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副渤海鸟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副渤海鸟属(学名:Parabohaiornis)是反鸟亚纲渤海鸟科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早白垩世的中国辽宁省。属下包括单一物种马氏渤海鸟(Parabohaiornis martini)[1]。
Remove ads
发现
本属由王敏、周忠和、邹晶梅及尼基塔·泽伦科夫(Nikita V. Zelenkov)于2014年首次描述并命名,模式种是马氏副渤海鸟(Parabohaiornis martini)。属名由拉丁文前缀para(接近)与渤海鸟科模式属渤海鸟的学名组成,指副渤海鸟与其它渤海鸟科形态上的相似性。种名martini致敬已故古生物学家拉里·马丁教授及其对鸟类演化研究的贡献[1]。
正模标本IVPP V 18691是一副关节半连接、带有颅骨的近完整骨骼,归入标本IVPP V 18690则是一副关节连接、仅缺少颅骨、尺骨、桡骨及手掌的部分骨骼。两件标本均保存于单块石板上,现陈列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者均收集于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镇附近的九佛堂组,时间为距今1.203亿年左右的早白垩世阿普第期[1]。
Remove ads
描述
副渤海鸟具有一个独特的特征组合,因此区别于所有其它已知渤海鸟科。前颌骨和上颌骨分别有三颗及四颗牙齿。鼻骨缺乏上颌突,与长爪鸟、周氏鸟及齿槽鸟不同。胫跗骨缺乏髁间切迹,与齿槽鸟及渤海鸟不同。副渤海鸟肩峰突笔直,且平行于肩胛骨干,长爪鸟和齿槽鸟的肩峰突则向背侧倾斜。副渤海鸟的尾综骨与第三跖骨长度之比独特,为0.92–0.99,相比之下长爪鸟为1.06、齿槽鸟为0.79、周氏鸟为0.66、渤海鸟估计为0.82。最后,其它渤海鸟科的近端趾骨长度超过第四趾倒数第二节趾骨长度的80%,副渤海鸟的近端趾骨则要短得多(小于70%)。归入副渤海鸟的标本,形态上与该属正模标本无明显差异,具备所有区分该属与其它渤海鸟科的颅后特征。两件标本均为亚成体,但正如某些复合骨(如腕掌骨、胫跗骨及跗跖骨)的愈合程度所示,归入标本较正模标本发育更为成熟[1]。
Remove ads
种系发生学
为探索副渤海鸟的系统发育位置,王敏等人(2014年)使用了包含56个鸟翼类分类单元的数据集,并根据262个形态特征进行评分。发现副渤海鸟是种进阶的渤海鸟科,与同在喇嘛洞镇附近发现的渤海鸟近缘。其谱系关系如以下分支图所示[1]:
反鸟类 Enantiornithes |
| |||||||||||||||||||||||||||||||||||||||||||||||||||||||||||||||||||||||||||||||||||||||||||||||||||||||||||||||||||||||||||||||||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