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公使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公使钱,又称公用钱,[1]宋各路、州、军及刺史以上的特别费用,相当于现在的招待费用。
北宋初年,朝廷为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笼络各级官吏,诏令各路、州、府增设公使库,另给公使钱,用为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费用,钱的数目则视官品之高下而定。[2]公使钱依“旧制,刺史以上所赐公使钱得私入,而用和悉用为军费。”[3]方镇别赐公使钱,“例私以自奉,去则尽入其余,经独斥归有司,唯以供享劳宾客军师之用。”[4]
公使钱的来源主要有二,一为中央拨付,二为州郡自筹。于是,各级政府公使库便公开贩酒,酿造公使酒,刊印并贩卖图书,以增加公使库的收入。南宋时,官吏宴饮馈遗之风日盛,各官署“广收遗利”以补公使钱之不足,时人记:公使钱“正赐钱不多,而着令许收遗利,以此州郡得以自恣。若帅宪等司,则又有抚养、备边等库,开抵当、卖熟药,无所不为,其实以助公使耳。公使苞苴,在东南而为尤甚。扬州一郡每岁馈遗见于帐籍者至十二万缗”。[5]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后来公使钱来源由官府征收,成为变相捐税,是一种“陋规”。[6]
庆历三年(1043年),边臣张亢为“过公用钱”遭到调查,牵连到狄青,欧阳修上《论乞不勘狄青侵公用钱札》为狄青开脱。庆历四年(1044年),环庆路都部署兼知庆州滕宗谅因任意使用“公使钱”,结果被弹劾,谪守巴陵郡,在岳州重修岳阳楼,后来他的朋友范仲淹写有《岳阳楼记》。南宋朱熹曾控告唐仲友利用官钱雕印《小字赋集》等书,[7]其中送人200余部,400部在金华书坊售卖,以图私利。[8]
《宋会要辑稿·礼》六二载有北宋公用钱表。除公用钱之外,宋朝还有公用酒,又有职田(授田)、职钱(津贴)、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禄米、衣料等,确实是荣宠无比。因此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五“宋制禄之厚”条说宋代“待士大夫可谓厚矣”。
Remove ads
马英九特别费案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