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氏虾属
筛虾科的一属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氏虾属(学名:Houcaris)是节肢动物门、恐虾纲、放射齿目、筛虾科的一属,底下有两个物种,分别为帚刺侯氏虾(学名:Houcaris saron)和巨基侯氏虾(学名:Houcaris magnabasis)。[1]由于有一些物种很相似于其他科的物种,所以侯氏虾属的确切分类位置尚未清楚。
Remove ads
发现

帚刺侯氏虾的标本产地是在中国云南昆明筇竹寺组(Chiungchussu Formation)的尖山(Jianshan)、马房(Mafang)、耳材村(Ercai)、二街(Erjie)、三街子(Sanjiezi)和好义村(Haoyicun)共七个阶层。正模标本(Holotype)为编号EC-0036AB,副模标本(Paratype)为编号SJZ-400AB。[注 1][1]巨基侯氏虾的化石标本产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因约县卡拉拉組(Carrara Formation)的尖顶页岩段(Pyramid Shale Member);和内华达州皮奥什組(Pioche Formation)的综金属段(Combined Metals)和彗星页岩段(Comet Shale Member)被发现。正模标本为KUMIP 293584,副模标本为编号NHMUK IC 1330。[2][注 2]
Remove ads
命名
侯氏虾的属名Houcaris是为了感谢侯先光对于早期的澄江生物群和放射齿目研究,而引用他的姓氏;caris是拉丁文,意思为甲壳类,是恐虾纲的常用作学名的字尾。[1]帚刺侯氏虾的种加词为saron意思为扫帚,形容前附肢的刺上有着密集的小刺。[3]巨基侯氏虾的种加词magnabasis是magna和basis組成,意思为巨大的基底,因为其前附肢的第一个节较宽。[2]
型态
帚刺侯氏虾的前附肢附原图,黑色的部分为节膜和节的分节线
巨基侯氏虾的前附肢附原图,黑色的部分为节膜和节的分节线
前附肢呈细长锥形,由16个足节组成,包括3个基节和13个螯节;第二至第八螯节近方形,第九至第十二螯节矩形且长远大于高;第二至第八内叶至少是相关足节高度的1.5倍,并带有5个远体端辅助刺和2个近体端辅助刺;在内叶基部的辅助刺较短;第一内叶粗壮并向腹侧远体端弯曲;每个螯节的远体端腹面上有两个较小的刚毛;第十至第十三螯节向前伸出一对细长的背刺;第十三螯节还带有一个端刺和一对次要的背刺。[1]
巨基侯氏虾的前附肢全长22毫米至150毫米以上,最大估计175毫米。总共有15节,其中有两节是连接头部和后面的13节。第二、三节的腹侧中间有凸出巨大的三角形底座,底座的末端有一根突出的刺,而底座的外缘有着一排的小刺。第三节突出的刺两侧有较小的刺凸出,且底座上的刺比第二节的还要稍微大一点。第四节至第十一节的底座则变为长方形,且包含底座上总共有七根刺。腹侧的刺和底座会因为位置往后而缩小,奇数、偶数节也会使刺和底座的大小交替。[2]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