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匈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残留在北方蒙古高原的部落,被中国称为北匈奴;由匈奴贵族日逐王比在南方内蒙古一带建立的匈奴政权,相对于北匈奴,被称为南匈奴。南匈奴亲附于东汉之下,成为附庸。304年,南匈奴单于刘渊建立前赵,推翻晋朝后,开启五胡十六国时代。
历史
前121年(元狩2年),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与休屠王投降汉朝[1]。浑邪王与休屠王原拥有的领土,改建为武威与酒泉二郡,其40,000余投降牧民被分散至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之外,称为五属国,成为汉朝附庸[2][3]。
48年,匈奴立蒲奴为单于,日逐王比率众南下,自立呼韩邪单于,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依附东汉称臣,被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次年,迁庭于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即“南庭”。汉朝置使匈奴中郎将,控制南匈奴部众。分布地区包括今甘肃庆阳、宁夏、山西、陕西、河北省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
83年,鲜卑击败北匈奴,南匈奴单于上书汉庭,希望借此机会北伐,王庭回到北匈奴。但被阻止[5]。
89年至91年间,东汉窦宪等将军,与南匈奴合作,深入塞外,击破北匈奴,南匈奴势力大增。
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汉朝又利用各种方式分化其部众,造成内部不隐,多次入寇东汉边塞杀官吏,又与鲜卑多次联兵深入内地袭掠,期间几位南单于被部属所杀。
187年,张纯联合乌桓反叛,东汉征发南匈奴人,协助平叛,单于羌渠派左贤王於夫罗率众前往。但南匈奴国内反对出兵,引发叛乱,羌渠被杀。188年,族人拥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於夫罗滞留在东汉,无法回国。189年,须卜骨都侯去世,但东汉不让於夫罗回国,南匈奴国内由老王监国。
189年,汉灵帝去世,何进被杀,於夫罗趁乱独立,跟白波贼合流进犯太原、河内等地。董卓本受命前往征讨。后董卓掌控朝政,立汉献帝,控制中央政府,各地军阀起兵。於夫罗先与袁绍合作,后归附曹操。
195年,於夫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位为单于。其子刘豹,成为左贤王。
建安年间,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都以部落中尊贵的刘氏出任,又选汉族人担任司马以监督南匈奴五部。曹魏末年,改部帅为都尉,南匈奴左部都尉统帅一万多落居于太原郡兹氏县(今山西省汾阳市),右部都尉统帅六千多落居于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南部都尉统帅三千多落居于平阳郡蒲子县(今山西省隰县),北部统帅四千多落居于新兴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中部统帅六千多落居于太原郡大陵县(今山西省文水县)[6] [7][8]。咸熙年间,左贤王刘豹之子刘渊至曹魏首都担任人质。
在去卑死后,其子刘猛继为右贤王,统率部众,但因不服晋朝命令,271年起事攻打并州,失败。272年,遭暗杀而死。刘渊多次向晋朝请求回到故乡,但不被允许。在刘豹死后,刘渊继为左贤王,回到并州。
290年,杨骏封刘渊为五部大都督,总理南匈奴五部。司马颖出镇邺城时,将刘渊召到邺城为人质,同样封其为宁朔将军,监理南匈奴五部。八王之乱期间,右贤王刘宣与族人秘密拥戴刘渊为大单于,但刘渊滞留在邺城,无法回国。304年,司马颖遭攻打,刘渊建议司马颖让他回国,领五部匈奴来援,司马颖封他为北单于,让他回国。回到并州后,刘渊继位为大单于。同年,刘渊称帝,建立汉赵。310年,刘渊去世,其子刘和继位,但旋即遭刘聪杀死,遂由刘聪继任。此后开启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Remove ads
政治体制
南匈奴19种族
南匈奴是由多个部族联合组成的国家,其下拥有多个种族,《晋书》中记录其下有19个种族[9],包括了:
社会形态
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很高,至东汉末期时,多放弃游牧,改采农业定居方式。他们被编户,除了缴税之外,还要为汉朝服兵役。
南匈奴单于列表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编]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