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傣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傣历(泰语:ปฏิทินจันทรคติไทย),又称为祖腊历、摆夷历[1],傣语音译称作“祖腊萨哈”、“朱腊萨哈[2]”或是“萨哈拉乍”,是傣族的历法。[3]
历史
傣历纪元纪时法最早使用于约800多年前,勐卯时期的耿马。[4]其推算与颁布权属于佛寺,因而傣历纪元纪时法是随着上座部佛教的传布而使用开来的。在上座部佛教传入以前,傣族一直使用的是干支纪时法。[5][6]干支纪时法(纪年、纪日)可能在汉代就已从中原传入傣族地区。[7][8]
宗教节日
傣历的重要节日如泼水节、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或闰九月十五日)、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注:水灯节是泰国历十二月十五日)
傣历的新年期间为泼水节,傣语“京比迈”[9],意为“最美好的日子”[10]。泼水节的日期来自阴阳合历的古印度历法据恒星年而订定的阳历新年僧伽罗底、宋干(梵语:saṃkrānti),全名为Meṣa saṃkrānti。该新年随佛教而传入,时间约在每年公历4月14日左右,即太阳进入白羊座的时期(须注意黄道十二宫被提出时太阳转入白羊座的时间大致在春分,但由于岁差,在21世纪时太阳转入白羊座的实际时间在四月中旬),与月相无关,所以每年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八日和七月八日之间移动。[11][5]
泼水节第一天傣语音译称“腕多桑刊”[12]或“宛多尚罕”,意为除夕。中间一天或两天称作“宛脑”,意为“空日”。宛脑不属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最后一天为新年元旦,音译称“腕叭腕玛”或“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3][13]
历法
傣历纪元纪时法是一种平朔阴阳历,历法多受古印度历法影响,许多专用名词亦译自梵文。据张公瑾研究,傣历纪元始于公元638年3月22日[2],该日为傣历零年七月一日元旦[14],当年九月置闰月[5]。638年3月22日亦为骠国行用缅历之历元[15]。但以638年3月22日为7月出1日,排到639年3月22日,应是傣历6月出11日而非傣历6月出12日。[16]期间有一日之差,此为应注意处。
泰国小历始于公元638年3月21日,相较傣历早一日;可能是以傣历为基础做了改进。[5]而公元639年3月22日为傣历一年元旦,是傣历1年6月12日。
傣历以六月为岁首[17],岁首不固定在月初一[18]。由于傣历元旦不固定在某月某日,因此同一年可能出现相同月分与日期的日子。例如傣历1376年(公元2014年)就有两个六月下五日[3][19]。
傣历也用干支纪年,零年元旦为戊戌年辛巳日周一星期日。但因以六月为岁首,农历正月初一即进入甲子年,傣历则须待农历三月左右,傣历六、七月之泼水节后才进入甲子年。[11][8]同一年中,公元最先进入新一年,之后是农历,傣历最晚进入新一年。
单月、闰月(闰九月)30天。双月除“八月满月”外,皆29天。六月出一日与隔年六月出一日间,平年354天(八月小月)或355天(八月满月),双九月之年384天。
傣历采十九年七闰法,平年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闰月固定在9月,所以闰年又称为“双九月”年[17](傣语称作“比双告”)。按《西坦》,傣历以“摄”决定置闰[11]:
- 摄 = (傣历纪元年数 + 1) % 19
每摄19年,零年摄1,一年摄2,二年摄3……17年摄18,18年摄0,19年摄1,以此类推。摄0, 2, 5, 8, 10, 13, 16 置一闰月在9月后。[17]但零年特殊,当年九月置闰月[5]。此外还有极少例外,如1190年未闰(八月满月),而1191年闰。[17]
以前述的置闰法,去排初期数百年的历谱,将遇到某些年之元旦位在五月的问题。
傣历泼水节末日之元旦(新年的第一天)与隔年元旦间,一般为365日(有“宛脑”一天)或366日(有“宛脑”两天)。经大小月和闰月的调整后,傣历之月长仍比朔望月小。因此当计算本年元旦日序与隔年元旦日序时,若其间未能接续(相差一日),即须在本年八月份再加一天,变八月为大月30天,称“八月满月”。这种情况一般四至五年一次。[11]闰月与八月满月一般不置在同一年[13][20],而是将八月满月推移至下一年。
纪元积日数为至傣历当日,已逐日累积日数。
- 傣历纪元积日数 = JDN - 1954166
元旦纪元积日数指傣历至元旦当日,傣历已逐日累积日数。
傣历一月傣语音译称登景,二月称登甘。[22]每月分上下两个半月。上半月“楞肯”(上弦月)[11]每日之日名,由月出一日(初一)、月出二日……至月出十四日。
月中十五日望日傣语音译称“登柄”或“楞丙[11]”,仍为上半月。
之后下半月“楞拢”(下弦月)[11]称月下一日(16日)、月下二日(17日)……;如“六月下一日[17]”或“六月月下一日[5]”即傣历6月16日。月末晦日傣语音译“登达普”或“楞拉卜[11]”,意为“月闭眼”。[13]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不一定是朔日。
某些译本,如李拂一译《泐史》[1]中,将上、下半月依汉籍翻译印度历法的名词,各译作“白分”、“黒分”。如“552年庚戌六月白分初十日乙丑,星期六”。[5]
傣历每周7日,每周之日名各称"宛底,宛娟,宛敢,宛补,宛帕,宛书,宛肖",意为太阳日、月亮日……至土星日(源自苏美尔遍传世界之星期次序:日、月、火、水、木、金、土)。用傣文数字来表示周日时,由1排到7。周一“宛底”相当于星期日,余以此类推。[11][8][23]
大傣历
西双版纳使用的历法为小傣历(傣语:沙戛历)。缅甸掸邦、德宏部分村寨则遵循大傣历。[26]
德宏傣历改用农历春节为岁首,是为“果冷细”节;从四月至三月(农历正月至十二月)为一年。德宏傣历新年则于傣历十二月末、一月初。[12]
历书

注释
参考
相关条目
延伸阅览
延伸阅览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