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岸区

中国重庆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岸区
Remove ads

南岸区重庆市下辖的市辖区重庆主城区之一,位于长江南岸,东经106度3分14秒—106度47分2秒、北纬29度27分2秒—29度37分2秒之间,与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巴南区渝北区相邻,户籍人口56万,常住人口124万,面积274平方千米,陆地占90.33%,河流占9.67%。

事实速览 南岸区 南岸, 国家 ...
Thumb
南岸区南坪商业旅游步行区
Remove ads

简介

城区中心为南坪地区,拥有重庆第四高建筑南坪浪高大厦(51层,239米)和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南岸区北部为峡谷冲积平原南部为山脉,在附近的涂山,黄山,真武山均为旅游景区。其中黄山上疗养院的“云岫楼”为抗战时期蒋介石在重庆陪都的官邸。

南岸区是重庆发展较早的一个区,在二次大战时期聚集了大量军政人士如何应钦宋美龄林森戴笠陈立夫还有美国的马歇尔,文化界人士包括茅盾巴金郭沫若胡适陶行知等均在南岸居住。但南岸工业自抗战以来一直并不发达,主要支柱产业为商业。除工业外,排收入第三,第四的为旅游和教育。在南岸区有南滨路(即长江南岸滨江路观光美食流行街),弹子石法租界历史文化街等旅游名胜。南岸区内拥有重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主校区和重庆理工大学的一部分校区。

地貌

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向斜平行分布,有明月峡背斜、广福寺向斜、南泉背斜、铜锣峡背斜、纳溪沟--江北向斜、重庆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低山主要分布在南山、黄桷垭、广阳三个镇,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春天岭,海拔681.5米。丘陵主要分布在南坪、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7个镇及沿江7个街道,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广阳坝园艺场和铜元局等地面积为较大河流以长江为主,过境段长45千米,流经7个镇;另有流域面积大于80平方千米的河流2条,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及其以下的河流9条。

气候

南岸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河谷,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冰雪少,风小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8.5 °C,无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雾日67.8天。

交通

南岸区内的轨道交通有重庆轨道交通环线3号线6号线10号线24号线27号线

行政区划

南岸区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7个[2]

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天文街道、​南坪镇、​涂山镇、​鸡冠石镇、​峡口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和​广阳镇

更多信息 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居委会 ...
Remove ads

沿革[3]

  • 民国18年(1929年),重庆建市,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辖南城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4坊。
  • 民国24年(1935年)2月,撤销管理处建重庆市第四区,下半年改为第六区,区辖联保,联保辖保,保辖甲。区公署驻玄坛庙,辖铜元局、南坪场(南城坪)、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弹子石等6个联保,计61保614甲。
  • 民国28年(1939年)6月,第六区分为两个区,改联保为镇:第十一区,区公署驻玄坛庙,辖玄坛庙、龙门浩、弹子石、窍角沱4镇;第十二区,区公署驻海棠溪,辖海棠溪、南坪场、铜元局3镇。
  • 民国30年(1941年),划巴县崇文、大兴乡入市区,增设重庆市第十五区,区公署驻黄桷垭(祟文),辖黄桷垭、清水溪、大兴等3镇。同时,第十一区改建为龙门上浩、龙门下浩、玄坛庙、弹子石、窍角沱、鸡冠石等6镇。
  • 民国33年(1944年)7月,改区公署为区公所,撤销镇一级建制,区直辖保:划出第十一区的弹子石、窍角沱、鸡冠石一带,建重庆市第十八区,区公所驻弹子石。至此,今南岸区境计设4区92保1554甲,均以序号代名。
  • 1950年6月,将原设在今区境的4个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第六区,各建区人民政府,区辖乡。第五区人民政府驻海棠溪,1951年3月迁罗家坝,辖南坪、双龙、四公里、罗家坝、黄桷垭等5乡和龙门浩联合新村;第六区人民政府驻弹子石,辖新兴、鸡冠石、大兴、汪山等4乡。

撤销重庆市第十一、十二、十五、十八区,合并设立第五、六区。其行政区域为:第五区包括原第十二区全部和第十五、十一区大部,即 铜元局南坪、海棠溪、广黔路、上浩、下浩、清水溪、黄桷桠、新市场等9个街道和南坪、双龙、四公里、罗家坪、黄桷桠5个乡;第六区 包括原第十八区全部和第十五、十一区一部分,即弹子石、石桥、大佛段、玄坛庙、汪山、锣旗寺、飞岚桠、大兴场、鸡冠石等9个街道 和鸡冠石、白沙沱、汪山、大兴、郭家沱5个乡。

  • 1951年8月,划入江北县郭家沱地区建郭家沱乡,共为5乡。各乡设乡人民政府。
  • 1952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第七区(第七区人民政府驻寸滩,辖唐家沱洞梁河以西,寸滩、溉澜溪一带16个保185甲)并入第六区,但因长江分隔,管理不便,随即于10月初撤销其合并决定,转而并入第二区(第二区人民政府驻香国寺任家花园)。
  • 1952年10月,第五、第六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区政府驻弹子石,12月迁龙门浩,区以下建置调整为南坪、四公里、黄桷垭、新兴、鸡冠石、白沙沱、大兴、汪山、郭家沱等9乡,划入巴县文峰乡,共辖10个乡和渝南、海棠、自由、觉林寺、桂花园5个自然村。
  • 1954年6月,区政府在城区设派出机构办事处,辖居民委员会。全区先后建海棠溪、上浩、下浩、南坪、黄桷垭、玄坛庙、石桥、弹子石、大佛段等9个街道办事处和铜元局、锣旗寺2个厂区办事处,共设128个居民委员会。
  • 1955年4月,撤销郭家沱乡,并入锣旗寺厂区。同年10月,第五区因地命名为重庆市南岸区,区、乡两级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
  • 1956年8月,全区农村调整为南坪、文峰、汪山、新兴、鸡冠石、大兴等6个乡。
  • 1958年9月,合并建立涂山人民公社,设管理委员会,为政社合一组织。乡改为管理区,村改生产大队。同年9月,城区各街道改建为上新衔、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4个街道和铜元局、黄桷垭、郭家沱(锣旗寺)3个镇,分别设街道和镇人民委员会,为基层政权组织。
  • 1960年,4个街道和黄桷垭镇改建为政社合一的城市人民公社,设管理委员会。
  • 1960年,南坪、四南等6个生产大队划入市中区,成立四季青蔬菜人民公社。1963年初撤销,各生产大队划归南岸区。
  • 1961年10月,撤销涂山人民公社,将6个管理区改建为南坪、文峰、涂山(新兴)、鸡冠石、大兴、南山(汪山)6个人民公社。
  • 1962年7月,划出并入郭家沱镇的原郭家沱乡建郭家沱公社。
  • 1962年7月,城市人民公社和镇改建为上新街、铜元局、海棠溪、黄桷垭、玄坛庙、弹子石、郭家沱7个街道,仍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 1963年10月,重建南坪街道,设办事处。
  • 1964年1月,重建大佛段街道,设办事处。
  • 1968年10月,各街道办事处和公社管理委员会均改设革命委员会。
  • 1969年12月,撤销郭家沱公社并入大兴公社。
  • 1978年,恢复街道办事处。
  • 1980年,公社恢复管理委员会。
  • 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制,各公社改建为乡,设乡人民政府。
  • 1989年10月,黄桷垭街道和文峰乡合并建黄桷垭镇。
  • 1992年12月,南坪、涂山、鸡冠石、峡口(大兴)、南山亦撤乡建镇,设镇人民政府,辖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 1994年5月,增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
  • 1995年3月,郭家沱街道和峡口乡郭家沱部分划归江北区,划入巴县长生桥、迎龙、广阳3镇。至此,全区辖南坪、花园路、铜元局、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等8个街道和南坪、涂山、黄桷垭、鸡冠石、南山、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等9个镇。
  • 2006年7月27日,撤销南山镇、黄桷垭镇,设立南山街道[4]
  • 2013年4月15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调整长生桥镇行政区域,新设立天文街道
Remove ads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