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地铁8号线
北京地铁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地铁8号线连接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站至大兴区瀛海站,是北京地铁的一条南北走向地铁线路,全长49.5千米,共设34座车站(其中大红门站暂缓开通),一期工程于2008年7月19日开通运营,来往森林公园南门站至北土城站,贯穿奥林匹克公园,8号线也称作奥运支线,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配套设施之一[3]。8号线的标识色为 Pantone 3278C [4]。
Remove ads
历史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大大推动了北京地铁建设的进程。2002年,奥林匹克公园设计方案向全球公开征集,评委在55个设计方案中[5]选出了3个优秀方案。这三个方案都对北京的中轴线进行了延伸和一些处理[6],当选设计也不例外。
紧迫的工期让规划方曾经考虑利用已经建成的13号线或工期较快的5号线建设“奥运支线”。但由于中轴线下已有规划8号线[7],为了不破坏线网的完整性,规划方最终决定采用8号线规划建设奥运支线[8]。
2005年5月,8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工程采用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模式,建设方国有企业“中铁总公司投资联合体”建设线路,完成后由运营方回购[9]。由于位于大兴土木的奥林匹克公园内,8号线并未采用1号线复八线区间、5号线和10号线所采用的暗挖盾构法,而是大部分采用与1号线1期区间和2号线相同的明挖回填法施工,为工程降低了难度[10]。
2008年7月19日,8号线一期同10号线、机场线一起开通,当时8号线暂时借用万柳车辆段调度10号线列车。这兑现了申办奥运会时的一项承诺:坐地铁从机场到奥运村[8]。虽然名为“开通”,但直至残奥会结束,都仅对持奥林匹克身份注册卡的人员和持当日门票的观众开放。残奥会结束后8号线封闭[11]。2008年国庆节长假期间,奥林匹克公园开放游览,8号线对持有当日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券的乘客开放[12]。2008年10月9日起,8号线正式对公众开放运营,而此前一直封闭的奥体中心站也同时向公众开放[13]。
Remove ads
在8号线一期开通之前的2007年12月,8号线二期就已经开工。二期工程全长15.8千米,分南北两段,北段自一期北端终点森林公园南门站向北延伸,到达回龙观地区,由北至南分别为回龙观东大街站、霍营站、育新站、西小口站、永泰庄站和林萃桥站;南段自北土城站起,基本沿着中轴线向南到中国美术馆附近——为了避开北京皇城和故宫[14],在什刹海站以南,线路由中轴线向东平移,到三期的前门站返回中轴线。这条线路连接回龙观和西三旗等居住区和后海、钟鼓楼、奥林匹克公园等商业休闲区[7][15]。
为了尽快缓解拥堵,8号线二期北段(森林公园南门站至回龙观东大街站)从2012年底提前至2011年开通[16]。由于8号线一期(奥运支线)采用的是10号线的信号系统,而二期工程使用了不同的信号系统,因此从2011年10月15日起,一期暂时停运,以便与二期进行系统联调[17]。2011年12月31日二期北段开通试运营,一期也同时恢复运营,同时8号线专属列车和平西府车辆段投入运作,不再使用10号线列车和万柳车辆段。
南段北土城站至鼓楼大街站已于2012年12月30日通车[18](安德里北街站于2015年12月26日开通),剩余的鼓楼大街站至南锣鼓巷站于2013年12月28日通车,(中国美术馆站于2018年12月30日跟随8号线三期南段及四期同步开通)[19]。
在二期工程的基础上,作为昌平线的配套工程,8号线继续北延至朱辛庄站换乘昌平线,以分担昌平线的客流,缓解昌平线另一座换乘站——13号线西二旗站的压力[20]。这段北延线长6.29千米,设3座车站,计划投资24亿元,于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21]。

8号线三期原为远期规划,不在2015年规划之内。但由于北京道路交通拥堵严重,作为2010年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的一部分,8号线三期被加入到2015年调整版规划之中[22],并于2011年4月2日开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23]。8号线三期北起中国美术馆站与二期相连接,向南经王府井大街、前门东大街、南中轴路最终到达大兴区五福堂站,全长17.3千米,全部为地下线,设14座车站[24]。
在三期工程的基础上,8号线将继续南延[25]。8号线四期工程[26][27](原称三期南延线)北起五福堂与三期相连接,向东南沿京福路(104国道)到达大兴区德茂站和瀛海站,全长3.4千米,地下段长约988.6米,过渡段长约347.3米,高架段长约2062.4米,设2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
2017年6月26日至7月3日,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天桥站~永定门外站左线盾构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成功下穿北京地铁14号线永定门外站特级风险源。[28]
8号线三期分为南北两段开通,珠市口站以南的区段(大红门站暂缓开通)于2018年12月30日开通。而北段由于线路经过王府井、前门等区域,沿线有大量文物、古建,以及大量既有管线和现有的地铁1、2号线、国铁地下直径线隧道,因此2018年无法通车,8号线暂时只能在南北两段分段运行[29][30][31][32]。
截至2020年6月,8号线三期隧道盾构已成功下穿地铁2号线和国铁地下直径线[33],剩余段隧道区间工程也已于2020年12月11日全线贯通,2021年6月开始铺轨[34]。
2021年10月9日及10月16日,为开展既有区段和新建区段信号系统贯通调试升级工作,8号线南北两段提前收车,其中北段朱辛庄站末班车提前至19:30,中国美术馆站末班车提前至20:25;南段瀛海站末班车提前至20:20,珠市口站末班车提前至20:55[35]。
2021年12月,8号线既有区段车站开始更换贯通版线路图。8号线剩余段(金鱼胡同站—前门站)2021年12月31日首班车起开通试运营[36]。
2022年4月30日,因有报道称某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曾途径前门站换乘通道,前门站暂时封闭,8号线与2号线列车通过不停车,暂时不能换乘,至5月4日恢复运营。
2022年5月12日,因疫情影响,永泰庄站暂时封闭,列车通过不停车。
2022年5月21日,因疫情影响,木樨园、海户屯、大红门南、和义、东高地、火箭万源站暂时封闭,列车通过不停车。
2022年5月23日,根据首都严格疫情防控机制要求,朱辛庄站、霍营站暂时封闭所有出入口,乘客可以正常换乘昌平线或13号线。
2022年5月30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育新站、西小口站暂时封闭,列车通过不停车。
2022年6月1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回龙观大街站、平西府站暂时封闭,列车通过不停车。
2022年6月7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朱辛庄、平西府、西小口、永泰庄站恢复运营。
2022年6月9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木樨园、海户屯、大红门南、和义、东高地、火箭万源站恢复运营。
2022年6月10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回龙观东大街、霍营、育新站恢复运营。
2023年4月30日,8号线创下贯通以来的客流量最高纪录,当日客流量达81.52万人次[37]。
Remove ads
未来发展
8号线计划从瀛海站继续向南延伸至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并与S6线换乘。[40]
车站
一期的4座车站中,北土城站可以与10号线换乘、奥林匹克公园站可以与15号线换乘。4座车站都进行了专门的室内设计:北土城站的8号线部分为青花瓷设计[41],奥体中心站采用了运动主题的设计元素[42],奥林匹克公园站的天花板加入了“泡泡”的设计[43],森林公园南门站整体是森林的设计[44]。
除北土城站外,其他3座车站均在奥运中心区内。奥体中心站东侧为奥体中心,西侧为中华民族园。奥林匹克公园站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地带,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等设施提供服务。森林公园南门站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外。
二期北段及北延段的9座车站中,霍营站可以与13号线换乘、朱辛庄站可以与昌平线换乘。除朱辛庄站为高架车站之外,其他8座地下车站天花板均采用类似马赛克拼接的装饰风格,天花板中部设置灯带,取中轴线的寓意。这8座车站的风格相同,但是灯带和天花板的色调每站并不相同,一座车站使用一种颜色[45]。
二期南段的6座车站中,安华桥站可以与12号线换乘、鼓楼大街站可以与2号线换乘、南锣鼓巷站可以与6号线换乘[46][47]。鼓楼大街站仿照鼓的圆形灯饰,与车站所在地鼓楼的地域特色相呼应。什刹海站的装修风格贴近北京传统古建风格,设计上以北京传统市井的灰色调和青砖的肌理为背景。南锣鼓巷站位于北京市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区,因此站内设计风格突出展现了老北京民居特色与风俗文化,车站装饰仿照四合院的灰砖、檩条、砖雕等元素。
三期南段及四期的15座车站中,王府井站可以与1号线换乘、前门站可以与2号线换乘、珠市口站可以与7号线换乘、永定门外站可以与14号线换乘。
Remove ads
车辆

二期北段开通后,采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SFM12型列车,每节车厢共4对车门,为电动内藏门,停放于平西府车辆段[51]。除了在夏季有空调装置为乘客提供凉风,在冬季,座椅下有电取暖装置提供取暖,列车车窗能打开20度的角,保证室内的空气与外部对流。
二期北段开通前,8号线作为“奥运支线”借用10号线的DKZ15型列车;由于当时的8号线奥运支线开通时不设有车辆段或停车场,因此列车是通过8号线和10号线的安贞门-奥体中心之间联络线到达8号线运营。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