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国际军事联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Remove ads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缩写为NATO;法语: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缩写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北约,是欧洲北美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拥有大量核武器、常规部队,是西方世界重要的军事同盟。北约为二战后西方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亦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发展,是以美国英国法国为首的欧洲防务体系。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国、法国针对以苏联东方集团,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创始成员国于同年4月4日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宣告组织正式成立,而后者于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其抗衡。1990年代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后,北约成为联合国打击国际性恐怖组织的主力之一和地区性防卫协作的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交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最新成员瑞典于2024年3月7日所加入,至此北约总共由跨域欧洲和北美洲的32个国家组成。[3]

事实速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英文)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法文), 总部 ...

北约军事开支占世界国防开支的70%以上[4],成员一致认为,到2024年要达到或维持至少占GDP2%的国防开支目标。[5]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之规定,一旦确认其任一成员受到攻击,则视为针对全体成员之攻击,其他成员需作出即时反应。该条款一般被解读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需要各国政府授权参战,即集体自卫权。该条款于九一一事件期间被首次激活[6]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印度洋海盗[7],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Remove ads

历史

二十世纪末期

1990年代,随着华沙公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和安全角势发生很大变化,北约面对的议题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等各种问题上。

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

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1997年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准,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方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方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散后,北约增加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地区稳定等。

第一轮新成员加入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为北约新成员。

二十一世纪

Thumb
2004年北约首脑会议

九一一恐怖袭击

北约于2001年10月4日第一次引用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九一一袭击事件应视为对全体成员的攻击。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境外首次军事行动。北约亦参与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第二轮新成员加入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高峰会议,接受了第二波的申请,2004年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第三轮新成员加入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加入北约。

东欧导弹拦截系统

就北约计划在波兰捷克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样部署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继续运行部署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战斗系统代替,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第四轮新成员加入

2017年黑山加入北约;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

第五轮新成员加入

2014年克里米亚俄罗斯并吞以后,芬兰瑞典开始考虑是否寻求加入北约。芬兰政府谈论就加入北约展开“公开讨论”。

2022年5月,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促使本来加入意愿不高的芬兰瑞典决定申请加入北约,并于9月获得土耳其匈牙利除外的所有成员国批准加入法案。 2023年3月27日,匈牙利议会通过批准芬兰加入北约,3月30日土耳其议会通过相关法案。最终芬兰于4月4日正式加入,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 2024年1月23日,土耳其议会通过批准瑞典加入北约,而匈牙利议会2月26日通过相关法案。最终瑞典于3月7日正式加入,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

历代领袖

秘书长

更多信息 编号, 姓名 ...

副秘书长[9]

更多信息 编号, 姓名 ...

军事行动

早期行动

冷战期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北约第一次执行军事行动,空中预警机被派往土耳其东南部执行任务,一支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被部署到该地区。[10]

波黑

Thumb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后,一架美国空军飞机在慎重武力行动中结束后降落

波斯尼亚战争于1992年爆发,是南斯拉夫解体的影响之一。局势的恶化导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1992年10月9日通过第816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816,授权北约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部维护联合国保护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Protection Force宣布的禁飞区。北约于1993年4月12日开始执行“拒绝飞行英语Operation Deny Flight”行动。从1993年6月到1996年10月,“锋利卫士行动英语Operation Sharp Guard”增加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海上武器禁运和经济制裁。1994年2月28日,北约首次采取战时行动,击落了四架入侵禁飞区的波斯尼亚塞族飞机

1994年4月10日和11日,联合国保护部队发动空袭以保护戈拉日代安全区,导致两架在北约指挥下的美国F-16战斗机轰炸了戈拉日德附近的波斯尼亚塞族军事指挥前哨基地。作为报复,塞族武装于4月14日劫持了150名联合国人员作为人质。4月16日,一架英国海鹞战斗攻击机在戈拉日代上空被塞族军队击落。[11][12][13]

1995年8月,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北约开始对塞族共和国军进行为期两周的慎重武力行动。北约的进一步空袭帮助结束了战争,最终于1995年11月达成了《代顿协定》。作为协定的一部分,北约在联合行动下部署了一支由联合国授权的维和部队,名为执行部队。近6万名北约部队与非北约国家的部队一起参加了这次维和任务。这过渡到规模较小的稳定部队,最初有32000名士兵,从1996年12月到2004年12月一直运作,然后将行动移交给欧洲联盟部队英语Operation Althea

干预科索沃战争

Thumb
1999年在科索沃南部巡逻的德国驻科部队士兵
Thumb
2019年科索沃米特罗维察伊巴尔大桥前宪兵巡逻

为了阻止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联盟镇压科索沃解放军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平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1998年9月23日通过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199号决议,要求停火。[14]

1999年3月23日,美国特使理查德·霍布鲁克的谈判破裂,他将此事移交给北约,北约采取行动保护地区安全,并于1999年3日24日开始了为期78天的轰炸行动。盟军行动针对的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军事能力。在危机期间,北约还向阿尔巴尼亚部署了一支国际反应部队,即欧洲盟军机动部队英语Allied Command Europe Mobile Force,向科索沃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15][16]

这场战争因平民伤亡而受到批评,包括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以及它是否具有合法性英语Legitimacy of the NATO bombing of Yugoslavia。美国、英国和大多数北约国家反对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北约军事行动,例如1999年对塞尔维亚的行动,而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则声称北约的行动需要联合国批准。美英方面声称,这将破坏联盟的权威,他们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将行使安理会否决权阻止对南斯拉夫的打击,并可能在未来需要北约干预的冲突中这样做,从而使该组织的整个效力和目的失效。认识到冷战后的军事环境,在1999年华盛顿北约峰会英语1999 Washington NATO summit上通过了《联盟战略概念》,强调预防冲突和危机管理。[17][18][19]

米洛舍维奇最终于1999年6月3日接受了国际和平计划,结束了科索沃战争。6月11日,米洛舍维奇进一步接受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244号决议,根据该决议,北约随后建立了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近100万难民逃离科索沃,驻科部队的部分任务是保护人道主义特派团,同时遏制暴力。2001年8月至9月,该联盟还发起了“基本收获行动英语Operation Essential Harvest”,这是一项解除马其顿共和国阿尔巴尼亚族民兵武装的任务。截至2023年,来自27个国家的4500名士兵继续在科索沃地区开展行动。[20][21][22]

阿富汗战争

Thumb
九一一事件导致北约首次援引其集体防御条款

九一一事件导致北约首次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第五条规定对任何北约成员国的攻击应被视为对所有成员的攻击。2001年10月4日,北约确定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的条款,这些袭击符合条件。北约为应对袭击而采取的八项官方行动包括雄鹰行动积极努力行动英语Operation Active Endeavour,这是一项于2001年10月4日开始的地中海海军行动,旨在防止恐怖分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流动,并加强航运的总体安全。[23][24][25]

2003年4月16日,北约同意指挥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包括来自42个国家的部队。这一决定是应德国和荷兰的要求作出的,这两个国家在协议签署时是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领导者,所有19位北约大使一致批准了这一决定。8月11日向北约移交了控制权,这标志着北约历史上首次负责执行北大西洋地区以外的任务。

Thumb
奥斯汀·米勒将军(右)于2018年9月成为美国和北约驻阿富汗部队的指挥官,并监督撤军直至2021年7月。美国第28任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左边

安援部队最初负责保护喀布尔和周边地区免受塔利班基地组织和地方军阀的袭击,以便建立由哈米德·卡尔扎伊领导的阿富汗过渡伊斯兰国。2003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将安援部队的任务扩大到阿富汗全境,安援部队随后分四个主要阶段将任务扩大到全国各地。[26]

2006年7月31日,安援部队还从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手中接管了阿富汗南部的军事行动。由于南部战斗激烈,2011年法国允许一个幻影2000战斗机中队进入该地区,以加强联盟。在2012年芝加哥峰会期间,北约批准了一项计划以结束阿富汗战争,在2014年12月底前撤出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于2014年12月解散,被北约领导的坚定支持特派团取代。[27][28][29][30]

2021年4月14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已同意自5月1日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北约开始撤军后不久,塔利班就对阿富汗政府发动了进攻。到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的大多数地区,并包围了首都喀布尔。一些北约成员国将西方军队从阿富汗的混乱撤军和阿富汗政府的崩溃描述为北约自成立以来遭受的最大失败。[31][32][33][34][35]

伊拉克训练团

亚丁湾反海盗

干预利比亚

土耳其边境

成员

更多信息 北约欧洲伙伴地图, 北约全球伙伴地图 ...
Thumb
一个北约雷达站系统
Thumb
北约欧洲发展图
Thumb
截至2024年3月欧洲各国拥有成员身份的地图:
  仅拥有欧盟成员身份
  仅拥有北约成员身份
  同时拥有欧盟与北约成员身份
Thumb
北约成员国没有义务保卫北回归线以南的领土

北约共有32个成员国,大部分成员国位于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位于北美。北约的“责任区”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6条的规定,包括欧洲、北美、土耳其和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大西洋岛屿的成员国领土,在该责任区内,对成员国的袭击会获得第5条的集体自卫权。对北大西洋(同样是北回归线以北)和地中海的船只、飞机和其它部队的袭击也可能引发第5条反应。在最初的条约谈判中,美国坚持将比属刚果等殖民地排除在条约之外。然而,法属阿尔及利亚到1962年7月3日独立前一直是北约责任区。32个成员国中有12个是成立北约的原始成员国,而另外20个成员国是在十次扩张中分别加入的。[39][40][41][42]

特殊安排

丹麦、冰岛和挪威作为北约创始成员国,与北约的合作限制在三个条件下:和平时期没有永久军事基地,没有核武,也不允许北约盟友在其领土上进行军事活动(除非被邀请)。然而,丹麦允许美国太空军部署在格陵兰岛皮图菲克太空基地[43]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法国在“高卢-密特朗主义”的政策下奉行从北约独立的军事战略。2009年,尼古拉·萨科齐总统通过谈判使法国重返北约统一军事指挥部和国防规划委员会,后者于次年解散。法国仍然是核计划小组之外的唯一北约成员国,与美国和英国不同,法国不会将核潜艇控制权交给北约。[44]

扩大

北约于1949年4月4日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华盛顿条约》)时成立。北约的12个创始成员国为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和美国。[45]

冷战期间有四个新成员国加入北约:希腊(1952年)、土耳其(1952年),西德(1955年)和西班牙(1982年)。苏联解体后,许多前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和后苏联国家寻求加入北约。在1999年的华盛顿峰会上,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共和国正式加入,北约发布了新的成员国指导方针,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成员国行动计划”。这些计划规定了新成员的加入:2004年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2017年黑山,2020年北马其顿。芬兰和瑞典是最新成员,分别于2023年4月4日和2024年3月7日加入,受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影响。[46][47]

乌克兰—北约关系始于2002年的《北约-乌克兰行动计划》。2010年,在维克托·亚努科维奇总统的领导下,乌克兰重申了不结盟立场,并放弃了加入北约的政策。在2014年尊严革命期间,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并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分裂分子。因此,2014年12月,乌克兰议会投票决定结束其不结盟地位,并且于2019年将加入北约的目标写入乌克兰宪法。在2021年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领导人确认乌克兰最终将加入北约,并支持乌克兰不受干涉的自决权。2021年末,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集结。11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以及在乌克兰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或远程弹道导弹将越过红线。然而,乌克兰没有部署导弹的计划。俄罗斯外交部起草了一项条约,禁止乌克兰或任何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回答说,这一决定取决于乌克兰和北约成员国,并补充说“俄罗斯没有否决权,俄罗斯没有发言权,俄罗斯无权建立势力范围来控制邻国”。北约提出改善与俄罗斯的沟通,讨论导弹部署和军事演习,只要俄罗斯从乌克兰边境撤军。相反,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2022年9月,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四州后,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48][49][50][51][52][53][54][55][56][57][58]

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会期间,北约承诺格鲁吉亚会“在未来加入”,但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2014年表示,该国“目前还没有走上”加入的道路。[59][60]

Thumb
2022年2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举行的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集会上,抗议者游行经过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雕像

俄罗斯继续反对北约进一步扩张,认为这与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与欧洲和美国谈判之间允许德国和平统一的非正式谅解不一致。2016年6月列瓦达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68%的俄罗斯人认为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与俄罗斯接壤的前东欧集团国家)部署北约军队对俄罗斯构成威胁。相比之下,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65%的受访波兰人将俄罗斯视为“主要威胁”,在所有北约国家中,平均有31%的人这样认为,2018年接受调查的67%的波兰人赞成美军驻扎在波兰。在盖洛普2016年调查的非独联体东欧国家中,除塞尔维亚黑山外,所有国家都更有可能将北约视为一个保护性联盟,而不是威胁。2006年发表在《安全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北约的扩大有助于中欧和东欧的民主巩固中国也反对北约进一步扩张。[61][62][63][64][65][66][67]

北约国防开支

直接来源

成员国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和其它因素在内的成本分摊公式为北约的三个共同基金(民用和军事预算以及安全投资计划)支付费用。2023-2024年,美国和德国是最大的贡献者,各占16.2%。[68][69][70]

间接来源

成员国维护自己的军队和装备。他们通过自愿派遣部队和装备为北约的行动和任务做出贡献。自2006年以来,目标一直是每个国家至少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用于国防;2014年,北约的一份宣言称,未达到这一目标的国家将“在十年内朝着2%的指导方针迈进”。2022年7月,北约估计11个成员国将在2023年实现这一目标。2024年2月14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18个成员国在2024年将实现2%的目标。2024年6月17日,即2024年华盛顿峰会之前,斯托尔滕伯格更新了这一数字,并宣布32个北约成员国中有23个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2%的国防开支目标,创下历史新高。北约补充说,仅在过去一年,欧洲成员国和加拿大的国防开支就增长了18%。[71][72][73][74]

军事支出

更多信息 成员, 人口[注 2] ...

相关争议

2019年11月28日,北约宣布同意降低美国的分摊费用。预算新规定已于2021年生效,美、德各负担北约预算的16%,过去美国分摊占比为22%,北约每年预算约25亿美元。另外,成员国也同意在2024年达到军事支出占国内生产毛额(GDP)2%的标准,至2019年时,32个成员国中仅6国达到该目标[78]

与第三国的伙伴关系

Thumb
和平伙伴关系组织了多国军事演习,如2007年7月在第比利斯举行的“合作射手”演习,来自四个北约成员国、八个和平伙伴关系成员国和地中海对话参与国约旦共500名军人参加了演习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成立于1994年,以每个伙伴国与北约之间的个别双边关系为基础:每个国家都可以选择其参与程度。成员包括独立国家联合体所有现任和前任成员。欧洲-大西洋合作理事会英语Euro-Atlantic Partnership Council(EAPC)于1997年5月29日首次成立,是所有50个参与者之间定期协调、协商和对话的论坛。和平伙伴关系方案被认为是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的业务部门。还联系了其它第三国参与和平伙伴关系框架的活动,如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79][80][81][82]

2002年12月16日,欧洲联盟根据柏林附加协议与北约签署了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欧盟如果想在国际危机中独立行动,就有可能使用北约资产,条件是北约本身不想采取行动,即所谓的“优先购买权”。例如,1982年《里斯本条约》第42条第7款规定,“如果一个成员国是其领土上武装侵略的受害者,其它成员国应尽其所能向其提供援助和协助的义务”。该条约在全球范围内适用于特定领土,而根据其第6条,北约仅限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军事行动。它为也与伙伴关系计划有联系的欧盟国家提供了一个“双重框架”。[83][84][85]

此外,北约与许多其它非北约国家合作并讨论其活动。地中海对话成立于1994年,旨在以类似的方式与以色列和北非国家进行协调。《伊斯坦布尔合作倡议》于2004年宣布,作为中东对话论坛,它与地中海对话相同。这四个参与者也通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联系在一起。2018年6月,卡塔尔表示希望加入北约,但被排除在外,称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10条,只有欧洲国家可以加入。卡塔尔和北约早些时候于2018年1月签署了一项联合安全协议。[86][87][88][89]

与日本的政治对话始于1990年,北约逐渐增加了与不属于任何这些合作倡议的国家的联系。1998年,北约制定了一套总体指导方针,不允许关系正式制度化,但反映了盟国加强合作的愿望。经过广泛辩论,盟军于2000年商定了“接触国”一词。到2012年,联盟扩大了该小组,该小组以“全球合作伙伴”或“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的名义开会讨论反盗版和技术交流等问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联系国,也是澳新战略联盟的成员,联系国和北约成员国之间的类似区域或双边协议也有助于合作。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需要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密切合作,“应对中国崛起”。哥伦比亚是北约的最新合作伙伴,可以参与北约提供的各种合作活动;它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与北约合作的拉丁美洲国家[90][91][92][93][94]

结构

Thumb
北大西洋理事会于2010年召开会议,由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组成

北约的所有机构和组织都被纳入文职行政或军事行政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职责直接或间接地支持整个联盟的安全。

文职机构包括:

  • 北大西洋理事会(NAC)是北约中的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常驻代表或更高级别的代表(外交部长或国防部长,或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NAC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就北约的政策做出重大决定。北大西洋理事会会议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主持,在必须作出决定时,以协商一致方式商定行动,没有投票或多数决定。出席安理会席位或其任何下属委员会的每个国家都拥有本国的主权和责任。[95][96]
  • 北约议会大会英语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NATO PA)是为北约制定战略目标的机构,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其直接与任命常任理事国或驻北约大使的成员国国家政府议会互动。北约议会大会由北大西洋联盟成员国以及13个准成员国组成。然而,它与北约不同,其目的是与北约国家的代表一起在北约理事会讨论安全政策。[97]

军事机构包括:

  • 北约军事委员会英语NATO Military Committee(MC)是北约的军事机构,由成员国国防部长(CHOD)组成,就军事政策和战略向北大西洋理事会(NAC)提供建议。成员国国防部长定期由其常驻军事代表代表参加军事委员会,他们通常是两星级或三星级的将军。与安理会一样,军事委员会也不时举行更高级别的会议,即国防部长级会议,国防部长是每个国家武装部队中最高级的领导。MC由委员会主席领导,主席负责指导北约的军事行动。2008年,军事委员会将法国排出在外,因为法国于1966年决定退出北约军事指挥结构,1995年重新加入。在法国重新加入北约之前,它在国防规划委员会中没有代表,这导致了它与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冲突。[102][103][104]

北约指挥官的法律权威

Thumb
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外的北约成员国国旗

北约是一个由32个主权国家组成的联盟,其个人主权不受加入该联盟的影响。北约没有议会,没有法律,没有执法,也没有惩罚公民个人的权力。由于缺乏主权,北约指挥官的权力和权威是有限的。北约指挥官不能惩罚不遵守合法命令等罪行;渎职;或对高级官员的不尊重。北约指挥官希望服从,但有时需要将他们的愿望或计划服从于运营商,而运营商本身也受到像联合作战司令部这样的主权行为准则的约束。[108]

北约指挥官可以以作战计划(OPLAN)、作战命令(OPORDER)、战术指导或零碎命令(FRAGO)等形式向其下属指挥官发出命令。必须遵守联合交战规则,必须始终遵守国际人道法。作战资源“仍由国家指挥,但已暂时移交给北约。尽管这些国家部队通过正式的权力移交程序,已置于北约指挥官的作战指挥和控制之下,但它们从未失去其民族特色。”高级国家代表,如国防参谋长,“被指定为所谓的红牌持有者”。警告是“逐个国家列出的限制……北约指挥官……必须考虑到”。

参见

类似组织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