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卓亚文
馬來西亞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拿督卓亚文 ,SPMJ.,DPMJ.,(Dato' Toh Ah Boon 1860年—1932年4月1日),为马来西亚柔佛州著名企业家。
生平
卓亚文,又名卓天文、卓文荣,原籍福建南安,他经营食品、建筑材料生意,为当时新山拥有产业最多的一位华人,除了拥有房屋百余间,尚有橡胶园千余亩[1]。位于新山市中心直律街街头至结尾的建筑,至今绝大部分仍属卓亚文家族所拥有[2]。柔佛苏丹依布拉欣(Sultan Ibrahim)十分器重卓亚文,让他承包了政府及民间建筑工程[3]。他也获委为宫庭委员会成员,柔佛苏丹还封赐他为高级拿督(S.P.M.J)[4]。
早期人生
卓亚文,出生于新加坡汤申路棚户区的小屋[5],为卓金水之子[6][7]。他少时曾就读英校[8],由于年少丧父,他便与拥有一间位于新加坡阿拉伯街杂货店的叔叔一起生活。 15岁他便陪叔叔到柔佛新山。叔叔开始了承包商的生意,但是过后便退休回中国,而卓亚文便继承了叔叔的承包商生意[7]。
他使用他生意的利润投资了有地地产,他也收购了一个位于那那岛(Pulau Nanas谐音)的花岗岩矿场来提供花岗岩给柔佛政府和新加坡和柔佛承包商。卓亚文也涉足在新山浦莱山和士姑来种植木薯和橡胶[7]。
公共服务
卓亚文非常活跃于柔佛州事务,尤其是教育事务。1926年9月份,他大方捐出2万元成立卓亚文奖学金供出生于柔佛的马来族或华族学生能去医学学院或莱佛士学院升造[10][7]。
当柔佛御林军建议扩建其射击场,拥有与建议地点连接土地的卓亚文不仅大方捐出该土地予柔佛御林军之外,还额外捐出2万元建造射击台[7]。
他也于1919年对于莱佛士学院的成立而捐出1万元[11][7]。
卓亚文于1925年一月份分别捐给新加坡英华学校与新加坡女子学校各200元作为学校新校舍建筑费用[12][13]。
卓亚文自1929年4月起担任柔佛议政局议员[14][15]以及自1927年12月份起担任的柔佛预防疟疾局委员[16],亦是一届柔佛新山华侨公所主席。他也曾于市议会担任要职[7]。
殊荣
1925年9月18日年获颁拥有拿督头衔的D.P.M.J.[17]。
1929年10月份获颁拥有拿督头衔的S.P.M.J.[18]。
逝世
年届75岁的卓亚文于1932年4月1日逝世于其住家亦是其店铺的“文荣号”,并于1932年4月9日出殡,葬于位于义兴路尾的新山中华墓园[4]。留有7子3女[19]。其三子卓锦汉(G. H. Toh)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布雷齐诺斯学院[20],是英国伦敦四所律师学院之一的中殿律师学院的讼务律师。其四子卓锦丕和五子卓锦静在英国留学[9][7]。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