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肺炎克雷伯氏菌

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细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肺炎克雷伯氏菌
Remove ads

肺炎克雷伯氏菌学名Klebsiella pneumoniae)简称肺克[1](Kp[2],KP[3]),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的一种,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杆状,有大量黏性的多糖形成的荚膜包覆。肺炎克雷伯氏菌可以在人类,特别是免疫力低弱的个体造成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等感染症。[4][5]然而除了院内感染之外,近年来社区型感染也渐渐增加。在台湾的糖尿病病患中,克雷伯氏菌经常是造成肝脓疡(liver abscess)的病源。[6]

事实速览 肺炎克雷伯氏菌, 科学分类 ...

克雷伯氏菌可以进行乳糖发酵,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它是目前柠檬酸发酵被研究的最清楚的微生物[7]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M5a1菌株在1991年被重新鉴定为克雷伯氏产酸杆菌(K. oxytoca)[8]

Remove ads

历史

公元1884年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1853年-1938年)研发了革兰氏染色法,当初即是用来分辨肺炎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与克雷伯氏肺炎菌(革兰氏阴性)。

德国微生物学家艾德温·克雷伯(Edwin Klebs)首先描述了克雷伯氏肺炎菌,此菌后来因此得名。

1996年,美国北卡罗纳州出现具有A类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全名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碳青霉烯酶”(KPC,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能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失去药效,致死率30%~60%[9]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