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公(?—416年)[1]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城公 |
|
叔孙俊 |
?—416年 |
赠安城王,谥孝元
|
进爵为王;弟叔孙邻袭公爵,降为丹阳公
|
会稽公/钜鹿公(?—443年)[2]
|
以数从征讨之功赐爵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会稽公→钜鹿公 |
|
刘洁 |
?—443年 |
|
伏诛,爵除
|
淮南公(417年—?)[3]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淮南公 |
|
司马国璠 |
417年—? |
|
无子,爵除
|
陇西公[4]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陇西公 |
|
姚黄眉 |
|
赠陇西王,谥献
|
武陵公(418年—?)/辽西公[5]
|
由安乐侯进爵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武陵公→辽西公 |
|
尉诺 |
418年—? |
|
2 |
辽西公 |
|
尉欢 |
|
尉诺第八子
|
3 |
辽西公 |
|
尉仑 |
|
尉欢子
|
郁林公(420年—454年)[6]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郁林公 |
|
司马文思 |
420年—442年 |
进爵谯王
|
2 |
郁林公 |
|
司马弥陀 |
?—454年 |
司马文思子
|
伏诛,爵除
|
东海公[7]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东海公 |
|
司马天助 |
?—442年 |
|
2 |
东海公 |
|
司马元伯 |
|
司马天助子
|
降为温县子
|
长沙公[8]
|
以勋赐爵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长沙公 |
|
拓跋磨浑 |
|
|
武邑公[9]
|
由武遂子进爵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武邑公 |
|
拓跋受洛 |
|
|
南安公(?—426年)[10]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安公 |
|
拓跋素 |
?—426年 |
|
复袭爵常山王
|
广平公(?—452年)[11]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广平公 |
|
张黎 |
?—452年 |
|
伏诛,爵除
|
苍梧公[12]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苍梧公 |
|
司马景之 |
|
赠汝南王
|
2 |
苍梧公 |
|
司马师子 |
|
司马景之子
|
新蔡公[13]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新蔡公 |
|
司马准 |
|
|
降为密陵侯
|
博陵公[14]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博陵公 |
|
苟孤 |
|
|
犍为公/下邳公[15]
|
以率众来降赐爵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犍为公→下邳公 |
|
费峻 |
|
|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