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桦太厅
大日本帝國管轄南樺太的地方行政機關·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桦太厅(日语:樺太庁〔樺太廳〕/からふとちょう Karafuto chō */?)是大日本帝国为治理南桦太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关及行政区划。日俄双方于1905年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桦太岛(俄罗斯称萨哈林岛;中国称库页岛)北纬50度线以南的部分成为日本的领土,包括海马岛、海豹岛等附属岛屿。最初由桦太民政署管理,直到1907年桦太厅成立。
樺太(日语:からふと Karafuto)一词源自阿伊努语名称“kamuy kar put ya mosir”,意思为神在河口(黑龙江)创造的岛。
- 广义上是指桦太岛
- 狭义上特指南桦太
Remove ads
日本政府与俄国政府于1855年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明确规定千岛群岛的国界划分;至于桦太岛,则规定由日本与俄罗斯两国共同管理,不另行划定边界,沿袭既有惯例。
桦太在1875年(明治8年)由日本政府与俄国政府签订的《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中,成为俄国领土,并在科沙可夫设置了日本领事馆。
然而,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的桦太战役,日本军队占领了整个桦太,并于1905年7月31日实行军事统治,但在8月19日解除军事统治,并在内务省下设立了桦太民政署,最初本部设在北桦太的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分支机构设在南桦太的科沙可夫(大泊)。
同年8月29日,在日俄和约会议上,俄国同意将南桦太割让给日本,并于11月13日的桦太国境划定会议上正式将北桦太归还给俄国,因此本部迁至科沙可夫。
当地的行政工作由民政长官熊谷喜一郎负责,进行港湾设施建设、铁路铺设、确定当地居住的阿伊努人和俄国人的归属、与北海道之间的定期航线以及开发所需的人民户籍和卫生等事宜。
桦太厅成立于1907年(明治40年)4月1日,是根据日本在同年3月15日颁布的敕令第33号“桦太厅官制”所成立,桦太民政署因此被取代。厅舍最初是设于大泊,后于1908年8月13日迁至丰原(今南萨哈林斯克)。
1907年4月1日《关于在桦太施行的法令》(明治40年法律第25号)开始施行,内地的法律得以通过敕令施行于桦太。同年的《关于在桦太施行司法相关法律》(明治40年敕令第94号),内地的裁判所(法院)构成法、民法及商法适用于桦太。1918年4月17日公布之《共通法》第一条为:“于本法所称地域,是指内地、朝鲜、台湾,又关东州;前项之内地,包含桦太。”
1942年11月1日,桦太厅由拓务省改为隶属于内务省之下。1943年4月1日施行《明治40年法律第25号废止法律》,桦太开始采取原则上与内地相同的法制,自此完全编入内地。而在此之前是以“准内地”型态处理之外地。
1945年8月11日,苏联入侵南桦太,并在同月底占领全区。之后日本将桦太厅的机能转移到日本外务省,并且根据1949年6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组织法废除桦太厅。
1951年9月8日,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放弃在1905年9月5日取得的南桦太以及邻近各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并于1952年4月28日生效。然而和约中没有指明此地归于哪国,并且苏联没有在合约上签字,后续也没有签订涉及领土移转的条约,因此日本认为南桦太的主权归属至今在国际法上仍未有定论。
Remove ads
历史
- 1905年(明治38年)9月5日
日俄战争胜利后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北纬50度以南的桦太岛(南桦太)归属日本,设立行政机关“桦太民政署”。
- 1906年(明治39年)12月
开通大泊(科沙可夫)至丰原(弗拉基米罗夫卡)间的军用轻便铁道,翌年起对一般客货开放营业。
- 1907年(明治40年)4月1日
- 1908年(明治41年)1月
设立桦太厅铁道事务所。
- 1908年(明治41年)3月31日
内务省告示将地名改为日语式汉字表记。
- 1909年(明治42年)
桦太厅颁布“部落总代规定”,在主要83个部落设置相当于町村长的总代负责行政事务。
- 1911年(明治44年)
- 三井合名公司获得桦太国有林的伐采权,并派出森林调查队对全岛进行调查。
- 12月,大泊至荣滨之间的普通铁道开通。
- 1912年(明治45年)2月
为保护岛内资源,颁布《桦太国有森林原野产物特别处分令》,规定只有在桦太设有工厂或计划建设工厂者才能购买原料。
- 1913年(大正2年)
废除桦太守备队,之后由国境警察队负责边境警备。
- 1914年(大正3年)11月
三井在大泊开设岛内首座纸浆工厂。
- 1915年(大正4年)
- 5月 - 大川平三郎创办桦太工业。
- 6月26日 - 根据敕令第101号《桦太郡町村编制相关规定》,设立17郡4町58村。
- 1916年(大正5年)4月
- 小池国三在落合设立日本科学纸业工厂。
- 1918年(大正7年)
《共通法》(大正7年法律第39号)规定桦太为内地的一部分,因其民法已适用于桦太,实际上视为内地。
- 1920年(大正9年)
- 5月1日 - 颁布大正9年敕令第124号《桦太施行法律特例相关条例》,统一规范此前内地法律在桦太适用时涉及的地方性或民族性特例。此条例后于1926年经修正更名为《桦太施行法律特例》。
- 1922年(大正11年)
- 4月1日 - 施行《桦太地方制度相关法律》(大正10年法律第47号)及其细则《桦太町村制》(大正11年敕令第8号),废止“部落总代规定”。
- 1923年(大正12年)
- 5月1日 - 稚泊连络船正式通航。
- 8月2日-8月7日
诗人兼作家宫泽贤治访问桦太,登陆大泊并前往荣滨,回程途经丰原。
- 1924年(大正13年)8月1日
桦太开始施行征兵制度(依据大正13年敕令第125号《征兵令于桦太施行相关条例》)。
- 1925年(大正14年)
昭和天皇进行“桦太行启”。
- 1928年(昭和3年)9月
东西横断铁道开通。
- 1929年(昭和4年)
- 1932年(昭和7年) 12月14日
敕令第373号公布,隔年起施行,桦太阿伊努人将能够拥有本籍,并可根据命令进行定籍处理。 - 1934年(昭和9年) 12月
桦太大泊郡深海村与北海道宗谷郡猿拂村之间的海底电缆和中继站设置完成,与本州间的电话通讯开通。 - 1937年(昭和12年)7月1日
- 根据《桦太市制》,丰原町升格为市,成为丰原市。
- 1938年(昭和13年)
- 1939年(昭和14年)
- 制定《国境取缔法》,禁止在无特殊理由下接近桦太国境。
- 5月23日 - 在上敷香设立桦太混成旅团。
- 1942年(昭和17年)11月1日
- 1943年(昭和18年)
- 4月1日 - 废止《桦太施行法令相关法律》,桦太完全编入内地。然而,附则规定原有的特例条文仍然有效。桦太与北海道共同被划为“北海地方”。
- 11月 - 在丰原市及周边地区新设第30警备队,负责南部防卫任务。
- 1945年(昭和20年)
Remove ads
桦太历任首长
Remove ads
行政区域
政府机构与官员
教育
交通
神社
统计
其他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