·戴扎经验不足,也未受过正规教育,却被受命统辖埃及黎凡特。伽列里乌斯的战友塞维鲁二世则被派往意大利阿非利加行省,以梅蒂奥拉努(今意大利米兰)为据点。名义上,塞维鲁向西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汇报,但他绝对忠于他的恩人伽列里乌斯,伽列里乌斯的权力由此确立,他的政治影响覆盖了帝国四分之三的领土。 [29]

君士坦提乌斯于306年在不列颠尼亚行省埃伯拉肯英国约克)去世。临终前,君士坦提乌斯向西部军队推荐他的儿子作为继承人[30];因此,君士坦丁在约克被军队拥立为西部的奥古斯都。[31]。伽列里乌斯直到收到君士坦丁的来信才得知此事。伽列里乌斯直到收到君士坦丁的一封信才发现此事,君士坦丁在信中为晋升的非正式性质表示歉意,但仍承认其合法性。伽列里乌斯最初的反应是惊讶、失望和愤怒。由于他向来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威胁要烧毁这封信和送信人。[32][33][34][35]但冷静下来后,他又不愿发动内战:因君士坦丁赢得了整个帝国西部军队的支持和拥护,而且在尼科米底亚的一次会面中,君士坦丁的品格给伽列里乌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这位年轻人有点料。[29]伽列里乌斯因此最终决定采取折衷方案,允许君士坦丁统治阿尔卑斯山以西的行省(不列颠尼亚行省、高卢行省西班牙行省),但只授予他凯撒和四帝共治中的排名第四位。塞维鲁则晋升为奥古斯都的称号。

Thumb
加姆济格勒-罗姆利亚纳,塞尔维亚扎耶查尔的伽列里乌斯宫,如今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不久之后,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在意大利发动叛乱,开始了四帝内战[36]由于财政收入短缺,伽列里乌斯无视意大利历来免税的特权,马克森提乌斯利用民众的愤怒宣布自己为皇帝。塞维鲁率领的军队迅速赶往罗马,希望出其不意击败篡位者。[29]但马克西米安为了支持儿子而重出江湖,因此见到老皇帝的塞维鲁军队倒戈马克森提乌斯。塞维鲁之后被捕,后来被处死。

伽列里乌斯留下他的老朋友兼军事伙伴李锡尼守卫多瑙河,自己则率领一支从伊利里亚和东方集结的大军入侵意大利。他一路推进至距离罗马六十英里的纳尔尼,但马克西米安的巧妙部署阻止了他沿途攻占任何领土。

敌军的强大实力迫使伽列里乌斯向罗马的父子提出和平提议,并承诺如果他们合作,他将给予慷慨的补偿。马克森提乌斯拒绝了这项提议,同时透过向伊利里亚军团行贿,削弱了伽列里乌斯的军队忠诚度。伽列里乌斯被迫开始从意大利撤退,他费尽周折才阻止了老兵们的叛逃。[29]伽列里乌斯恼怒之下,任由他的军团在北上途中肆意劫掠乡村。

Thumb
伽列里乌斯拱门的细节

由于当时帝国境内皇帝众多,308年伽列里乌斯与退位的戴克里先皇帝以及再次在位的马克西米安皇帝在多瑙河畔的卡农图姆英语Carnuntum召开了一次帝国会议,旨在整顿局面,恢复政府秩序。会议达成一致:李锡尼成为罗马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君士坦丁为他的凯撒;在罗马帝国东部,伽列里乌斯继续担任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努斯·戴扎继续担任他的凯撒;马克西米安被要求退位,马克森提乌斯被宣布为篡位者。

伽列里里斯的计划很快就失败。马克西米安嫉妒李锡尼的晋升,也声称自己是奥古斯都。[29]马克西米安仍不愿退位,在阿尔勒宣布自己为皇帝,与正在与法兰克人作战的君士坦丁对抗。同时,另一位篡位者多米提乌斯·亚历山大在阿非利加行省崛起,使得争夺皇权的人数达到了七位。伽列里乌斯保持了他的资历,不再试图侵占其他皇帝的领地;他晚年从事娱乐和公共工程,例如在佩尔索湖(今巴拉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伐木和排水工程。[29]

Remove ads

对基督徒的迫害

Thumb
卡内洛普洛斯博物馆英语Museum of Pavlos and Alexandra Kanellopoulou中可能是伽列里乌斯的头像,曾经是一尊真人大小的雕像的一部分[37][38]

在戴克里先统治的大部分时期,基督徒的生活都相当安逸。迫害始于303年2月24日的一项敕令引发的迫害,被基督徒归咎于伽列里乌斯,因为他是一位古罗马宗教罗马神话的坚定拥护者。基督徒的集会场所遭到摧毁,因为担心秘密集会会引发叛乱。戴克里先在统治初期并非反基督教,历史学家认为,伽列里乌斯为了激怒戴克里先,秘密焚毁了皇宫,并嫁祸给基督徒破坏分子,以此来刺激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无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谁,戴克里先的怒火都被彻底点燃,他开始了罗马帝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基督教迫害之一。[来源请求]

正是在伽列里乌斯的坚持下,最后一系列迫害基督徒的法令于303年开始颁布。他一直维持着这种镇压政策,直到311年4月他临终前在塞尔迪卡颁布了宽容敕令(塞尔迪卡敕令英语Edict of Serdica)。[39][40][41]伽列里乌斯临终前的遗愿是,希望基督徒们为他的重病祈祷,因为他正饱受病痛折磨,最后还是不治身亡。[42]

伽列里乌斯最初是迫害基督教的主要人物之一,但他后来承认根除基督教的政策失败了。拉克坦提乌斯在其道德编年史《论迫害者的死亡》(De Mortibus Persecutorum)中收录了该法令的文本,该编年史记录了所有迫害者最终的悲惨结局。[43]这标志着罗马帝国政府基督教迫害的结束。两年后,四帝内战只剩下西部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和东部皇帝李锡尼,他们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正式使基督教合法化。

Remove ads

驾崩

伽列里乌斯于311年4月下旬或5月初去世[44],死于一种极为可怕的疾病,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45]拉克坦提乌斯[46]都曾描述过这种疾病,可能是某种肠癌坏疽佛尼尔氏症

伽列里乌斯被安葬在费利克斯·罗姆利亚纳(加姆济格勒)的陵墓中,这座陵墓是他在其出生地(今塞尔维亚扎耶查尔)建造的宫殿的一部分。在遗址中发现了几块由腐蚀的罗马锁子甲英语Lorica hamata组成的残骸。这些锁子甲可能曾被皇帝的蜡像穿戴,该蜡像在皇帝的葬礼和神化仪式上被焚毁。[47]整个遗址于2007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荣誉

南极洲伽列里乌斯峰英语Galerius Peak以他的名字命名。[48]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