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拉维乌斯·瓦列里乌斯·君士坦提乌斯(拉丁语: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us,约250年—306年7月25日),通称君士坦提乌斯一世,是四帝共治制时期的罗马帝国西部奥古斯都(主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创建者,于305年至306年在位。他是皇帝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的四位创始成员之一,最初于293年到305年担任凯撒(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也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和圣海伦纳的前任丈夫。他因为脸色苍白的外表特征,在东罗马帝国史学家笔下常称他为君士坦提乌斯·克洛鲁斯(Chlorus,古希腊语:Χλωρός,直译:“the Pale”)。
Remove ads
生平

君士坦提乌斯的出生日期是3月31日;具体年份不详,但根据他的职业和长子的年龄推测,他的出生年份不晚于约250年。[5]君士坦提乌斯是伊利里亚人。[6][7]他出生于上默西亚行省(后来的达契亚里彭西斯)[8],位于多瑙河南岸。根据不可靠的《罗马皇帝传》记载,他是上默西亚行省的贵族优特罗庇乌斯(Eutropius)与皇帝克劳狄二世(268年-270年在位)的侄女克劳蒂娅的儿子。 [9]同一资料来源也提到了克劳狄有“弗拉维乌斯‧瓦列里乌斯”这个称号,以加强他与君士坦提乌斯的连结。[10]现代历史学家怀疑这种母系关系是其子君士坦丁一世捏造的家谱[11],因他的家族出身卑微。[12][8]君士坦丁可能试图将父亲的背景与他父亲的前上司西部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的关系分开(记录抹煞)。[13]
君士坦提乌斯是奥勒良皇帝的护国公奥古斯都·诺斯特里成员,并在东部与割据政权芝诺比娅女皇的帕米拉帝国作战(三世纪危机)。[14]虽然他在普罗布斯皇帝治下被封为“都督”(dux)的说法可能是捏造的[15][16],但他确实在军队中获得了护民官的头衔,并在卡鲁斯统治期间被擢升为达尔马提亚行省的总督。[17]据推测,就在285年7月戴克里先在玛古斯战役中击败卡鲁斯之子卡里努斯之前,他转而效忠于未来的皇帝戴克里先。[18]
286年,戴克里先皇帝将他的军事同僚马克西米安封为帝国西部行省的共治皇帝[19],而戴克里先则接管了帝国东部行省,开启了最终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进程。到288年,君士坦提乌斯的总督统治期已经结束,他被任命为马克西米安麾下西部的禁卫军长官。[20]从287年到288年,君士坦提乌斯在马克西米安的指挥下与阿勒曼尼人交战,对莱茵河和多瑙河对岸的蛮族部落领土发动了攻击。 [19]为了巩固自己与马克西米安皇帝之间的关系,君士坦提乌斯与皇帝的女儿狄奥多拉结婚。[14]
Remove ads

293年,戴克里先意识到共治皇帝对新女婿的野心,允许马克西米安擢升君士坦提乌斯,实行一种新的权力分享制度,即四帝共治制。帝国东部和西部将分别由一位奥古斯都(主皇帝)统治,并由一位凯撒(副皇帝)辅佐。在位的奥古斯都去世后,两位凯撒都拥有继承权。[22]
293年3月1日,君士坦提乌斯在梅蒂奥拉努(米兰)被正式任命为马克西米安的凯撒。[23]他采用了戴克里先的姓氏“瓦列里乌斯”,并且由于与马克西米安的地位相同,所以也被称为“赫丘利”。[24]他被赋予的统治范围包括高卢行省、不列颠尼亚行省,可能还有西班牙行省。东方奥古斯都戴克里先为了维持帝国的权力平衡[22],擢升伽列里乌斯为他的凯撒,时间可能是293年5月21日,地点是菲利普波波利斯(普罗夫迪夫)。[14]君士坦提乌斯是两位凯撒中资历较深的一位,在官方文件中,他总是被提及在伽列里乌斯之前,占据优先地位。[24]君士坦提乌斯的首都定于奥古斯塔·特雷韦罗伦(特里尔)。[25]
君士坦提乌斯成为凯撒后的首要任务是处理篡位者卡劳修斯,后者于286年在不列颠尼亚和高卢北部称帝。[14]293年末,君士坦提乌斯在高卢击败了卡劳西乌斯的军队,攻占了博诺尼亚(滨海布洛涅)。[26]卡劳修斯随后被他的财政官阿勒克图斯暗杀,后者接管了不列颠各省直至296年去世。[27]

君士坦提乌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一直在消除与阿勒克图斯结盟的法兰克人的威胁[28],因为北高卢至少在295年之前一直处于这位不列颠篡位者的控制之下。[29]他也与阿勒曼尼人作战,并于295年在莱茵河口取得了一些胜利。[30]出于行政方面的考虑,在此期间他也至少前往意大利一次。[28]直到他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并且直到他的上司马克西米安最终来到莱茵河边境支援他)[31],他才集结了两支入侵舰队,意图横渡英吉利海峡。第一艘舰队委托给君士坦提乌斯手下长期任职的禁卫军长官尤利乌斯·阿斯克勒庇俄多图斯,他从塞纳河口启航;另一艘舰队由君士坦提乌斯亲自指挥,从他在博诺尼亚的基地启航。[32]阿斯克勒庇俄多图斯率领的舰队在怀特岛附近登陆,他的军队与阿莱克图斯的军队遭遇,导致篡位者战败身亡。[33]同时,君士坦提乌斯占领了伦蒂尼恩(伦敦)[34],拯救了这座城市,使其免遭法兰克雇佣兵的袭击。这些没有军饷的雇佣兵当时正在不列颠尼亚行省游荡,君士坦提乌斯之后将雇佣兵全部屠杀。[31]
君士坦提乌斯在不列颠尼亚停留了几个月,更换了阿莱克图斯的大部分军官,此时不列颠各省可能正按照戴克里先对帝国进行的其他行政改革的思路进行细分。[35]结果是上不列颠尼亚被划分为马克西马·凯撒利恩西斯和第一不列颠尼亚行省,而弗拉维亚·凯撒利恩西斯和次不列颠尼亚则从下不列颠尼亚中分离出来。他也修复了哈德良长城及其堡垒。[36]
298年下半年,君士坦提乌斯在朗格内斯战役(朗格勒)中与阿勒曼尼人交战。他被困在城中,但六小时后他的军队支援赶到并击败了敌人。[37]他在文多尼萨战役再次击败阿勒曼尼人[38],从而加强了莱茵河边界的防御。300年,他在莱茵河边境与法兰克人交战[39],作为巩固边境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君士坦提乌斯将法兰克人安置在高卢的荒芜地区,以重新安置这些被毁地区的居民。[40]然而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莱茵河边境继续占据君士坦提乌斯的注意力。[39]
从303年戴克里先迫害开始,君士坦提乌斯开始执行针对基督教迫害的帝国敕令,这些敕令要求摧毁教堂。[13]伽列里乌斯热衷于推行迫害,他注意到君士坦提乌斯对基督徒抱持良好态度,并认为这是在年迈的戴克里先面前提升自己政绩的一种方式。[41]在四位分封皇帝中,君士坦提乌斯在其直接管辖的西部行省执行敕令是最少的[42],仅限于拆除少数几座教堂。[20]基督教史学家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否认君士坦提乌斯摧毁了基督教建筑,但基督教作家拉克坦提乌斯记录他确实摧毁了基督教建筑。[13]

303年至305年间,伽列里乌斯开始规划确保在戴克里先死后能够从君士坦提乌斯手中夺取权力。[43]304年,马克西米安与伽列里乌斯会面,可能是为了讨论继承权问题,但君士坦提乌斯要么没有受到邀请,要么由于莱茵河局势未能出席。[39]尽管在303年之前,四位皇帝之间似乎已达成默契,一旦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退位,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君士坦丁和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将晋升为凯撒[44],但到304年底,伽列里乌斯说服了戴克里先(戴克里先又说服了马克西米安),任命伽列里乌斯提名的塞维鲁和马克西米努斯为凯撒。[39]
305年5月1日,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退位,这可能是由于戴克里先健康状况不佳。[20]在梅蒂奥拉努集结的军队面前,马克西米安脱下紫色斗篷,将其交给新任凯撒塞维鲁,并擢升君士坦提乌斯为奥古斯都。同样的一幕在戴克里先的统治下,于尼科米底亚再次上演。[45]名义上的奥古斯都(主皇帝)君士坦提乌斯统治西部,而伽列里乌斯则统治东部。君士坦丁成为凯撒的希望落空后,在君士坦提乌斯请求伽列里乌斯以生病为由释放他的儿子后,君士坦丁逃离了伽列里乌斯的宫廷。[46]君士坦丁加入了父皇在高卢海岸的宫廷,当时他正准备进军不列颠。[47]
305年,君士坦提乌斯渡海进入不列颠,前往该岛的最北端,对皮克特人发动了军事远征,并于306年1月7日取得胜利,获得称号“不列颠尼克征服者二世”。[48]君士坦提乌斯退到埃伯拉肯(约克)过冬后,原计划继续征战,但于306年7月25日驾崩。[49]临终前,君士坦提乌斯向军队推荐他的儿子作为继承人[50];因此,君士坦丁在约克被军队拥立为皇帝。[51]
Remove ads
传说

身为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自然有许多附会而出的基督教传说。在《君士坦丁的一生》中,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宣称君士坦提乌斯是个基督徒,为了避开戴克里先对基督徒的迫害,才故意装出异教的信仰。
中古时代,君士坦提乌斯成了传说中的不列颠国王。在1136年成书的蒙茅斯的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中,在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消灭不列颠王朝后,凯尔特人柯伊尔(Coel)推翻罗马人,继位为不列颠王。后来罗马元老院派遣君士坦提乌斯来到不列颠,柯伊尔让位给君士坦提乌斯,柯伊尔并在几天后就死亡了。君士坦乌斯娶了先王柯伊尔的女儿海伦娜并生下君士坦丁,十一年后,君士坦丁便在父亲死后继任为不列颠王。但这个传说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