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戈青
中華民國警政人員及企業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刘戈青(1911年—1985年),原名刘国兴,出身福建厦门、祖籍台湾云林,是一位中华民国警政人员及企业家。他以暗杀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为人所知。[1]
生平
1911年,刘戈青出生于福建省厦门;他的父亲刘建寅(后改名刘汉臣)出生于台湾云林斗六,曾在辛亥革命参加攻打漳州的行动,又于中华民国成立后担任第七混成旅旅长。
1935年,他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与同学准备一起在福建开发锰矿;但是,他随后加入戴笠手下,并在杭州警校接受特务工作训练。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军统上海区,在王新衡等手下担任行动工作。1937年淞沪会战后,他担任少校队长,负责战场侦察和防范汉奸活动;期间,他参加了一场由戴笠策划的特务工作战斗。1939年2月,他奉军统上海站长王天木命令暗杀南京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并因此广为人知。不久,王天木向日方投降,他欲劝其改变心意,于是携带戴笠的信件返回上海,但被维新政府方面逮捕入狱。数月后,他潜逃返重庆,戴笠为他和其他数位自日方控制地区归来人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其后,他被派往南洋,辗转于许多地区,又多次遭逮捕拘禁。[2]对日抗战结束时,他的公开身份是马来亚槟城一家杂货店的老板。[3]
二二八事件时,他被保密局派往台湾组织“忠义救国军”。事件平定后,他被派任台湾省警务处副处长兼刑事室主任,并于其后主导创建台湾省政府警务处刑事警察总队且兼任总队长。[1]
1954年,他辞去公职竞选台湾省临时省参议员,又卷入谋杀情敌案件[1][4][5],最后败于前保密局台湾站长林顶立。随后,他转而开办煤矿公司。
1960年代初,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突然派员以涉嫌“偷税”为由上门查账;他意识到卷入“匪谍”案件,因而亲自动用人脉处理,查出国防部情报局汪鲲提供线索表示他是“匪谍”,并找上案件负责单位主管叶翔之。在叶翔之亲自与调查局长张庆恩协调下,他的案件被以“尚乏具体事证,拟仍列为线索,继续侦查”结案。[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