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山造像

中国的浮雕造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山造像map
Remove ads

30°23′44.7″N 119°57′15.6″E

事实速览 南山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南山造像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东南麓,此处原为采石留下的裸露岩壁,时期开凿摩崖造像,现存23尊。其中元朝14尊,以阿弥陀佛像为主,单体规模较大,最大一尊通高近10米,是中国罕见的元代大型摩崖造像群。其内容、风格、施造者身份都与同在杭州的飞来峰元代造像不同,展现出元代造像的另一种风貌。[2][3][4]

总述

南山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向东近1公里即为东苕溪畔的瓶窑老街。山体岩质为熔结凝灰岩,颗粒粗大,不适合精雕细刻。南山古代曾是采石场,东南麓山腰以下有大片的裸露岩壁。摩崖造像群即在此开凿,西端位于山腰处,向东逐步下降至山脚处。原有造像30余尊,1978年前后因盲目采石而毁去不少,现存23尊。[2][3][4][5]

元代造像

南山现存元代造像14尊,自西向东编号为1、2、2A、3—13,绵延200余米散布。3、4号和5、6号各自夹角相邻,8、9、10号为一组三佛像。2A号上半部严重毁损;8、9、10号未完工,只雕刻出龛和头部。[4]

Thumb
余杭南山元代造像
Thumb
杭州飞来峰元代造像

1号像无龛,其余每尊造像均有一龛。造像体量较大,最小的高1.85米,最大的接近10米。通高大于3米的有6尊,2A号原通高和8、9、10号完工后通高也肯定大于3米。进深较浅,常常上半部为明显凸出龛壁的高浮雕,下半部为浅浮雕。风格样式上具有一致性,应为同一批或同一系工匠制作。与同为元代的飞来峰造像相比,南山造像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形象更接近凡人。[2][4]

1号像为道教造像,其余均为佛教造像。其中有8尊阿弥陀佛像,均为坐姿。左手拇指与中指或无名指相捻,置于肚脐前。右手或屈肘上举,拇指与中指和无名指相捻,或下垂结与愿印。左右手组合为九品印,为弥陀接引信徒去往极乐世界之形象,是净土信仰的产物。[4]

有四个像龛旁各有一方题记,两方文字无法辨认,剩下两方记载分别雕刻于元泰定五年(1328年)和至正元年(1341年),施造者为附近万相寺的僧人。南山为白云宗祖庭普宁寺所在地,但尚无法确定万相寺与普宁寺的关系,也无法确认南山造像系白云宗僧人施造。亦未发现有僧官或世俗官僚参与施造之迹象。[4]

Remove ads

明代造像

南山现存明代造像9尊,自西向东编号为15—23,集中分布在南山造像群的东首,分左、中、右三龛,每龛造像三尊。中龛规模最大,高1.72米,左右两龛各高0.89米。九尊造像的头面部都严重毁损。[3]

三龛无题记可考。根据学者赖天兵考证,造像年代为明代;中央主龛为佛教西方三圣;右龛为道教真武像,中尊为文官造型真武,左右为持剑披发造型真武;左龛可能为儒家孔子曾子颜回像,也可能为道教三官像。[3]

分论

更多信息 编号, 造像 ...
Remove ads

研究和保护

在研究界最早披露南山造像的是1986年的《西湖石窟》一书。1992年,杨新平发表《余杭南山造像》,是首篇关于南山造像的专门论文。[4][2][6]

1997年,南山造像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7]2006年10月,南山造像维修保护工程一期开工,至次年9月竣工,期间还重新发现了上半身损毁的2A号造像。[8][9]2013年,南山造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