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博林空军基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林空军基地
Remove ads

博林空军基地(英语:Bolling Air Force Base)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一座美国空军基地。2010年,它与阿纳卡斯蒂亚海军支援设施合并,组成了阿纳卡斯蒂亚–博林联合基地。自成立以来,该基地一直是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以及其他后勤部队的联合驻地。

事实速览 博林空军基地, 坐标 ...

历史

1917年,应比利·米切尔将军指示,威廉·C·奥克(William C. Ocker)勘察了此地,国防部自此取得这片土地。同年10月2日,美国在此建立“阿纳卡斯蒂亚飞行场”(The Flying Field at Anacostia),成为美国国会附近的首个军事航空基地。翌年6月更名为阿纳卡斯蒂亚实验飞行场(Anacostia Experimental Flying Field)。[1]1918年7月1日,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空军上校雷纳尔·C·博林(Raynal C. Bolling),基地南侧的陆军飞行区正式命名为博林机场(Bolling Field)。博林上校曾任美国陆军航空勤务队主任,1918年3月26日在法国亚眠附近作战时阵亡。[2]

20世纪20至30年代,博林基地成为航空创新的重要中心。1918年,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派遣基地飞行员开辟美国首条固定航空邮路——华盛顿至纽约航线。7月4日,基地迎来首批邮件飞机降落,标志着飞行活动正式开始。[3]随后,海军在此进行水上飞机测试,[4]空军则发展了空中加油等关键技术。

Thumb
博林机场,1920年代

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完成跨大西洋飞行后,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返抵此地,并以该机展开对墨西哥及南美的友好访问。1934年,中校亨利·“哈普”·阿诺德率领轰炸机编队从博林基地起飞,完成4000英里飞行至阿拉斯加,展示美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林基地成为海外作战部队的重要训练与组织中心,也是进入首都的空中门户。1941年,美国陆军航空队总部设于此地;1947年,美国空军正式成立后,这里成为首个空军总部所在地。同年,总统哈里·杜鲁门在驻扎于此的圣牛号专机上签署《国家安全法案》,宣布美国空军独立建军。“圣牛号”曾是罗斯福总统唯一的专机,也是空军一号的前身。[1]

Thumb
博林机场与阿纳卡斯蒂亚海军航空站,1940年代
Thumb
离开博林空军基地的最后一架固定翼飞机

战后,博林基地进入重组期。1948年6月24日,博林空军基地正式独立建制,其北侧区域改建为阿纳卡斯蒂亚海军航空站(Naval Air Station Anacostia),两处设施相邻而立。1962年,由于位于波托马克河对岸的华盛顿国家机场日渐繁忙,基地停止固定翼飞机的起降,但仍作为多军种及联邦机构的重要支援中心。此后,基地先后驻有军事空运司令部空军华盛顿军区总部第11联队海军设施司令部国防媒体活动中心等单位。[1]

Remove ads

主要驻扎单位

  • 第312航空中队(勤务)(312th Aero Squadron, Service),1918年7月—1919年8月17日
  • 第99侦察中队(99th Observation Squadron),1919年8月18日—1921年3月21日
  • 博林机场总部分遣队(HQ Detachment, Bolling Field),1922年7月11日—1928年3月31日
  • 空军总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 Air Force),1933年10月1日—1935年2月28日
  • 第14航空基地群(14th Air Base Group),1935年3月1日—1944年3月31日
  • 第1参谋中队(1st Staff Squadron),1936年9月1日—1944年3月31日
  • 第2参谋中队(2d Staff Squadron),1936年9月1日—1944年3月31日
  • 第4参谋中队(4th Staff Squadron),1941年5月17日—1944年3月31日
  • 空军战斗司令部(Air Force Combat Command),1941年3月28日—1942年3月12日
  • 第五航空支援司令部(V Air Support Command,后改编为第九航空队 Ninth Air Force),1942年7月23日—10月28日
  • 第五轰炸机联队(5th Bombardment Wing),1942年7月10日—7月31日
  • 第八地面空中支援司令部(VIII Ground Air Support Command),1942年4月28日—5月29日
  • 第十运输中队(10th Ferrying Squadron),1942年4月10日—1943年3月1日
  • 陆军航空兵渡洋司令部(AAF Ferrying Command)大西洋区(Transatlantic Sector),  
    • 改编为空军运输司令部(Air Transport Command)大西洋区,1942年2月21日—1943年4月15日
  • 第十二航空支援司令部(XII Air Support Command),1942年9月25日—10月19日
  • 第十二航空队(Twelfth Air Force),1942年8月20日—8月28日
  • 第26运输群(26th Transport Group),1943年3月1日—1944年2月21日
  • 陆军航空基地第1单位(Army Air Force Base Unit 1)
    • 改编为空军基地第1单位(Air Force Base Unit 1),1944年4月1日—1948年4月1日
  • 第503陆军航空基地单位(503d Army Air Force Base Unit),1944年2月21日
    • 改编为第503空军基地单位(503d Air Force Base Unit),1947年9月27日—1948年4月1日
  • 大陆航空部队(Continental Air Forces),1944年12月15日—1946年10月20日
  • 战略空军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1946年3月21日—1946年10月20日
  • 博林机场司令部(Bolling Field Command),1946年12月15日
    • 改编为空军总部司令部(Headquarters Command, USAF),1958年3月17日—1976年7月1日
  • 第1特殊航空任务中队(1st Special Air Missions Squadron)
    • 改编为第1111特殊航空任务中队(1111th Special Air Mission Squadron)
    • 再改编为第1299空运中队(1299th Air Transport Squadron),1948年3月10日—1961年7月10日
  • 第16特殊航空任务群(16th Special Air Missions Group)  
    • 改编为第1100特殊航空任务群(1100th Special Air Missions Group)  
    • 再改编为第2310空运群(2310th Air Transport Group),1948年3月10日—1952年11月29日
  • 第1100航空基地联队(1100th Air Base Wing),1949年3月16日—1977年9月30日  
    • 改编为第1100航空基地群(1100th Air Base Group),1977年9月30日—1980年12月15日  
    • 再改编回第1100航空基地联队(1100th Air Base Wing),1980年12月15日—1994年7月15日
  • 空军华盛顿军区司令部(Air Force District of Washington),1985年10月1日—1994年7月5日;2005年7月7日—至今
  • 第11联队(11th Wing),1994年7月15日—2010年9月30日[5]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