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其他落后阶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其他落后阶层(英语:Other Backward Class,也可译为其他落后种性,简称为OBC)是印度政府用来划分“教育上或社会上落后”的弱势社群的法定分类。OBC通常指属于首陀罗的低种姓、脱离印度教改信奉其他宗教的人或从事犯罪行为为生的游牧民族与部落,[1]而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居最底层的达利特(旧称贱民)阶层,官方则另行将其划分为“表列种姓”类别。OBC是印度官方人口分类中的一种,其余还有一般种姓(general castes)、表列种姓(Scheduled Castes, SCs)和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 STs)等类别。该国曼达尔委员会于1980年提出的报告指出OBC占全国人口的52%,而国家抽样调查组织(National Sample Survey Organisation)在2006年进行调查时,认为此一比例为41%。[2][3][4]关于印度OBC的确切人数一直存在争议,大众普遍认为其数量相当可观,部分人士推断由于政府对制度推广不彰,目标人群未能充分埋解其权利,故实际上OBC的人数会高过官方调研的数据。[5]
![]() |
在印度宪法中,OBCs被描述为社会和教育上的落后阶层(SEBC),印度政府被责成需确保这类族群的社会和教育发展 - 例如OBCs在公共部门就业和高等教育中享有27%的保留名额。印度社会正义和赋权部维护的OBC的种性及社群名单是动态的,会根据社会、教育和经济因素而增减。负责相关事务的中央政府官员Jitendra Singh在对人民院(印度议会的下议院) 提问的答复中指出截至2016年1月,OBCs在中央政府服务中的比例为21.57%,此趋势自1993年9月以来一直呈现上升状态。[6]同样地,印度于2015年在教育机构中针对OBC学生的保留政策拨款,存在使用不当或未充分利用的情况,包括基础设施升级项目资金被挪用或是闲置,以及违反49%保留政策规定的OBC教职员工招聘比例。[7]
落后阶层的事务在1985年之前由都由内政部下的落后阶层部门负责。印度政府于1985年成立一个单独的福利部(Ministry of Welfare),此部于1998年更名为印度社会正义和赋权部专门处理与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及OBCs相关的事务。[8]该部的落后阶层司负责制定、规划和执行有关OBCs社会与经济赋权的政策和计划,以及处理两个为OBCs福利而设立机构的相关事务:国家落后阶层金融与发展公司和国家落后阶层委员会(NCBC)。
Remove ads
政府义务
根据印度宪法第340条,政府必须促进OBCs的福祉。
总统可下达命令,指派一个由其认为合适的人组成的委员会,以调查印度境内社会及教育落后阶层的状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委员会的职责是提出建议,说明联邦或任何邦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这些困境、改善他们的状况,以及应拨付的补助金。任命该委员会的命令将明确规定委员会应遵循的程序。… 如此指派的委员会应调查交付给他们的相关事项,并向总统提交报告,其中应载明他们所发现的事实,并提出他们认为适当的建议。
——印度宪法第340条。
印度最高法院于1992年所做的一项判决,要求公务员职位中必须有27%保留给OBCs成员。[9]联邦部长Jitendra Singh在对人民院提出的答复中提出截至2016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职位中OBCs的比例为21.57%。[6]
社会经济地位
根据曼达尔委员会的报告,在其保留政策建议被实施之前,被归类为OBCs的各个种姓和社群之间就存在巨大的差异。虽然OBCs中的大部分群体极度落后,但也有一部分拥有大量土地,并雇佣表列种姓作为农业劳工。在推动曼达尔委员会报告的实施过程中,表列种姓曾支持OBCs。但吊诡的是,在印度最高法院指示这些建议真正实施之后,OBCs内部某些群体和SCs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紧张。[10]
在印度北部的一些邦,被称为"上层OBC"的亚达夫人、柯米人和克里人等种性社群,由于拥有大量土地而生活富裕。[10]印度独立后废除扎明达尔制度,让这些社群的许多成员晋升为地主。[11]随着印度绿色革命推行,这类种性拥有的土地和经济繁荣程度进一步提升,他们也接受教育,并积极参与政府工作。此外,当北印度针对曼达尔委员会措施的抗议平息后,前述上层OBC领导人在印度北部大多数邦取得政治权力,人数超越既有的高种姓立法者。使得北印度许多邦都组成由OBC领导的政府。这些OBC群体也进一步声称拥有更高的仪式地位,这种现象被称为梵化(一种过程,其中属于某些种姓和部落群体的个人或社群,借由采纳主导高种姓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仪式习俗,以期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层级结构中,实现向上社会流动并提升社会地位。)。[10]
然而在印度北部的一些邦,例如比哈尔邦,这种OBCs的整合却让许多其他OBC社群未能参与发展进程。政治和经济上的繁荣被具主导性的OBC,如克里人、柯米人和亚达夫人等所垄断。此情况在1995年之后该邦政治集团的形成中得到印证,当时每个集团都由这三个种姓主导。[12]
在被称为"上层OBC"的这一部分中,教育程度和政治动员方面也存在差异。虽然亚达夫人在政治成就上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他们在政治上的进展并未提升其在种姓等级中的地位,他们之间的教育普及程度也较教育程度更进步的柯米人、克里人和巴尼亚人等社群为低。由于亚达夫人与畜牧业相关联,与其他上层OBC的自耕农不同,这个种性会频繁闯入地主的田地,并长期与地主抗争,而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一项挑战。[13]在北印度不同的邦,为社会经济提升而动员OBCs的速度和方式并不相同。像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等也拥有大量的落后种姓人口,然而,这些邦并未发生像比哈尔邦那样的社会经济崛起流动。许多观察家指出在比哈尔邦的上层OBCs,即克里人、柯米人和亚达夫人在政治层面上的崛起,与土地改革和农民运动同步进行而受益。这些运动不仅改变他们的政治地位,也改变他们的社会经济面貌。然而就中央邦而言,印度人民党和印度国民大会党等全国性政党,却以一种阻止任何社会政治运动发生的方式,将落后阶层安置在该邦的政治结构中。[14]
Remove ads
人口统计
第一届落后阶层委员会 (Backward Classes Commission) 于1953年1月29日根据总统命令成立,由Kaka Kalelkar (卡卡·卡莱尔卡) 担任主席(俗称卡莱尔卡委员会),并于1955年3月30日提交报告。该委员会编制一份包含2,399个落后种姓(或社群)的名单,其中有837个被归类为"最落后"。卡莱尔卡委员会所提建议中最值得注意的有:
- 于1961年人口普查中进行按种姓划分的人口统计、
- 将一个阶层的社会的落后归因于其在印度社会传统种姓等级制度中的低下地位、
- 将所有女性作为一个阶层,视其为"落后"、
- 为符合资格的落后阶层学生,在所有技术和专业机构中保留70%的名额。
- 为其他落后阶层在所有政府服务和地方机构中保留职位空缺。
委员会在其最终报告中建议将"种姓当作一种标准"来判定落后程度。然而,这份报告并未被印度政府采纳,政府担心被委员会排除在外的落后阶层可能未被考虑到,且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将被众多人淹没,而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Remove ads

成立第二个落后阶层委员会的决定于1979年1月1日由总统正式公布。此委员会俗称曼达尔委员会,主席为B. P.曼达尔。委员会于1980年12月提交一份报告,指出OBCs的人口,包括印度教徒和非印度教徒,约占总人口的52%。在委员会1979–80财政年度最初提供的名单中,落后种姓和社群的数量为3,743个。[15][16]根据国家落后阶层委员会的数据,中央OBC名单上的落后种姓数量于2006年已增加到5,013个(不含大多数联邦属地的数字)。[17][18][19]曼达尔委员会制定11项指标(或标准)来识别OBCs,其中四项是经济指标。[20]
国家抽样调查将OBCs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定为41%。[21]关于印度OBCs的确切数量存在大量争议,因为人口普查数据受到党派政治的影响。一般估计其数量相当可观,高于曼达尔委员会或国家抽样调查所引用的数字。[22]
由于法律限制,即保留总量不应超过50%,因而建议中的保留名额占比为27%。但已引入保留名额超过27%的邦将不受此建议影响。委员会提出以下针对OBCs的整体保留方案:
- 经公开竞争,依成绩录取的OBC候选者,不应计入其27%的保留配额中。
- 上述保留应同样适用于各级职位的晋升配额。
- 未补满的保留配额应结转三年,之后再解除保留。
- 直接招募的最高年龄限制应对OBC候选者放宽,且与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候选者的方式相同。
- 有关当局应针对各类职位采用名册制度,与目前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候选者所采取的做法相同。
这些建议适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下属的所有公共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银行的招聘。所有曾以某种形式获得政府财政援助的私营部门事业单位,也应有义务依据上述原则招聘人员。所有大学和附属学院也应纳入上述保留方案。教育被认为是带来理想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但"教育改革"并不属于此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内。委员会为提高识字率,提出以下措施:
- 在OBC人口高度集中的特定区域,应启动一个有时限的密集成人教育计划。
- 应在这些地区为落后阶层学生设立寄宿学校,以提供有利于认真学习的环境。这些学校的所有设施,包括膳宿,应免费提供,以吸引来自贫困和落后阶层家庭的学生。
- 必须为OBC学生提供具有上述设施的独立宿舍。
- 职业培训被认为是势在必行。
- 建议在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经营的所有科学、技术和专业机构中,为OBC学生保留名额。保留的数量应与政府机构中的相同,即27%。
Remove ads
印度总统拉姆·纳特·柯文德于2017年10月根据印度宪法第340条,通知成立一个由德里高等法院前首席法官G. Rohini领导的五人委员会,[24][25]以探讨OBC子类别划分的想法。[26][27][28]国家落后阶层委员会曾在2011年提出此建议,一个常设委员会也曾重复提出此要求。该委员会有三项任务:[29]
- 审查中央OBC名单中各个种姓和社群之间"保留福利分配不均的程度"。
- 制定实际子类别划分的机制、标准和参数。实际的OBC保留配额将继续维持在27%,委员会必须在此范围内进行重新安排。
- 消除中央OBC名单中的任何重复项目,让其有序化。
委员会必须在成立后的12周内提交报告。[30]在北方邦,较低阶的OBCs约占人口的35%。OBC子类别划分已在11个邦实施,包括西孟加拉邦、泰米尔纳德邦、马哈拉什特拉邦、安德拉邦、泰伦加纳邦、卡纳塔卡邦、贾坎德邦、比哈尔邦、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区及哈里亚纳邦,以及朋迪治里。[31]此委员会的任期已延长至2019年5月31日。报告指出97%的OBC保留名额主要受益者有亚达夫人、柯米人、贾特人(拉贾斯坦邦的贾特人(巴拉特普尔和托尔布尔的贾特人除外)位列中央OBC名单中)、塞尼人、Thevar人、伊扎瓦人和Vokkaliga人等种姓。[32]罗希尼委员会 (Rohini Commission) 在经历13次延期后,于2023年7月31日向总统德拉帕迪·慕尔穆提交报告。[33]这份报告长达1,000多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处理OBC配额应如何分配,第二部分是印度全国所有2,633个OBC种姓的更新名单。[34][35][36]
Remove ads
法律纠纷
"奶油层"(指的是落后阶层中那些在社会、经济和教育方面已经非常进步的成员。他们可被视为此特定落后阶层中的"先进部分",其发展程度与其他优势阶层 (优势种性) 的成员不相上下,这个名词最早由Krishna Iyer法官在1975年的"State of Kerala诉NM Thomas"案中提出。他在该案中观察到:"我认为保留制度的危险有三方面。其好处大多被"落后"种姓(或阶层)中的顶层奶油层攫取,而让弱者中的最弱者始终处于弱势,而让幸运的阶层独享整个好处。"[37][38] 于1992年的"Indra Sawhney & Others诉Union of India"判决,确立邦政府权力的限制:它维持50%配额的上限,强调"社会落后 (social backwardness)"的概念,并规定11项指标来确定落后程度。九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判决也确立质性排除的概念,例如"奶油层"。[39][40][41]"奶油层" 仅适用于OBCs,不适用于像表列种姓或表列部落等其他群体。"奶油层" 的标准于1993年设定为10万印度卢比,并在2004年修订为25万卢比,2008年为45万卢比,2013年则提高到60万卢比。[42]国家落后阶层委员会与2015年10月提议,年家庭收入达150万卢比的OBC成员应被视为"奶油层"的最低上限 。[43]NCBC也建议将OBCs细分为"落后(backward)" 、"更为落后(more backward)" 和"极度落后(extremely backward)"等区块,并按其人口比例来分配27%的配额,以确保较优势的OBCs不会独占配额福利。[44][45]全国民主联盟政府于2017年8月宣布,OBC类别中适用就业保留的奶油层上限已从每年60万卢比提高到80万卢比。[46]
Remove ads
印度最高法院于2007年3月29日采取一项临时措施,中止在IITs (印度理工学院) 和IIMs (印度管理研究所) 等教育机构中,为"其他落后种姓"提供27%保留名额的法律。这是对公共利益诉讼 - "Ashoka Kumar Thakur诉印度联邦案"的回应。法院认为1931年的人口普查不能作为确定OBCs以提供保留名额的决定性因素。法院还指出:"保留不能是永久性,否则似乎将让落后状态永久化"。[47]
印度最高法院于2008年4月10日维持政府在政府资助机构中为OBC提供27%名额的政策。最高法院明确重申其先前立场,即被认定为"奶油层"这一部分的人,应被政府资助机构和私立机构排除在保留政策范围之外。这项裁决在支持与反对的各方之间产生不同的反应。
最高法院建议几个衡量标准来识别构成"奶油层"的人口比例,包括以下几点:[48]
- 子女若符合以下条件,应被视为属于"奶油层 ",并排除在保留配额之外: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卢比(自2008年10月起为45万卢比,现为80万卢比)。
- 医生、工程师、特许会计师、演员、顾问、媒体专业人员、作家、官僚、上校或同等及以上军衔的国防军官、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以及所有中央和邦政府A级和B级官员的子女应被排除在外。
- 法院也已要求将印度国会和邦议会议员的子女排除在外。
- 2006年的《宪法(第九十三次修正案)》在涉及邦立机构和受补助教育机构方面,并未违反宪法的"基本结构"。至于该修正案在"私立非受补助"教育机构方面的合宪性问题,则留待适当案件中决定。
- "奶油层"原则是识别落后阶层的其中一个参数。因此原则上"奶油层"不能适用于表列部落 和表列种姓,因为前两者本身就是独立的阶层。
- 最好能每十年进行一次审查,以考量情况是否有变化。
- 大学毕业(非技术性大学毕业)或专业课程被视为在教育上属于先进。
- 奶油层"的排除原则适用于OBCs。
- 中央政府应审查为OBC候选人设定录取分数线的必要性,以平衡保留政策与其他社会利益,并维持卓越标准。这将确保品质和择优原则不受影响。如果采用此类规范后仍有空缺席位,则应由一般类别的候选人填补。
- 关于落后阶层的认定,印度联邦应发布通知。这只能在排除"奶油层"之后进行,为此中央政府必须从各邦政府和联邦属地获取必要的数据。此类通知可因错误排除或纳入而受到挑战。规范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不同邦和联邦属地的特殊性。必须对OBCs进行适当的识别。为识别落后阶层,根据本最高法院在"Indra Sawhney 1"案中指示成立的委员会,必须更有效运作,而不仅是决定纳入或排除种姓的申请。
- 国会应订定一个期限,届时免费义务教育将普及到每个孩童。这必须在六个月内完成,因为免费义务教育权或许是所有基本权利(宪法第21条A款)中最重要的。当没教育时,行使其他基本权利将变得极其困难。
- 如果中央政府收到资料,显示某个机构应被纳入《2006 年中央教育机构(入学保留)法》(2007 年第5号法案)的附表(即排除保留名额的机构),那么中央政府必须根据这些资料并审查相关问题,做出适当的决定,判断该机构是否应依该法案第4条规定被列入附表。
- 法院裁定,社会及教育落后阶层 (SEBCs) 的认定并非仅基于种姓,因此SEBCs的识别不违反宪法第15条第1款。
Remove ads
印度最高法院于2015年3月废除贾特人的保留资格,称根据NCBC的意见,贾特人在社会和经济上并不落后。[49][50][51][52]最高法院的判决,以贾特人已在9个邦获得OBC地位为由,推翻原先将其纳入中央OBC名单的提议。[53]最高法院于2015年7月21日驳回中央政府要求重新审查其废除贾特人的OBC保留资格判决的请求。[54]
中央OBC名单
OBCs名单由NCBC和各邦自己维护。[55]中央名单不一定会包含邦的名单,两者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一个在NCBC中央名单中被认定为全国性OBC的社群,可能仅在特定邦或特定邦内有限的区域内被如此认定。偶尔也会有其内部的一些部分被如此分类。[9][56]截至2023年,马哈拉什特拉邦在中央OBC名单中列出的OBC种姓数量最多,其次是奥里萨邦、卡纳塔卡邦和泰米尔那都邦。[57]
卡纳塔卡邦政府已发布通知,将OBC保留福利给予罗马天主教婆罗门、库鲁巴基督徒、马迪加基督徒、阿卡萨利基督徒、苏德里基督徒 (Sudri Christian)、改信基督教的表列种姓、塞蒂巴利贾基督徒、内卡拉基督徒 (Nekara Christian)、帕拉瓦尔基督徒和班贾拉基督徒。[58]
喀拉拉邦政府将OBC保留福利给予马拉巴尔拉丁天主教徒、盎格鲁印度人以及纳入南印度联合教会的马拉巴尔拉丁天主教徒。[59]
马哈拉什特拉邦政府给予东印度天主教徒的OBC保留福利。[60]
- 在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61]及分别列在果阿邦,[62]古吉拉特邦,[63]达曼-第乌,[64]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65]卡纳塔卡邦,[66][67]马哈拉什特拉邦,[68]OBC名单上的科立人[69]
- 在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70][71]及卡纳塔卡邦OBC名单上的[72]拉杰普特人。
- 在阿萨姆邦、恰蒂斯加尔邦、古吉拉特邦、哈里亚纳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和泰伦加纳邦被列为OBC名单上的洛迪人人,而在这些邦之外,他们则被列为高种姓 。[73]
- 在拉贾斯坦邦被列在OBC名单上的比什诺伊人。[74]
- 在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75][76][77]及在拉贾斯坦邦CBC名单上的苏那人 。[78]
- 在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79]及在泰米尔那都邦OBC名单上的[80]卡特里人。
- 在卡纳塔卡邦,卡邦瓦迪亚王朝后裔,冠有乌尔斯姓氏的社群。 [81]
- 在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的古吉拉特邦卡提人。[82]
- 在喀拉拉邦OBC名单上的伊扎瓦人。[83]
- 在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的阿洪姆人 。[84]
- 在拉贾斯坦邦、喜马偕尔邦、德里、北阿坎德邦、北方邦、中央邦、旁遮普邦及恰蒂斯加尔邦各邦OBC名单上的贾特人。只有在拉贾斯坦邦的贾特人(但在巴拉特普尔和脱尔布尔两地的除外)名列中央维护的OBC名单上。[85][86]
- 在许多邦(如北方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德里、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马哈拉什特拉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但旁遮普邦除外)的阿希尔人/亚达夫人名列邦OBC名单中。[87][88]
- 在马哈拉什特拉邦、喀拉拉邦及卡纳塔卡邦的萨拉斯瓦蒂婆罗门。[89][90]
- 在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及德里的婆利伽瓦(或称卓羲婆罗门)。[91]
- 在拉贾斯坦邦的卡塔哈婆罗门。[91]
- 在泰米尔那都邦[92]及喀拉拉邦[93]的索拉什特拉人。
- 高斯瓦米人、纳特人 (Nath)、乔吉人、尤吉ren 、吉里婆罗门 (Giri Brahmin) 在某些邦的分类有所不同:
- 在阿萨姆邦、喜马偕尔邦、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以及比哈尔邦的中央维护OBC名单中,他们被列为已公告的一般类别 (notified general categories)。
- 在北方邦、北阿坎德邦、贾坎德邦、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他们则被列入各邦的OBC名单。
- 迪曼(Dhiman)及贾吉德婆罗门列入昌迪加尔、[94] 德里、[95]哈里亚纳邦、[96]喜马偕尔邦、[97]旁遮普邦、[98]北方邦、[99]北阿坎德邦、[100]的OBC名单中
- 拜拉吉婆罗门列入昌迪加尔、[94]恰蒂斯加尔邦、[101]德里、[95]哈里亚纳邦、[96]喜马偕尔邦、[97]贾坎德邦、[102]中央邦、[103]奥迪萨邦、[104]旁遮普邦、[98]北方邦、[99]北阿坎德邦、[100]的OBC名单中
- 古拉夫人(或称塞夫婆罗门(Shaiva Brahmin))列入马哈拉什特拉邦OBC名单中。[105]
印度各邦的种姓调查
- 1968年喀拉拉邦社会经济调查:于1968年,由印度共产主义政治家E·M·S·南布迪里巴德领导的政府下令对喀拉拉邦的每位居民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以评估种姓不平等状况。直到2011年印度举行人口普查为止,这项调查是印度独立后唯一一次进行的基于种姓的统计。这项调查的结论并不明确,因为它将几个不相关的种姓合并为一个群体(例如,将安巴拉瓦西人和泰米尔婆罗门 (Tamil Brahmins) 与马拉亚利人婆罗门 (Malayali Brahmins) 归为一类)。调查发现属于高种姓的个人拥有更多土地,且人均收入相对高于一般人口。调查显示该邦33%的人口属于优势种姓,其中近一半是圣多马基督徒。根据调查,13%的婆罗门、6.8% 的叙利亚-玛拉巴礼天主教会信徒、5.4%的马兰卡拉正教会信徒和4.7%的奈尔人拥有超过5英亩的土地。相比之下,只有1.4%的伊扎瓦人、1.9%的穆斯林和0.1%的表列种姓拥有相同数量的土地。[106]
- 泰伦加纳邦2014年Samagra Kutumba调查[2022 年发布]:报告显示泰伦加纳邦约3,690万的人口分布于各个种姓群体。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分别约占人口的18.48%和11.74%。大多数人口属于落后种姓,占总人口的51%,由于多起诉讼,这项调查结果从未公开 。[107][108]OBC占16.03%,而宗教少数群体则占人口的10.65%。[109]
- 卡纳塔卡邦2015年种姓普查 [110][状态不明]:由时任首席部长的Siddaramaiah于2014年下令进行的社会和教育调查,以为卡纳塔卡邦的OBC保留名额提供依据,截至2023年仍未公布调查结果。[111]这项由卡纳塔克邦落后阶层委员会发起的调查,动用1.6万名政府雇员,对约1.3亿户家庭进行地毯式走访,耗资1.69亿卢比。然而已经过八年,历经多届政府,且多位政治领导人反复呼吁,该报告却仍未发表。争议围绕着,包括H Anjaneya和Kota Shrinivas Poojary在内的历任社会福利部长都将延迟归咎于资料整理不完整以及由国会议员Jayaprakash Hegde领导的邦落后阶层委员会未提交报告。一些消息来源则暗示,政治压力以及可能对该邦权力结构造成的潜在剧变,特别是对于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沃卡利加人和灵验派社群,是该报告未公开的原因。[112]于2023年6 月,由Siddaramaiah领导的卡纳塔卡邦印度国民大会党政府已决定接受2015年的社会经济种姓调查报告,这可能会引发争议,因为此份报告揭示沃卡利加人和灵验派的人口数低于普遍认知,而达利特才是最大的人口群体。[113]
- 北阿坎德邦 OBC 调查 [进行中]:北阿坎德邦目前正在进行的OBC调查遭遇到严重的延误和数据准确性问题,导致单一成员专门委员会介入。各个地区都报告有不遵守调查准则的情况,包括在卡蒂马等地出现依赖过时数据而非进行新的入户调查。对此,委员会已取消有缺陷的调查,命令在15天内重新进行,并将负责官员调离。金巴沃德和达尔丘拉两地也采取类似的纠正措施。尽管经过如此安排,委员会仍未收到任何完成的数据,甚至连该邦首府德拉敦的数据也欠缺,调查的结束期限已延长至2023年6月。[114]
- 比哈尔邦2022年种姓普查:[115]2022年比哈尔邦种姓普查的第一份报告于2023年10月2日发布。报告显示在该邦1.307亿的人口中,极度落后阶层(EBCs)占36.01%,[116][117]OBCs和EBCs合计占比哈尔邦总人口的63%。[118][119]该邦议会于2023年10月2日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在政府工作和教育机构中实施65%的种姓配额,不包括10%的经济弱势阶层 (EWS) 配额。[120][121][122][123]新的保留配额百分比如下:表列种姓占20%,表列部落占2%,落后阶层占18%,极度落后阶层占25%,而高种姓中的经济弱势阶层则占10%。
- 奥里萨邦2023年落后阶层调查 [124][进行中]:奥迪萨邦政府于2023年5月1日启动一项针对邦政府公告的211个社会及教育落后阶层 (Socially and Educationally Backward Classes, SEBC) 的全面调查,预计于2023年6月29日前完成。这项调查由奥迪萨邦落后阶层委员会 (Odisha State Commission for Backward Classes, OSCBC) 在邦内所有314个区块和114个城市地方机构中进行,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以评估社会和教育落后状况,考量职业和教育资格等多项指标。最初,数据提交中心设在安根瓦迪机构和各种PDS (公共分配系统) 网点,但后来在特别调查活动中也采用入户数据采集方法。预计编纂后的数据将在调查完成五个月后公布。[125]这项调查是根据1993年的《OSCBC法案》和2020年的《OSCBC(修正案)》进行,允许户主或资深个人提供家庭数据,包括配给卡、Aadhaar卡(印度的生物辨识身份证制度)或选民身份证详细资料。[126]
- 北方邦落后阶层委员会城乡地方机构OBC配额报告[127][128][进行中]:确定城乡地方机构选举中落后阶层配额的最终报告预计将在2023年6月前公布。该落后阶层委员会 (Backward Classes Commission) 计划在三个月内提交初步报告。委员会将根据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关于市级机构选举中OBC保留名额的指导方针,收集落后阶层的实证数据。委员会的工作包括从地区官员处收集数据、研究其他邦的流程,以及处理来自政党的反对意见。[129]
- 哈里亚纳邦落后阶层委员会主席报告。[130]
参见
- 印度种姓制度
- 种姓制度对印度政社结构的影响
- 经济弱势阶层
- 2023年比哈尔邦种性调查
- 优势种性
- 贾特人保留权抗争运动
- 印度穆斯林其他落后种姓社群列表
- 印度表列种性列表
- 印度表列部落列表
- 帕蒂达尔保留权抗争运动
- 印度2011年社会经济及种性普查
- 比哈尔邦的上层落后种姓
- 瓦尔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