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供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于2020年,印度人口中有97.7%可获得基本的供水与卫生设施(主要为生活污水处理)服务。[1]这个国家面临着各种挑战,从对超大型城市的供水能力到农村地区断断续续的供水管线网络(而不间断的供水网络才刚开始出现)。印度供水与污水处理(英语: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in India)的一大挑战是要解决供水过程中出现的无收益水英语Non-revenue water(NRW)问题。

能够取得改良水源英语improved water source的印度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从1990年的72% 大幅增加到2008年的88%,到2020年已达到97.7%。[2]估计印度农村于1980年的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为1%,到2018年,覆盖率已达95%。[1]:78但仍有不少印度人缺乏适当的供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供水

城市

虽然印度于2005年,拥有人口超过100万的35个城市中已普遍建有充足的基础建设,但每天供水时间仅为几个小时。主要的原因是水压不足。[3]于2006年在28个印度城市进行的服务基准测试,发现平均每天供水时间仅为3.3小时,范围从每3天1小时到每天18小时不等。 [4]于200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个城市的平均每天供水时间仅为4.3小时。旁遮普邦昌迪加尔的供应时间最长 - 每天12小时,古吉拉特邦拉杰果德的供应时间最短 - 每天0.3小时。[5]该国于2015年有88%的人口至少能够取得基本用水[a]- 城市地区为96%,农村地区为85%。表示该国仍有1.5亿人甚至连基本用水都无法取得。

德里住宅区的土地利用呈现极大的差异,从规划完善的早期发展社区到杂乱无章的贫民窟,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当地已有庞大的供水管线网络,但有部分地区供水断续,也有大片地区尚未铺设管线。[6]由私人供水商提供的水价格高昂。例如德里当地,从亚穆纳河畔的非法水井取水,以水车运来的价格为每加仑0.75印度卢比(约2.70美元/立方米)。[7]

Thumb
德里是印度家庭用水净化器/过滤器使用率最高的城市。[8]包含基本重力水过滤器、电动逆渗透紫外线过滤器[9]以及标准的20升瓶装水。

地表水供应的城市受到水污染、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用户间冲突的威胁。例如在卡纳塔卡邦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自1974年以来即非常仰赖由高韦里河取水,而卡纳塔卡邦和泰米尔那都邦之间对这条河水分配又存在争议。印度各大城市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办法是以高成本从远距离之外运来更多的水。以班加罗尔为例,会每天从100公里之外以管线输送50万立方米的水,供应的水量占该城市所需的3分之2。[10]

于2009年,贾坎德邦贾姆谢德布尔仅有25%的居民享有不间断供水。[11]于2021年,孟买的部分地区有全天候不间断供水,其他地区仅得19小时的供水,甚至有的时间会更短。[12]奥迪萨邦普里成为印度首个利用管线全天供应饮用水的城市。[13]喀拉拉邦提鲁沃嫩塔布勒姆是印度唯一享有不间断卫生供水的百万人口聚集区。[14]清奈有两座海水淡化厂:乃梅利海水淡化厂英语Nemmeli Desalination Plant明珠尔海水淡化厂英语Minjur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15]

Remove ads

城镇

马哈拉什特拉邦马尔卡普尔是印度第一座有100%覆盖率及全天候供水的城市。该计划于2008年启动,最初为试点项目,随后迅速扩展至整个城市。所有用户均采用100%计量供水,并实行阶梯式计费。[16]

其他水资源

雨水收集

印度于21世纪初开始大力投资于雨水收集基础设施和政策,作为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紧急应变措施。[17]泰米尔那都邦于2001年成为印度第一个强制要求在每栋建物中收集雨水以避免地下水枯竭的邦。居住在拉贾斯坦邦塔尔沙漠的人们传统上会进行雨水收集。印度在全国进行雨水收集,让这项拉贾斯坦邦古老的集水方式(例如于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乔卡系统英语chauka system)得以复兴。其他印度大城市,如浦那、孟买和班加罗尔,对于强制雨水收集都有不同的规定,尤其是对新建的建物。大孟买市政公司英语Brihanmumbai Municipal Corporation (BMC)于2002年要求所有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必须配备雨水收集基础设施,[18]而在2007年又将要求扩大至所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物。实施的目标是确保建物有足够的水来度过非季风季节。进行步骤包括集水、初始过滤和更精细的过滤。大孟买市政公司于2021年发表的报告称该市已有3,000座新建或重建的建筑配有雨水收集基础设施。[19]然而有许多居民抱怨储水受到污染,变咸。专家和居民认为BMC当局几乎没认真执行,雨水收集的实际效果也难以评估。[20]

虽然印度城市在近年才开始热衷进行雨水收集,但有证据显示印度农村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做法。[21]收集方式因地区的地理和文化而异。例如喜马偕尔邦采取的称为kuhls,[22]为一种社区拥有的雨水灌溉系统。马哈拉什特拉邦主要使用称为bhandara phads的方式,这是一种可降低河水流速并减少侵蚀的拦河坝。 许多这类集水方式于19世纪英属印度初期时被放弃。[23]环保人士和学者现在认为农业社区应将古老的技术复兴,利用收集而来的雨水来供应社区的需求。[21]

Remove ads

生活污水处理

Thumb
我们的世界数据英语Our World in Data提供的报告,描绘印度及与印度接壤的几个国家,从2000年到2022年露天排便的下降趋势。印度在2022年仍约有1.57亿人(约印度人口的11%)采行露天排便。[24][25][26]

印度正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计划首次于1954年启动,随后又于1986年推出中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计划、1999年推出全面生活污水处理运动 (TSC)、2012年推出净化印度运动(Nirmal Bharat Abhiyan )和2014年推出的清洁印度运动(Swachh Bharat Abhiyan)。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20年,有72%的印度人、68%的巴基斯坦人和54%的孟加拉国人有基本的污水处理设施可用。[27]印度于2015年有44%的人享有基本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城市地区为65%,农村地区为34%。[28][1]到2017年,前述涵盖率增加到59.5%。印度政府声称于2014年至2019年之间在全国各地建造有约1.1亿间厕所,基本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从2014年10月的38.7%上升到2019年的93.3%。[29][30][31]

大多数印度人多年以来依赖非常简陋的排便设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主要是用旱厕或是就地解决的露天排便方式。政府在称为清洁印度运动的全国性活动中大力投资建设卫生设施。在2014年至2020年间为超过99%的人口提供家庭厕所。[32]根据Statista的统计资料,印度从2014年开始已建造1.1亿间厕所。在此之前,有个称为孟买贫民窟卫生计划(Slum Sanitation Program)也成功实施,为总共25万贫民窟居民提供卫生设施。[33][34]印度纵然有下水道存在,状况往往也很差。德里的下水道网络多年来缺乏维护,由于堵塞、杂物沉积和抽水能力不足,露天排水沟的污水溢出情况很常见。[35]德里现有的17个污水处理厂的能力仅能处理不到每日饮用水数量50%的污水。[3]全球有8.92亿人露天排便,其中约1.57亿在印度,印度是全球采这种排便方式人数最多的国家。[36]而这种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后果。

印度有个特别的情况(也是官方所禁止)-"人工清理排泄物英语manual scavenging" - (用人手清除、搬运、处理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人类排泄物,而排泄物位于肮脏的厕所、露天排水渠、下水道、化粪池或坑中)此与种姓制度(也是官方所禁止)有关,[37][38]

Thumb
被印度人奉为圣河的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流,已受到严重的人类排泄物和工业污染,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39]

估计印度截至2003年只有27%的此类生活污水得以处理,其余的任其进入河流、灌溉渠道、地下水或海洋中。[40][41]例如被称为圣河的恒河受到极大的污染,"在某些地方的河水发黑发臭,未完全火化的遗体或裹着尸布的婴儿缓缓漂过。"[[35]新闻周刊》于2008年描述德里之旁的圣河 - 亚穆纳河,虽然当地政府已制定为期15年的计划来解决污染问题,但它仍是"一条恶臭的黑色河道",其中粪便所夹带细菌的浓度是建议安全最高容许值的10,000倍。霍乱疫情不时爆发。[42]

Thumb
于印度北方邦境内古城马图拉中一条充斥垃圾的街道(摄于2011年)。
Remove ads

东加尔各答湿地

印度教徒报》于2018年报导称,该国东加尔各答湿地英语East Kolkata Wetlands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污水处理设施,已在过去十几年透过藻类来净化加尔各答产生的污水。这种自然系统自1930年代以来持续发挥作用。此现象由生态学家兼市政工程师德鲁巴约提·戈什英语Dhrubajyoti Ghosh在1970年代在当地工作时发现。[43]戈什花费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保护湿地。[44]印度5个最大城市之一的加尔各答市政府曾采取将污水泵入浅水池(bheris)的做法。[45]藻类在热带阳光的照射下大量繁殖,并将污水转化为干净水,村民用这些水灌溉水稻和蔬菜作物。此种已有近100年历史的水处理系统每天可处理7.5亿升污水,为附近10万人提供生计。[46]戈什因其工作而于1990年入选联合国全球500名人录,并于2016年获得为纪念瑞士鸟类学及保育学家吕克·霍夫曼英语Luc Hoffmann而设置的吕克·霍夫曼奖(The Luc Hoffmann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Ecosystem Management)。[47]

Remove ads

健康影响

缺乏足够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安全饮用水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腹泻(被旅行者称为Delhi Belly(旅行者腹泻),[48]每年约有1,000万到印度旅行者经历过此情况。 [49]在德里的清理下水道工作者所面对的恶劣工作条件是另一令人担忧的问题。一项针对当地工作者的调查显示他们大多数患有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过敏、头痛和眼部感染。[50]印度其他许多城市都发生过不安全饮用水致病的事件。

负责机构

根据印度宪法,有关提供饮用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关事宜列于第七附表中,由各邦政府负责。宪法第73条和第74条修正案要求邦政府将饮用水和污水处理服务的提供权下放给农村地区的潘查亚特制英语Panchayati Raj机构 (PRI,相当于村) 或城市地区的城市地方机构 (Urban Local Bodies, ULB)。而各邦提供这些服务的安排各有不同,在某些邦的半官方机构会与前述的PRI或ULB之一,或是与两者共同提供服务。而在各邦,农村和城市地区也有不同的安排。例如在喀拉拉邦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饮用水由半官方机构 - 喀拉拉邦水务局提供。另一方面,在马哈拉什特拉邦,ULB在大多数城市地区提供饮用水。

印度各邦政府在供水和卫生服务的管理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反应迟缓、缺乏弹性,而无法有效解决地方性问题。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由于旁遮普邦所有相关设计的批准均为集中化,即使是很小的技术事务也须送达总工程师办公室取得核准。 [51]印度宪法和相关邦立法于1993年进行修订,将某些责任(包括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下放给市政当局。而在不同的邦就采取不同的下放方法。根据2003年规划委员会发表的报告,印度当时正推动一项权责划分的改革,将基础建设的资本投资交由级工程部门负责,而日常的运营维护则由县级和村级部门负责。[52]

政策法规

中央和邦一级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责任由中央各部会共同承担。负责此种工作的三个中央部会为:印度饮用水和污水处理部英语Ministry of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负责农村供水和卫生、印度住房与城市贫困减缓部英语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Poverty Alleviation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英语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共同负责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工作。除国家首都德里和其他联邦直辖区以外地区,中央部会仅具备咨询能力,在资金方面的作用也有限。

国家城市卫生政策。 印度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一项国家城市卫生政策,目标是创建所谓的"全面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城市",禁止露天排便、安全收集和处理所有生活污水、消除人工清理排泄物以及安全收集和处理固体废弃物。截至2010年,已有12个邦正根据该政策制定或已完成邦级的策略。120个城市正在编制城市污水处理规划。此外,在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的支持和多个捐助者的协助下,有436个城市根据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成果与进程进行自行评估。约有40%的城市属于"红色类别"(需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超过50%的城市属于"黑色类别"(需要大幅改进),只有少数城市属于"蓝色类别" (改善中) 。没一个城市被列入"绿色类别" (健康清洁城市)。此评级可作为衡量印度各城市于未来改进和确定行动优先级的基准。政府打算颁发名为洁净城市奖(Nirmal Shahar Puraskar)的奖项给最佳表现者。[53]

Remove ads

污水处理

Thumb
一处位于泰米尔那都邦沟渠中的污水。

印度的污水处理法规由三个中央机构管辖: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英语Ministry of Environment, Forest and Climate Change、印度住房与城市贫困减缓部和印度饮用水和污水处理部。[54]各项水和污水处理政策,如《2006年国家环境政策》和《2008年国家卫生政策》,也制定有污水处理法规。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污水处理以及"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印度政府提供不同计划予以支持,例如国家河流保护计划(National River Conservation Plan)、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国家城市更新计划英语Jawaharlal Nehru National Urban Renewal Mission、国家湖泊保护计划(National Lake Conservation Plan)。印度政府也透过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各行业建立"公共设施"以处理生活污水。[55]

印度最近实施的措施有"2012年国家水政策",以促进有效的水利用和管理、污水回收和再利用、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有效的水定价。[56]

Remove ads

服务涵盖

城市地区。不同印度城市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其制度架构呈现多样化的面貌。通常邦级机构负责规划和投资,而地方政府(城市地方机构,ULB)负责营运和维护。[14]一些超大印度城市已建立市政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这些设施在法律和财政上与邦政府分开。然而这些公用事业公司的财务能力仍然薄弱。ULB虽然拥有权力,但仍依赖邦政府的资金补贴。费率也由邦政府制定,甚至经常需要营运成本补贴。[57]有些邦和城市有非典型的制度架构。例如在拉贾斯坦邦,邦政府也同时负责营运和维护,而在孟买,市政府也负责规划和投资。.[14]德里水务局于2012年签署根据绩效评估的合同,将城市三个区域的营运和管理外包给私人公司,目的在将无收益水的数量降低。瓦桑特维哈尔-梅赫劳利区(Vasant Vihar-Mehrauli) 由印度SMPL基础设施公司(SMPL Infrastructure of India)运营、马尔维亚园区(Malviya Nagar) 由苏伊士环境集团运营,南格洛伊区(Nangloi)区由威立雅环境公司(Veolia Environnement)运营。[58]

私营部门参与。私营部门在代表ULB营运和维护城市供水系统方面发挥的作用虽然最近有所增加,但功能尚属有限。例如塔塔钢铁公司的子公司贾斯科(Jamshedpur Utilities & Services Company) (Jusco) 拥有贾姆谢德布尔(贾坎德邦)的租赁合约、霍尔迪亚西孟加拉邦)的管理合约、迈索尔(卡纳塔克邦)的另一份合同,并取得自2007年开始在减少博帕尔中央邦)部分地区无收益水的合同。[59]法国水务公司威立雅环境于2005年赢得卡纳塔克邦三个城市的管理合约。[60][61]一个财团(包括泰晤士水务公司在内)于2002年赢得一项试点合同,涵盖4万户家庭,目的为减少班加罗尔部分地区的无收益用水数量,此合同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资助,并于2004年将涵盖规模扩大。[62]塞浦路斯公司Hydro-Comp与两家印度公司于2007年共同赢得拉杜尔市(马哈拉什特拉邦)为期10年的特许经营合同,以及马杜赖(泰米尔那都邦)的运营顾问合同。[63]此外,印度私营SMPL基础设施公司正从事BOT模式(例如皮文迪(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大宗供水项目)项目。[64]根据2021年及2023年的报导,一家印度政府支持的新创公司NeeRain透过在印度多个屋顶安装其专利技术,不用电力即可协助收集及过滤的大量雨水。[65][66]

农村地区。印度约有10万个农村供水系统。至少在某些邦,提供服务的责任正从邦水务局和区政府部分转移到街区或村庄一级的潘查亚特制机构 (PRI)(印度于2017年约有604个街区和256,000个村庄。根据印度行政区划,街区是区和村庄之间的中间层级)。在这种转移已启动的情况下,单村供水计划似乎比更复杂的多村庄供水计划更为先进。但截至2006年,潘查亚特制机构在提供农村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方面只发挥有限的作用 。印度在前述事项的权力下放的实施上进展缓慢,部分原因在于某些邦政府并未予以重视。[51]此外,乡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普遍不足,大多数家庭只能自行建造简易厕所设法解决。

创新做法

印度测试过许多改善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创新方法,特别是在2000年代初期。包括由社区主导整体污水处理英语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由需求驱动的农村供水方法、改善卡纳塔卡邦城市不间断供水的公私伙伴关系,以及提供供水与污水处理小额信贷英语Microcredit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予妇女以提升他们取水的便利性。

清洁印度运动

一项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清洁计划于1999年以全面清洁运动(Total Sanitation Campaign)之名启动,它与社区主导整体污水处理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前者源自印度第一个结构化乡村卫生计划 - 中央乡村卫生计划 - 的微小成果,而中央乡村卫生计划的社区参与度甚低。全面清洁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印度在2017年终止随地便溺的现象。此运动并不着重于兴建基础设施,而是透过自我意识和羞耻心来防止露天便溺。在此计划开始启动的马哈拉什特拉邦,有超过2,000个村级区域已实现无露天便溺事件发生。达到此成就的村庄将在名为洁净村(Nirmal Gram Puraskar)的计划下获得金钱奖励和高调表扬。[67][68]

由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起的一项名为清洁印度运动(Swachh Bharat Abhiyan)的新环境卫生运动于2014年10月启动。[69]

截至2017年12月1日,印度各地的污水处理总覆盖率已从2014年10月2日(运动启动当日)的42%上升至73%。[70]

由需求驱动的农村供水

印度大多数农村供水计划采用集中、供应驱动的方法 - 由政府机构发动一个项目,且在很少与社区沟通的情况下即进行,未培育社区的管理能力,且通常不收可用来维持后续运营的水费。印度政府从2002年开始在国家层级推出一项计划,以改变农村地区供水和污水处理的维持方式。计划名为Swajaldhara(社区供水计划),将服务提供责任下放给农村地方政府和用户群体。根据新方法,社区须接受咨询和培训,使用者也须事前同意支付足够数量的水费以涵盖营运和日后的维护成本。此计划还包括促进环境清洁和改善个人卫生行为的措施。计划是经历1999年启动的试点计划之后而制定。[71]

根据世界银行于2008年对印度10个邦的研究,Swajaldhara比以前的供应驱动法可同时降低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品质。研究发现供应驱动型方案的平均成本为每立方米38印度卢比(45.5美分),而需求驱动型方案仅为26印度卢比(31.2美分)。前述成本包括资金、营运和维护、管理成本以及系统故障导致的应对成本。另外的相关成本还包括长途跋涉取水、长时间排队、水储存和修复故障系统。那些受调查,由供应驱动方式建置的系统中,普遍存在系统故障现象,供水数量和水质均低于设计预期,导致30%的家庭在夏季无法取得日常用水。当一个系统运作不良时可能会导致人们兴建另外一个系统,因此出现约有30%的受访家庭同时由多个系统取得服务的现象。截至2008年,印度只有约10%的农村供水计划采用需求驱动法。纵然经验证明透过需求驱动法建立的供水系统有更高的持续运作表现,但在采供应驱动方法时,用水者仅须支付较低的水费或甚至不用支付,而阻碍他们去选择需求驱动法。[72]

卡纳塔卡邦实现不间断供水

在卡纳塔克邦的胡布利贝尔高姆古尔伯加等城市,私营的威立雅环境于2006-2008年之间,将供水从每2-15天一次,每次持续1-2小时,增加到每天24小时不间断,涵盖18万人口(占此3城市人口的12%)。这是透过精心选择和圈定示范区(每个城市选出一个)、改造输水网络、安装水表、引入良好的商业系统以及利用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基层社会中介而达成,同时并未因此而大量增加用水量。此计划的缩写为KUWASIP(卡纳塔卡邦城市水务部门改善计划),并取得世界银行3,950万美元贷款支持。此成就对印度而言是个里程碑,当时印度尚无大城市能实现不间断供水。此项目将扩大规模以涵盖3个城市的全部地区。[4][60][61]卡纳塔卡邦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金融公司 (KUIDFC) 已参与北卡纳塔卡邦城市部门投资计划 (NKUSIP),涵盖25个城镇(伊尔卡尔是其中之一),施工活动于2013年2月开始,全天候供水于2015年9月开始运作。[73]

泰米尔那都邦供水小额信贷

在泰米尔那都邦的蒂鲁吉拉伯利,当地有一成立于1987年,名为Gramalaya的非政府组织和妇女自助团体透过小额信贷促进穷人获得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这样做的好处有妇女可花更多时间陪伴子女、打零工赚取额外收入以及将多余的水出售给邻居,而有助于她们用来偿还前述的小额信贷。这项倡议得到美国非营利组织WaterPartners英语WaterPartners的支持。[74]

贾姆谢德布尔公用事业和服务公司

贾姆谢德布尔公用事业和服务公司 (Jamshedpur Utilities and Services Company)在贾姆谢德布尔提供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 在2004年之前已有塔塔钢铁公司的一个部门为该市居民供水。但服务品质很差,供水时有时无、水损失高且没配置水表计量。[11]塔塔钢铁公司于2004年为改善这种状况并建立可在印度其他城市复制的做法 - 全资成立JUSCO。此新公司在接下来几年里大幅提高效率和服务品质。无收益水的占比从2005年估计的36%下降到2009年的10%。在2009年,城市居民中有4分之1获得不间断供水(全市平均供水时间仍为每天7小时),照水表计费的管线连结比例从2007年的2%增加到2009年的26%,用户数量增加,JUSCO得以收回营运成本加上部分资本成本。揪出非法连结并将其合法化是减少无收益水的重要因素。JUSCO与马来西亚联熹公用事业英语Ranhill Utilities一起赢得一份为期25年的特许合同,为西孟加拉邦霍尔迪亚市供水。[11]

粪泥管理

印度的许多中小城镇已开始部署粪泥管理英语Fecal sludge management(FSM)系统来处理人类排泄物,而非等待经由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粪泥管理系统所处理的是卫生系统(如粪坑和化粪池)中的排泄物。这种程序为从现场清除粪泥,将其运送到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相当大部分资本支出用于铺设管线。 在部署FSM时,排泄物透过真空抽取车(水肥车)或其他车辆利用现有的道路网络进行运输,可大幅减少资本支出。 印度已有30个城镇投入运作FSM,全国另有700个城镇的也处于不同的规划阶段。[75]在印度全国粪泥管理联盟(NFSSM Alliance)成员的支持下,FSM在马哈拉什特拉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奥迪萨邦、安德拉邦泰伦加纳邦和泰米尔那都邦迅速受到采用。 [75]

公用事业效率

当前可取得的印度公用事业营运效率的数据有限,有关投资效率的数据更少。可权充用于推断营运效率的两个指标是无收益水和员工生产力。

无收益水。根据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于2006年在28个城市开展的服务水准基准 (SLB) 计划取得的数据,无收益水的平均水平为44%。[4]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国家城市更新计划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对20个城市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无收益水的平均水平为32%。但在20个城市中有5个并未提供任何数据。对于那些提供数据的城市而言,由于只有25%的管线进行计量,它们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误差,而导致估计无收益水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此外,样本中的3家公用事业公司显示无收益水平低于20%,但其中两家实际上并没计量,表明其提供的数字不一定可靠,实际的无收益水的水平可能会更高。[5]亚洲开发银行研究中并未包括德里,此城市的无收益水占53%,每1,000个连接约配置有20名员工。此外,开立的水费单中实际收到缴费的仅为70%。

员工生产力。就员工生产力而言,样本中的20家公用事业公司平均每1,000个连接拥有7.4名员工,远高于高效公用事业公司的用人水平。对于印度公用事业公司采较大样本的调查显示,平均每1,000个连接拥有10.9名员工。[14]

费率、成本回收和补贴

印度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费率都很低。城市地区在2007年的定价为每立方米约0.10美元,可回收约60%的营运和维护成本,但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加尔各答等一些城市根本不向用户收费。农村地区的成本回收水平往往低于城市地区,旁遮普邦农村地区的费率估计仅为城市的20%。 该国在1990年代中期每年的成本补贴估计为11亿美元,占印度所有政府补贴的4%。 而补贴受益者中的70%用户并不算贫穷。

城市地区

水表计量。装置水表计量是依用水量向用户计费的基础。不同的研究对计量客户占比的估计有所不同。根据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于2006年在28个城市开展的服务水准基准(SLB)计划取得的数据,计量比例为50%。[4]根据1999年对300个城市的调查,大都会地区约有62%用户和小城市有50%用户采用计量(平均55%)。然而水表经常无法运作,因此许多"按表计费"的用户按统一费率付费。班加罗尔和浦那是对所有客户进行计量的为数不多的印度城市。许多其他城市根本没计量,或是仅对商业客户计量。[14]人们从立管(公共水龙头)可免费取得用水。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国家城市更新计划于2007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对20个城市进行一项研究,显示这些公用事业公司中只有25%的用户使用水表。大多数其他客户支付与使用量无关的固定费率。一些公用事业公司,例如为加尔各答提供服务的,实际上并未向住宅用户收费。[76]

费率水平。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同一项研究,所有客户(包括工业、商业和一般客户)的平均费率为每立方米4.9印度卢比(5.9美分)。[5]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2007年全球水费调查,班加罗尔每立方米的水费为0.15 美元、加尔各答的为0.12美元、新德里的为0.11美元,和孟买的为0.09美元。班加罗尔的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0.02美元。其他三个城市不收取污水处理费,但拥有下水道的城市往往是较为富裕的城市。[77]

费率结构。采水表计量的客户的水费通常是统一式计价,但有些城市采用递增计价方式。[14]

负担能力。根据2000年的数据,印度城市水费非常实惠。 对于一个五口之家而言,如果每个月用水量是20立方米,且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那么安装水表后,水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将低于1.2%。相较之下,若采用固定费率,则此一比例会上升到2%。即使如此,这两个比例都低于普遍认为的5%可负担门槛。

成本回收。根据2007年在印度20个城市进行的研究,这些城市公用事业营运和维护成本的平均成本回收率为60%。 20家公用事业公司中有7家有现金盈余,可提供资金进行部分投资。清奈的相对盈余最高。回收率最低的是中央邦的印多尔,其营运和维护成本回收率少于20%。[5]根据印度住房与城市事务部2006年在28个城市开展的服务水准基准(SLB)计划所得的数据,平均成本回收为67%。[4]

以德里为例。 德里水务局在2011年至2013年间的收入增加50%,而降低从德里国家首都辖区接受的营运补贴。德里水务局有3,500亿印度卢比(42亿美元)的债务,并积极寻求将这笔债务转换为政府赠款。该公用事业公司在2012年上任的新领导者Debashree Mukherjee领导下,重点改善其客户数据库、透过手持设备抄表、计费和收账。[58]截至2004年,德里水务局的收入仅够支付其约60%的营运成本,因而少做维护工作。德里水务局严重依赖政府财政支持来进行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支出,每年分别为30亿印度卢比(3,590万美元)和70亿卢比(8,390万美元)。应收账款的数字超过整个年度开立的账单合计,其中一部分根本无法收回。[3]估计在2001年的平均费率为0.074美元/立方米,而生产成本为0.085美元/立方米,后者可能是一非常保守的估计,没将资本成本列入考虑。[78]

尝试提高费率遇到的挑战。即使用户愿意为较佳的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任何小幅增加也会受到政治利益阻拦。中央邦贾巴尔普尔即为其中一例,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资助一造价1.3亿卢比(160万美元)的供水项目,由贾巴尔普尔市政公司运营,此公司在投资之前所收取的水费少于营运成本的一半。即便如此,公司最初还是拒绝为该新项目提高水费。而迫于邦政府的压力后才勉强同意提高商业用户水费,但不同意提高住宅用户的。[79]

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的成本回收率低,大多数供水系统因缺乏维护而无法运作。一些邦政府提供农村供水系统补贴,但资金稀缺。在旁遮普省农村地区,维运成本回收率仅约20%。一方面是支付高员工薪资、高价电费、操作人员过多。另一方面是收入仅由10%拥有连结管线的家庭支付。公共供水立柱用户的官方水费为每户每月15卢比(18.0美分),但在此取水的人根本不需支付任何水费。[51]

补贴与补贴对象

并无可用资料对印度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补贴的准确估计。估计该国于1990年代中期,水务部门的转移支付每年达547.08亿印度卢比(6.555亿美元),占印度所有政府补贴的4%。据说大约98%的补贴来自各邦,而非中央预算。[80]前述数字可能只包括经常性成本补贴,而不包括投资补贴,投资补贴甚至更高(见下文)。补贴的针对性很少。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受益于公共供水补贴的人中有70%并不贫困,而有40%的贫困人口则因为无法获得公共供水服务而无缘享受补贴。[81]

投资与融资

印度在21世纪的头10年,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有所增加,这要归功于国大党政府在2014年之前实施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国家城市更新计划和印度人民党政府自2014年以来实施的清洁印度运动提供的增提中央政府拨款,以及住房和城市发展公司英语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提供的贷款。

投资

印度第11个5年计划(2007年-2012年)预计将投资12,702.5亿印度卢比(152亿美元),用于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城市街道排水渠和固体废弃物管理。[82]

融资

政府供水和污水处理计划的资金由中央政府、各邦和其他捐助者共同提供,各个体提供的占比因计划和时间而异。例如截至2016年,对于清洁印度运动和国家农村饮用水计划资助的融资,各邦支付60%,中央政府支付40%。迄2015年,中央政府为清洁印度运动提供75%的资金。[83]

根据印度第11个5年计划,55%的投资由中央政府提供资金,28%由邦政府提供,8%由住房和城市发展公司等机构融资提供,8%由外部机构提供,1.5%由私营机构提供。预计地方政府不会参与投资。于此期间的投资额预计将翻一倍,达到GDP的0.7%。这还表示资金的重点从邦政府转向中央政府。[82]在印度"第9个5计划"期间,只有24%的投资来自中央政府,76%由来自邦政府。中央政府的资金主要用在农村地区的供水。[84]

机构

目前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融资系统因有许多不同的全国和邦计划涉入而呈支离破碎情况。可能导致邻近地区同时实施不同且相互冲突的项目。例如在农村地区,不同的计划相互竞争,对需要用户分摊成本的需求驱动法产生不利影响。

邦政府预算是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主要资金来源。邦金融公司(SFC)在建议如何分配邦的税收给各邦和市镇、拨款标准以及改善市镇财务状况的措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规划委员会的说法,SFC有时运作不够透明和/或能力不足,交易成本高,其建议有时未被施行。[85]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来自住房和城市发展公司(HUDCO)的贷款,这是一家中央政府的金融企业。HUDCO向市政公司提供的贷款需要由邦政府提供担保。HUDCO还向各邦转贷外援,包括来自日本的援助。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国家城市更新计划(2005年-2014年)在透过中央政府拨款资助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赠款仅限用于印度35个最大的城市和其他28个选定的城市,大多数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没资格获得其赠款。当印度人民党执政后,前述计划被阿塔尔复兴和城市转型计划英语Atal Mission for Rejuvenation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AMRUT,新政府城市发展的旗舰计划) 取代。新政府于2014年又宣布备受瞩目的Swachh Bharat Abhiyan(清洁印度运动),目标是到2019年消除随地便溺的现象,覆盖的城镇有4,041个。计划中的全民教育运动英语Sarva Shiksha Abhiyan国家中学教育任务英语Rashtriya Madhyamik Shiksha Abhiyan获得世界银行、企业和邦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86]清洁印度运动预计将耗费超过6,200亿印度卢比(74亿美元)。[87]2016年的印度联邦预算为该运动拨款900亿印度卢比(11亿美元)。[88]印度政府于2015年对航空旅行、电话、外食和银行业务征收0.5%的服务税,作为清洁印度运动所需的财源。[89]一项预算追踪研究显示该国政策重点从供水转向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政府在农村供水方面的支出削减。印度国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出政府将无法实现2017年为50%农村家庭提供自来水的目标。[90]

印度总理莫迪在2019年印度独立日证实为该国一半家庭提供自来水的目标尚未达成。他还宣布政府决定启动3.5兆印度卢比的基金来推动印度乡村供水计划英语Jal Jeevan Mission,目标是"到2024年透过自来水管为印度农村的所有家庭提供安全和充足的水"。[91]印度乡村供水计划纳入旧的国家农村饮用水计划 (NRDWP),保留"到2024年为每个农村家庭提供水龙头连接 (FHTC)"的目标。" [92]莫迪于2020年1月在班加罗尔举行的第107届印度科学大会上宣称"技术是支持印度乡村供水计划的力量",印度年轻科学家"有责任开发廉价及有效的水循环技术",这对他们是个值得开发的新领域。[93]

泰米尔那都邦于1996年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由泰米尔那都邦城市发展基金 (TNUDF)为该邦的城市引介赠款和贷款 - 来自世界银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资助。TNUDF还透过水和卫生集合基金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几个城市联合在当地市场发行债券)。TNUDF是迄今唯一正常运作,向印度ULB提供贷款的的国家级基金。[94]奥迪萨邦于2012年仿效泰米尔那都邦,也设立城市发展基金。

对外合作

根据OECD的数据,印度在水、污水处理设施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获得的发展援助,以绝对值计算,均高于其他国家。印度占2006-07年全球水资源援助承诺的13%,年均收到约8.3亿美元(6.2亿欧元),为给中国金额的两倍多。最大的捐助者是日本,提供6.35亿美元,其次是世界银行,提供1.3 亿美元。[95][96]在2004-06年的年平均金额约为4.48亿美元,仅为前述金额的一半,[97]其中日本提供2.93亿美元,世界银行提供8,700万美元。另外的重要外部合作伙伴有亚洲开发银行和德国。

印度政府于2003年决定只接受5个国家(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双边援助。另外22个双边捐助国被要求通过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机构或多边机构(如欧盟、亚洲开发银行或世界银行)来提供。[98]

亚洲开发银行

印度从2005年起在引入新的融资模式(如多批次融资机制(MFF))后,增加从亚洲开发银行取得的贷款。MFF的特点是与国家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为符合既定选择标准的子项目提供灵活的批次融资。印度于2008年在卡纳塔卡邦北部(8.62亿美元)、查谟和喀什米尔邦(12.6亿美元)、拉贾斯坦邦(4.5亿美元)和阿坎德邦北部(15.89亿美元)进行多批次融资计划。这些融资计划中包括用于发展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的重要投资。[99]

德国

德国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IZ),支持印度获取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两家机构从1990年代初开始持续支持马哈拉什特拉邦农村地区的水源管理,采用由艾哈迈德讷格尔社会中心首次试行的参与式方法,此法与之前自上而下、技术性的水源管理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异,之前纯粹只依赖技术的方法,几乎没产生任何成果。[100]妇女参与决策是新计划的重要因素。虽然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农业产量方面,但该计划也增加农村的水资源供应。[101]此外,GIZ也积极支持在印度引入生态污水处理英语Ecological sanitation理念,包括社区厕所以及学校和中小企业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许多这样的系统从污水中产生生物燃气,提供肥料和灌溉用水。[102]

以色列

以色列给予印度先进的水管理技术和专业知识。[103][104]

日本

日本是印度在供水与污水处理水领域中的最大捐助者,日本JICA资助许多项目,重点是资本密集型的项目,通常也包含同一地点的后续项目。 于2006年至2009年间批准的项目涵盖阿萨姆邦、喀拉拉邦、坦米​​尔那都邦的霍格纳卡尔综合饮用水项目英语Hogenakkal Integrated Drinking Water Project果阿邦阿格拉、旁遮普邦、奥迪萨邦和班加罗尔的部分地区。[105]

对过去项目的评估。对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改善进行大型事后评估计划,显示"目标实现约60%至70%",而且"结果一般"。该计划由HUDCO于1996年至2003年在26个城市实施。评估结果称,"邦政府的计划没根据充分的需求研究,其中包括对居民支付服务的意愿",因此对管路连接的需求被高估。尽管有增加水费的建议,却很少执行。评估的结论是"HUDCO无法对单一项目的有效性、可持续性或整体品质做出重大贡献。这一问题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该项目的贷款有邦政府的担保,几乎无违约风险。"。[106]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为一些印度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项目全部或部分用于供水和污水处理之用。涵盖针对恒河流域、安德拉邦、卡纳塔卡邦、泰米尔那都邦以及北阿坎德邦和旁遮普邦农村地区的市政发展的支持。有多个项目,贷款金额有数亿至数十亿美元。[107]

对过去项目的评估。世界银行中一独立评估部门所做的研究,对世界银行在1973年至1990年间支持的干预措施在孟买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的影响。报告总结指出,孟买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规划、建设和运营对投资计划的规划和实施者产生巨大的挑战。一开始是由于投资不足,存在大量累积的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当地的人口和经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成长加速,穷人占比不断增加,其居住所在的贫民窟也随之扩大,导致计划的预期影响未能实现。缺失包括"饮用水不安全,供水服务 - 特别是对穷人 - 很难获得,且供应会发生在一天中对当地人不方便的时间进行,工业用水没有得到充分供应,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太少,且经常无法使用,城市排水沟、溪流和沿海水域被人类排泄物和工业废弃物污染。"[108]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