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借荆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借荆州是东汉时赤壁之战后的历史事件,主要对荆州南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的争议,刘备向孙权借部分土地,鲁肃成功劝说孙权借地给刘备,且容许他都督荆州。刘备攻占益州后,孙权派人索要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三郡,无果,于是发兵攻占三郡,当时听闻曹操有意攻打汉中,刘备担心失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最终双方划分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事件亦引伸至后来关羽失荆州及夷陵之战。
背景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刘备的联军乘胜追击,历时一年终将曹仁等人驱离江陵, 使曹操军退守南阳郡、章陵郡及襄阳,孙刘联军夺取荆州其余土地,孙权与刘备分别占领南郡及荆南四郡部分土地;战后,东吴周瑜亲任荆州治所南郡之太守,刘琦去世后,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率本部兵马在长江南岸的油江口立营,改名公安。
借地
后来刘备以周瑜分给他的土地少,不足以容纳部众,于是亲自到京口去见孙权,请求放权将荆州交给他管理,但因周瑜以刘备难久为人用以及以荆州为跳板进取益州,因此上书反对并建议软禁刘备,吕范也赞同,最终孙权没借出其在荆州的土地,也没有软禁刘备。[1]
翌年(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领兵,鲁肃认为如果借地给刘备,让他全权管辖荆州,等于为曹操树立一个敌人,也能分散东吴在江淮间与曹操对峙的压力。鲁肃的分析说服了孙权,于是孙刘联盟遂得以巩固。[2]而南郡及荆南的一部分也一并转属于刘备。曹操听闻孙权将土地借给刘备后,惊得连笔都掉在地上了。[3]
周瑜、甘宁曾劝孙权攻取益州[4]。孙权邀刘备共同进军,但刘备欲独自取蜀[5],报称不忍心攻宗室刘璋,并以自己在沔口的驻军阻止孙权军入蜀。后来刘备西夺益州,双方始生狐疑[6],孙权虽曾派吕岱、尹异入蜀,但中途以为刘备必败而撤军,而法正曾认为孙权想要“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助刘备取蜀的计划也没能实施,期间孙权趁刘备入蜀派大船遣人接孙夫人,孙夫人试图将刘备子刘禅带走,被赵云、张飞阻止。
Remove ads
借地争议
虽然《先主传》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刘琦名义使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太守投降[7],及周瑜攻破南郡江陵,但按《三国志》多个传记载,荆南四郡及南郡在借地前刘备及孙权均分别拥有部分控制。
武陵郡:黄盖担任武陵太守。[10] (黄盖死于公元215年或更早,故只能于借地前担任武陵太守。)[11][12] 周泰屯兵武陵涔水。[13][14]
长沙郡:黄盖于长沙益阳讨山贼。[15] 周瑜奉邑下隽、汉昌、浏阳于长沙境内。[16]
讨荆州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已经夺得益州,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说:“等我取得凉州后,一定奉上荆州。”孙权认为此是刘备推托之辞,于是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但都被关羽驱逐。孙权大怒之下,派吕蒙率二万军马夺取三郡。长沙、桂阳都投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抵抗。[26]长沙郡的四个县诈降孙权后重新起兵,刘备也亲自出兵配合关羽争夺。孙权命令吕蒙放弃攻打零陵郡,但吕蒙隐瞒孙权的命令,夸大军情吓得郝普投降,从而夺取了零陵郡。[27][28]
吕蒙攻下三郡后,鲁肃和关羽会谈,会谈中鲁肃斥责关羽说我们诚心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长阪兵败又从远方而来也没有立足的资本。现在你们已得到益州,既没打算还,只求三郡,又不愿意。话还没讲完,在座有人插话说土地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配拥有,鲁肃厉声叱喝,言语和脸色都很严厉。关羽拿刀起身说:“这个是我们国家的事情,此人如何能理解!”并用眼神示意他离开。[29]东吴方面的记载则是关羽认为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力应该得到荆州部分地盘,却被鲁肃驳斥得无言以对。
Remove ads
由于当时曹操打算攻打汉中,刘备担心失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派诸葛瑾答复刘备,双方和好,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30]换言之孙权将已占领的零陵让给刘备,刘备将本应属于江夏的沔口[31]等地还给孙权;尽管刘备势力早已大致上退出江夏。
孙权私下派人找关羽说媒,被关羽拒绝。
219年,关羽北攻樊城,孙权忌惮关羽势力强大,十月,暗通曹操表示愿意联合,愿意袭击关羽,曹操也许诺割让襄阳等地作为报答[32];大都督吕蒙称病由陆逊代任,陆逊写信麻痹关羽,诱使关羽调动更多守军北伐。随后闰十月关羽因军粮短缺擅取湘关米,此事和关羽拒婚一样成为了后来孙权袭击关羽的借口。吕蒙趁机“白衣渡江”偷袭,因关羽手下公安、南郡守将士仁、麋芳叛变而夺得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并听了虞翻的建议,挫败了江陵城中的伏兵。虽然曹操为了振奋士气及让关羽解襄樊之围,故意违背对孙权的承诺将吕蒙袭南郡泄露出去,但关羽以为襄樊即将攻克,又自信南郡、公安守御坚固,因此没有相信,孙权又袭击关羽辎重,迫使关羽退兵。吕蒙以攻心之策,令关羽军心崩溃,关羽最终败亡(麦城之战)。221年,刘孙双方爆发夷陵之战,孙权再胜,从此双方再无大战。
东吴史学家韦昭曾作鼓吹曲《关背德》,责关羽背弃两家盟好,赞孙权英明,任用吕蒙,夺回荆州,擒杀关羽:
关背德,作鸱张。割我邑城,图不祥。称兵北伐,围樊、襄阳。嗟臂大于股,将受其殃。巍巍夫圣主,睿德与玄通。与玄通,亲任吕蒙。泛舟洪泛池,溯涉长江。神武一何桓桓,声烈正与风翔。历抚江安城,大据郢邦。虏羽授首,百蛮咸来同,盛哉无比隆。
Remove ads
双方荆州战略的本质
刘备一方以诸葛亮《隆中对》为基础,需要占据荆、益二州,实现两路北伐,复兴汉室。[33]
孙权一方以鲁肃《榻上策》为基础,认为汉室不能复兴,需要占据荆、扬二州,实现霸业。[34]
故此,荆州成为两家必争之地,最终分裂,直至刘备去世后重修盟好。
郡名更变
三国演义
鲁肃一开始以“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为由索要荆州,诸葛亮以刘琦健在而没还荆州。[38]
后来刘琦去世,鲁肃再次讨要荆州,未能取得,周瑜计以孙权之妹招亲当诱饵,打算骗刘备过江后逼还荆州,最后刘备娶得孙权之妹为妻,还安全地返回荆州。[39]
孙权以张昭之计,谎称吴国太生病,诱骗孙夫人带刘禅过江为人质,以此换荆州,也因赵云、张飞阻拦未能成功。[40]此事在《云别传》有记载原型。[41]
《三国演义》阐述刘备借荆州一事,虚构内容而产生了刘备未归还土地的假象,衍生出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一去无回头[42]。
后世评论
唐庚阐述汉朝时荆州之地有七郡,刘表去世后,南阳为曹操所有,而荆州独有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其中南郡和江夏也被曹操占领一部分)。刘备之南奔,刘琦以江夏归附刘备,其后四郡相继归附,于是刘备有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之地。曹仁退军后,关羽、周瑜错处南郡,而刘备领荆州牧,居公安,六郡之地,刘备已悉据之矣。其所谓借,犹如韩信赢得潍水之战后要做“假齐王”。[43]
赵翼认为借荆州都出自吴人事后的言论,不足采信,他认为“借”就是将本来是自己的东西暂时给他人使用,而荆州本来就是刘表的,并非孙权之地。引用《诸葛亮传》、《山阳公载记》、《吴志》等证明赤壁之战时刘备军功劳不输孙权军,并没有坐享其成,赤壁之战后,刘表之长子刘琦尚在江夏,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孙权也没有任何异议,因刘琦本为荆州主人。《先主传》记载刘备又南征四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皆降。刘琦去世后,刘备在众将推举下成为荆州牧,《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即遣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租赋,充实军力。《关羽传》记载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江北。《张飞传》记载张飞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驻军在南郡。《赵云传》记载赵云被任命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遣将分驻要地,都由刘备所指挥,一开始没和孙权说明,因为荆州本来就不是孙权的地,因此刘备不需要和孙权禀报,孙权也没来阻拦刘备。直到三分之势成型后,吴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藉孙权兵力,觉得荆州应该归他们所有,于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反过想当初孙刘联合拒曹的时候,刘备虽然有向孙权求援,孙权不也有求于刘备?孙权当时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荆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鲁肃传》所记载,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刘备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没脱下靴子,与孙权共同努力破曹,岂能徒劳而没得到任何土地呢?”这即是无法改变的论证,后来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也算公允,吴人却趁关羽北伐,偷袭荆州而整个取之,反捏造“借荆州”一说,来增加占有荆州的合法性,这些都是东吴君臣的狡辩。但是借荆州却流传至今,成为议题,说法完全被采信牢不可破。而且变成都是蜀国的错,这都是不经查证才有的言论。 [44]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认可赵翼的说法,认为俗传借荆州一语说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这句话毫无根据。[45]在《三国史话》中直言“俗话有借荆州之说,说荆州是孙权的,后来借给刘备,这话是胡说的。”[46]
卢弼认为孙权任刘备自取荆州数郡,而没有任何阻拦,无异是假借的说词,才导致后来各执一说。[47]
王懋竑认为《江表传》所说的“以地给备”及“刘备借荆州数郡”的言论都是传闻之妄而不足采信。[48]
柏杨言“所谓借荆州,只是把长江以北及长江三峡以东一带的土地借给刘备,使他能够从汉水流域,正面对抗中央政府辖地。至于原属荆州的陆口、汉昌、夏口一带,因为是孙权基地的门户,所以仍牢牢把手,没有借出,除此之外,便只有对刘备管治长江以南四郡的承认,但四郡早已归降刘备,也不在借之列。”[49]:4338
易中天提出“刘备并没有要整个荆州。他要不了,孙权也给不了。南阳和南郡的一部分在曹操手上”,认为“刘备借的只是南郡,而且只是南郡的一部分,即江陵,所以,这不叫借荆州”,也觉得不能叫做借江陵,引用了赵翼的说法,点出“按照继承关系,荆州该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著,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都督荆州’的说法”,“刘备要江陵,只能说是索荆州。”[50]:114-115
黎东方认为所谓借荆州实为借江陵,更精确来说是借油江口,认为孙权不甘心且两度为了这荆州几郡的地盘与刘备失和。事后,他自己或他下面的文人就造出一段“借荆州”的虚构故事来。[51]
《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
后世史学家有“借南郡”、“借江陵”、“借油江口”之说,但史书所记载借还过程均是以“荆州”或“荆州诸郡”。[52][53][54]
《三国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三国志‧先主传》: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三国志‧吴主传》: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裴松之引《江表传》: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裴松之引《汉晋春秋》: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华阳国志》:二十年,孙权使报先主,欲得荆州。先主报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以荆州相与。”
《资治通鉴》: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建康实录》:十四年,权居京口,刘备诣京口见权,求荆州。
《晋书‧地理志》: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