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博览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博览线(英语:Expo Line)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温哥华地区高架列车系统的第一条线路,连接温哥华本拿比新威斯敏斯特素里,在线路图上以 蓝色显示。本线隶属运输联线,并由承包商不列颠哥伦比亚捷运公司(British Columbia Rapid Transit Company)营运。

事实速览 博览线 Expo Line, 概览 ...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博览线 ...

博览线于1985年通车,直到2002年为止一直是高架列车唯一一条线路,所以在这17年间本线一直只是称为“高架列车”,并没有特别线路名称。千禧线于2002年通车后,本线改称博览线以资识别,命名来源是当年温哥华举行的1986年世界博览会。博览线的每日载客量于2003年达16万人次,预料到2010年将上升至21万人次。

Remove ads

走线

博览线于温哥华市中心介乎滨海站体育馆-华埠站的路段是采地下运行。这条隧道原属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连接其位于布勒内湾沿岸的主铁线路和其位于福溪沿岸的车厂。介乎体育馆-华埠站和新威斯敏斯特站的路段主要采高架桥运行,但介乎纳奈莫站载丝-哥灵活站的路段以及本拿比爱德蒙斯站近车厂一带的路段则于地面运行。另外,介乎纳奈莫站和新威斯敏斯特站的路段是沿用前不列颠哥伦比亚电力铁路公司连接温哥华和新威斯敏斯特的城际电车所使用的走线。

介乎新威斯敏斯特站和哥伦比亚站的一小段路程于地下运行,而博览线离开哥伦比亚站后则分成两条支线。一条支线沿与加拿大国家铁路BNSF铁路轨道平行的走线穿越二埠东部后进入高贵林,跨越横加公路后抵达洛歇镇中心站,随后再沿洛歇公路前往终点站生产路-大学站。另一条支线则沿天空之桥跨越菲沙河,抵达对岸的素里后采高架桥通往终点站加皇乔治站。路轨在加皇乔治站后继续向东伸延约一个街口,留予日后博览线东延之用;现时则用来停泊暂停服务的列车。

博览线上有两处地方可供日后兴建车站。京士威道和界限道(Boundary Road,即温哥华和本拿比市界)交界一带原本计划兴建一系列办公大楼,当局因此在载丝-哥灵活站和柏德逊站之间预留空间设站,但当地除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电讯(现研科)的办公大楼外并没有实现其他大型建筑,车站项目因此告吹。此外,当局亦曾计划在新威斯敏斯特东部哥伦比亚站与萨珀顿站之间设置活伦士站(Woodlands Station[1],与前不列颠哥伦比亚监狱的荒废用地一起发展。然而,该发展项目一再拖延,活伦士站亦搁置兴建。

Remove ads

历史

背景及早期规划

Thumb
中央公园市际电车线的走线后来成为高架列车首期路段的一部分;图为中央公园电车线哥灵活站一景(摄于1930年代)

温哥华市内的有轨电车系统于1890年开通,而连接温市和新威斯敏斯特的中央公园市际电车线(Central Park interurban)则于1891年通车[2]。踏入1940年代,电车线营运商不列颠哥伦比亚电力铁路公司(British Columbia Electric Railway)开始淘汰有轨电车并改为派遣巴士行驶公共交通线路:中央公园市际电车线从1953年至1954年间分阶段停驶;温哥华市内的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于1955年停驶;而连接马宝区史提夫斯顿的市际电车线则于1958年停驶,为大温哥华地区的有轨电车服务划上句号[3]

1960年代,各级政府开始研究在温哥华市内兴建高速公路。然而,计划惹来沿线大批居民反对,方案亦最终作罢[4]。为了应付区内的交通流量,大温哥华区域局于1975年发表的《宜居地区1976/1986》报告(The Livable Region 1976/1986)中提出取道已停驶的中央公园市际电车线走线兴建轻铁系统,连接温哥华市中心和温市东区、本拿比南区和新威斯敏斯特,并于新威斯敏斯特东部分成两条支线,分别前往高贵林素里[5]。项目于1980年代初转交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发展;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并与当时安大略省政府辖下的市区运输开发公司(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UTDC)达成协议,将大温哥华轨道交通系统从路面轻铁改为由该公司开发、以直线电动机驱动并可以采用无人驾驶方式运行的中型载客量捷运系统(Intermediate Capacity Transit System,ICTS[6][7]

中型载客量系统示范线

为了让当局确定捷运车站所需的器材和设施,以及让承建商在捷运主体项目展开前先熟习建筑工序,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温哥华市政府和UTDC决定在温哥华市内缅街夹总站大道(Terminal Avenue)一带率先兴建一条1公里长的示范线连车站[4]。车站于1982年5月动工,当时预定于同年12月完工[4];示范线和车站则于1983年夏季期间对外开放。

示范线的高架桥设有两组路轨,只有一组由两卡车组成的列车运行。乘客在北面站台(即现时的西行线站台)上车后,列车便会向东驶往高架桥的尽头,再掉头驶回车站。由于示范线没有装置转辙器,列车只是反复在同一组路轨上运行。另外,一辆车卡的实物模型则摆放于南面站台(即现时的东行线站台)。列车和实物模型的设计皆与正式投入生产的Mark I列车有所出入;而示范线列车现时的去向则不明。

示范线路轨后来成为高架列车首期路段的一部分,而车站则改建成现时的缅街-科学世界站。由于该站的前身是一个示范车站,其设计也与后来博览线工程期间所兴建的车站有所分别,而该站看起来也比博览线其他车站较旧。示范线的高架桥在千禧线工程期间进行了翻新改进,以支持较重的MK II系列车。

Remove ads

正式营运线路

Thumb
高架列车于1990年沿天空之桥横跨菲沙河伸延至素里

介乎温市中心及新威斯敏斯特的温哥华地区捷运项目(Vancouver Regional Rapid Transit Project[8])于1982年3月1日动工[9][10],耗资8亿5400万元(1986年计算)[11],1985年12月11日开幕[12][13],并于同日正式改称“高架列车”[8]。开幕后高架列车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试运阶段,让公众免费试搭,再于1986年1月3日正式展开收费服务[13]1986年世界博览会举行期间另设专车连接分别位于加拿大广场福溪畔的两个会场。庞巴迪公司后来收购了UTDC,并将ICTS技术重新包装为先进捷运系统英语Bombardier Advanced Rapid TransitAdvanced Rapid Transit)。

高架列车首期路段开通后,当局开始规划通往高贵林素里的延线。然而,高贵林延线因其拟定走线受沿线居民反对而搁置,当局亦改为专注发展素里延线。本线于1989年从新威斯敏斯特站伸延至哥伦比亚站[14],1990年沿为高架列车专设的天空之桥横跨菲沙河伸延至素里的史葛路站[15],再于1994年延至加皇乔治站[16]

千禧线2002年通车后的14年间,介乎滨海站和哥伦比亚站之间的路轨由博览线和千禧线共同使用。随着千禧线的长青延线于2016年12月2日通车,运输联线率先于同年10月22日重组高架列车网络,博览线取消上述与千禧线的共构运行安排并新增一条支线,经原属千禧线的路轨从哥伦比亚站伸展至生产路-大学站;原有通往加皇乔治站的素里支线则照旧行驶[17]

Remove ads

车站

更多信息 车站英文名称, 车站中文译名 ...
Remove ads

日后发展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在2021年落实兴建全长16公里的博览线延线。新延线将由现时素里市加皇乔治站开始,途经菲沙公路伸延至兰里市。预料新延线将于2024年动工,2028年通车。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