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
示威者在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中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期间,示威者及支持运动的人使用及提出一系列不同策略和方法。示威者的策略包括“没有明显核心领导”、“流水式示威”、“象征式抗争”。此外,示威者以连侬墙、窗边叫口号、集会、不合作运动、唱圣诗等方式作为其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但也有激进示威者使用破坏、袭击公共建筑物、胁迫和纵火等方式。除此之外,示威者亦运用科技作出交流情报和建议、向外国向英美求援等等的行动。宣传方面,示威者及支持运动的人采用“民间记者会”、联署,以及于众筹在国际报章登广告。
没有明显核心领导
不同于2014年的雨伞运动,这轮抗争并没有突出的领导者[1]。虽然多次大型游行由经验丰富的民阵申请举办,亦有著名的泛民和学运领袖呼吁,但无人自称领导者。在包围警察总部和占领立法会等行动中,运送物资、设立医疗站等工作主要由示威者自发和自行协调[1]。此一特点令政府难以与示威者谈判。
有建制派质疑运动有强大幕后指挥。叶刘淑仪认为示威者懂得运用网上平台组织,而且行动迅速,变化多端,显示背后有“隐形、非常精密的大脑指挥”;叶国谦亦有类似看法,认为示威有组织,部分活动是“高招”,必然有幕后指挥[2]。政治学者蔡子强则批评这种说法与社会脱节,不理解目前科技,亦低估年轻人的水平[3]。
其后八间大专院校的学生会一致认为,拒绝与林郑月娥闭门会面的原因之一为学生会并非“大台”,没有领导角色,故无法成为游行人士的代表[4]。
流水式示威
在此运动中,李小龙的哲学:“朋友,变成水吧”(Be water, my friend)成为了示威者在冲突中的重要战略,强调示威方式、时间、地点均需流动,依形势变化战术。以6月21日的行动为例,当天示威者自发“像水般流动”到不同政府部门,借此向政府施加突如其来的压力;7月1日的冲突中可见,此策略的运用令所有示威者主动全身而退,使警方难以部署和即时拘捕参与毁坏立法会的示威者,从而大幅增加警察工作难度[5]。
象征式抗争
是次运动包含许多不以直接暴力攻击政权的非暴力抗争手段。在众多非暴力抗争手段中,不合作运动、罢工、唱《愿荣光归香港》、制作“赤纳粹”旗、连侬墙和人链等仿佛蕴含着某些意义。这类抗争便是“象征式抗争”。署名Sam Ng的互联网作者自称,其所主张的民主自由的精神理念不易以文字表达,其所谓象征式抗争是这些精神理念的“载体”,透过表达“象征”建立所谓的“心理力场”,传递示威者的理念和抗争决心。[6]
黑群和防御
黑底白字的“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帜是这场运动的重要象征。6月至今,多名香港人手持此旗,涉足多国山岭高峰。8月25日,有热爱登山的香港人登上阿尔卑斯山最高峰白朗峰,插上该旗,告诉其他抗争者“我们并不孤单”。[7] 9月2日,有港人在日本富士山高举旗帜。[8] 10月10日,有港人在东南亚最高峰台湾的玉山高举旗帜。[9]
主要渠道

7月5日开始,多区有反对修例人士自发设置连侬墙,供市民以便利贴贴上不同字句。[10]其后,多处有人破坏连侬墙,有尝试拆除和保护连侬墙人士发生肢体冲突,有人被打至骨折[11],多名人士涉嫌伤人[12][13]、纵火[14]、刑事毁坏[15]等被捕。此外,有人于连侬墙贴上警员个人资料。7月10日凌晨,过百名警员身穿防暴装备,手持盾牌到大埔连侬隧道拆除有关标贴。[16]7月13日凌晨,再有警员到同一地点,以搜证为由,拆除一幅印有一名警员容貌及个人资料的大型海报[17]。7月11日晚上,油塘站因有人破坏连侬墙而发生冲突,警方一度高举红旗[18]。
此外,反对修例人士亦于一些不合作支持反对运动的商店,设置连侬墙。例如吉野家因禁止员工讽刺警方,而被反对者于店铺外设置连侬墙,因而需要停业;[19][20]日牛涮涮锅一分店则被网民传言职员不欢迎反修例人士,而被反修例人士设立连侬墙引致停业,进行内部整顿至另行通知。[21][22]沙田新城市广场因被质疑允许警方执法,商场内多处地方被设立连侬墙,并不允许管理处拆除,广场内部分店铺被迫停止营业。[23]

“日牛涮涮锅专门店”在将军澳东港城的分店,被指有职员在7月21日拒绝招待游行人士,结果引发网民不满和杯葛。日牛其后于facebook专页发出道歉声明。7月22日晚上约9时,有市民响应网上号召,在店外张贴大量便利贴,变成“地上连侬墙”,但之后有警员手持圆盾到场戒备。餐厅到7月23日再次于facebook专页发出道歉声明,表示会停止营业,进行内部整顿至另行通知。[24]
无线新闻被反修例人士指责其报道偏袒香港政府、建制派及香港警察一方。有多个报道指无线高层要求新闻部删走对警方不利的片段[25],并侧重播出亲政府、建制人士的声音。有网民在同年7月发起针对无线的抗议行动,包括在将军澳区游行抗议TVB新闻报道失实[26],以罢买等方式抵制仍在TVB落广告的客户商品(例如幸福医药、Hipp喜宝、美赞臣),并大力支持已表态完全撤回在TVB落广告的商户(如大冢制药旗下饮品宝矿力水特、信诺保险、必胜客等)[27]及狙击无线商场大型活动等[28]。
另外吉野家因在Facebook发布“狮子狗”广告,但一日后被消失,母公司合兴更指要解雇涉事广告的员工,而遭反修例人士杯葛。[29]网购平台“士多”其中一位创办人在个人facebook表态支持《逃犯条例》修订后,亦引起网民不满,表明会抵制。[30]
7月14日,新鸿基地产旗下的新城市广场职员被指“引清兵。”协助警队围捕示威人士,亦被指“卖香港Sell Hong Kong”[31]。其后商场多处在晚上变为“连侬墙”[32]。
其后有市民原本经BannerSHOP订制海报作7月21日游行使用,但收货后发现海报背面写有“返屋企吊老母啦,废青”,结果引起网民极为不满,在其Facebook专页声讨。BannerSHOP其后在Facebook专页表示深抱歉意,会进行深入调查并采取行动。[33]
由8月23日开始,Telegram群组有人发起在每天晚上10时在住所内朝窗外大喊“光复香港,时代革命”、“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的口号,直到抗争完结为止,但相关行为并未有持久进行。[34]

2019年6月11日凌晨起,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何式凝、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黎明,导演应亮及湾仔区议员杨雪盈等13人于立法会大楼附近绝食24小时。[35]绝食行动的参与者将以接力的形式轮流绝食,每人至少绝食24小时,期间只喝水。[36]
2019年7月3日早上10时,5名分别为2男3女的市民在海富中心行人天桥底发起绝食行动,要求政府回应4大诉求。当中包括来自粉岭北马屎埔的陈伯和好邻舍北区教会传道堂主任陈凯兴。有热心市民送上牛奶给他们。[37]绝食人士绝食177小时后,在7月10日晚上7时30分举行记者会。[38]
部分市民发起了不同类型不合作运动表达诉求,例如:6月12日制造“交通意外”、6月13日和7月21、24日、7月30日、8月5日及9月2日的堵塞港铁站及阻碍列车车门关闭。有受影响市民理解这些行动,但亦有批评指做法妨碍到一般市民。[39]
自7月26日起发动“和你飞”集会后,有参与者认为机场集会时较安全,而且可以向旅客宣传香港现时情况。[40]其后在8月9日至8月11日“万人接机”集会和8月12日至13日“警察还眼”集会都有大量市民响应。不过发生内地游客遭包围殴打事件,加上政府认为集会严重干扰机场运作。机管局在8月13日晚上向法庭申请临时禁制令,在8月14日得到法庭批准,下午2时开始执行。禁止任何人在机场进行任何示威或集会活动。到8月底,网民发起“和你飞2.0”行动,在9月1日下午1时起在机场内集会。[41]
2019年8月23日,超过21万人参加“香港之路”人链活动,人链总长60公里。之后人链活动散落各区,不同社区的市民及学生发起连串人链活动,以此和平方式争取落实“五大诉求”及抗议警察滥用暴力。[42]
6月12日,逾400家公司、过百间中学、七大院校发起罢市罢工罢课“三罢”抗议行动。到7月29日,网上连登讨论区号市民在8月5日发起全民大罢工,指有关行动由运输界人士发起,并且包括政府公务员、资讯科技行业、公共行业、饮食行业、金融机构和自雇人士等亦有支持。网民同时发起当天下午1时于七个不同地区举行集会,包括金钟添马公园、旺角麦花臣球场、沙田大会堂百步梯、荃湾沙咀道游乐场、黄大仙广场和屯门公园。[43]
2019年11月14日,一名无线新闻记者在中文大学内准备采访时,有蒙面人提出“要不打烂摄影机,要不没收机内5张记忆卡”,最后摄影师交出记忆卡并离开。记协发表声明指,上述行为严重干预新闻及采访自由,要求立即交还记忆卡及以后停止上述做法。[44]

因8月5日香港三罢行动中有示威者遭疑似福建帮人士斩伤。部分示威者认为二陂坊一间麻雀馆与福建帮有关[46]。在8月25日荃葵青游行后,有示威者撬开该麻雀馆的铁闸,并打破玻璃。他们随后走到大陂坊,攻击一间游戏机中心之铁闸。二陂坊其他商店亦被波及,包括中元节文化协会、一品鸡煲、源记火锅鸡煲馆等被毁壊[47][48]。
9月1日下午约5时,东涌站附近的示威活动中,一批示威者进入东涌站大堂以锤子、棍、雨伞和喷漆等工具破坏车站设施,出入闸机盖板被撬起,零件外露,售票机屏幕被击碎,屏幕、路线图、告示板等被喷上不满字句。车站控制室玻璃被击碎,部分人破坏门锁并闯入控制室内,亦有人打开消防喉不断射水,最后示威者四散。[49]其后多次示威活动中,多个车站设施被破坏[50]。
十一国庆日,在港岛、九龙、新界多区进行严重暴力活动,湾仔、铜锣湾天后、深水埗、旺角、太子、屯门多区有港铁站、政府合署、商店、食肆遭毁坏,有柜员机被纵火。示威者在港铁荃湾站D出口,撬开铁闸并冲入站内,破坏闭路电视及售票机等,又向站内投掷燃烧弹,其后即转战闯入港铁站附近的政府合署纵火,并以铁通及长伞等毁坏室内的天花、水牌及告示板等。示威者破坏吉野家、东海堂、元气寿司、星巴克、优品360、名创优品等商店玻璃。更有激进示威者曾撬开优品360铁闸,入内大肆捣乱,陈架零食散满一地,又将店内的酒樽掷向地下[51]。旺角及太子一带,有多间中资银行分行被破坏,需要暂停营业。多个地区的交通灯因被破坏失灵,须由交通警在现场指挥。
2019年8月13日晚,香港机场一名名叫徐锦炀的中国内地人士因为被怀疑是中国大陆公安人员,被示威者包围数小时和殴打,之后一名穿记者反光衣的男子也因无法展示记者证并谎称游客,且身上搜出与香港三罢行动中斩伤示威者的福建帮人士所穿的T恤相似的“我爱警察”蓝色T恤衫[52],被示威者包围约一小时及殴打。事后证实他是环球网记者付国豪。医护人员之后尝试带走伤者救治亦被阻挠。[53][54][55]
反修例风波中,有轻型货车司机因攻击示威者被打,货车被焚烧;机场一位长者疑因拍打示威标语遭多个示威者围堵[56]。亦有矛头指向港铁职员,一名港铁休班站长于9月初在宝琳站被示威者指责,更遭殴伤[57]。 据澳大利亚7 News记者Robert Ovadia介绍,10月6日晚香港艺人马蹄露(Celine Ma)在旺角被示威者打至头破血流,他出面予以保护,自己也“惹祸上身”,不但被起底,甚至还收到了“死亡威胁”。[58][59][60]
外部图片链接 | |
---|---|
![]() |
11月11日,在马鞍山广场连接马鞍山公园的行人天桥,有一名身穿绿色上衣的男子与示威者争吵,有片段显示该名男子曾在被破坏的地铁站内追逐并曾与示威者口角[61][62],后有黑衣蒙面人上前向绿衣男淋泼易燃液体并点火,绿衣男即时起火,他向后跑并脱下上衣。另一名男子见状上前追截点火的人士,而部分在场示威者在点燃后欢呼“好”“好啊”[63]。火势其后熄灭,男子皮肤被烧伤,坐在地上等待救援。伤者现时情况危殆。警方事发后封锁行人天桥调查及搜证,检查垃圾桶,又查问商场保安。警方表示,下午近一时接报有人打架受伤,随后接报有火警,正调查事件。[64][65][66]
语言和艺术
《唱哈利路亚》成为反送中运动非正式的主题曲。6月9日,一群新教徒在游行结束后的政府总部,在牧师带领下开始唱此圣诗,冀冲突不会发生,同时为香港祈祷[67]。而香港的公安条例列明,宗教聚会不属集会,因此警方难以向他们采取任何行动[68][69]。此曲彻夜连续唱了十小时,即使非基督徒,也跟着唱这首歌,令它成为游行示威的“主题曲”[67]。
另外,于7月13日晚上,有基督徒发起中环唱圣诗行动,希望修补社会裂痕,及为反修例风波而离世的市民祈祷。参与人士由遮打花园步行至礼宾府示威区,并在示威区唱圣诗,约9时半离开示威区并步行至雪厂街散去。[70]
科技
示威者多次利用网上平台连登,匿名交流情报和建议。当中有网民提出包括阻碍港铁列车服务、一起聚集祷告、到政府总部“野餐”、制作反送中“长辈图”[a]等抗争方法的细节。[1]
在一系列活动中,Telegram同时成为重要通讯软件[71],令示威者能隐藏身份,避免留下任何痕迹予北京政权或香港警察追踪[72]。在6月12日,其服务器受阻断服务攻击,创办人保罗·杜洛夫指出攻击来源来自中国大陆[73][74][75],而时间与香港发生的警民冲突吻合[76]。
香港示威者亦号召在8月16日发动“全民提款日”,试图以挤提银行和兑换外币[77]的方式冲击香港金融市场[78]。有报道称8月16日当天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挤兑行为[79],亦有媒体表示从15日至16日早间,共计取出281万港元[80]。由于“挤兑”的数量少,有网民揶揄是“不自量力,幼稚不堪”[81][82][83]。而网络上出现众多展示提款图片的贴文,亦有柜员机被拍到暂停提款服务[77]。香港金融管理局回应道银行运作正常[84]。
8月16日,英美港盟主权在民集会中,香港大专学界国际事务代表团成员“我要揽炒”团队在集会中读出宣言,其中包括:“宣言指会继续将香港问题带上国际主流舞台,未来团队会走访西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互信关系,厘清刻意抹黑,应世界知悉香港警队不是亚洲最优秀的警队,而是“官商乡黑走狗”,亦会支持美国《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加入制裁港官员的条件”。[85]
9月1日,近千名反送中示威者前往英国驻港总领事馆请愿。在场人士手持标语,并挥舞港英时期的“龙狮旗”与英国国旗,在现场播放英国国歌,要求“英国给予港人公民身份和居英权”。参加者在集会过程中,手上大都高举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要求英方给予他们公民身份和居英权,还高呼“我们是英国人”(We are British)的口号;有些人则高举标语,指责中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并要求香港落实“真普选”。[86]
9月8日,数千名示威者来到美国驻港领馆前,一些人手持美国国旗,唱出美国国歌,并要求美国总统特朗普“解放”香港。游行人仕打出的标语有“特朗普总统请解放香港”,并呼喊“争自由,撑香港”、“抵抗北京,解放香港”等口号。傍晚有示威者到领事馆附近的中环港铁站出口焚烧杂物并破坏设施。[87][88]
宣传
因应政府于8月5日开始每日召开记者会,一群网民于8月6日首度召开民间记者会,希望成为不同声音的发表平台,抗衡政府重复利用记者会指摘示威者。[89]
由8月6日至11月21日,已举办了二十七次民间记者会,组织者多次邀请多名市民现身讲解亲身经历。[90]

自2019年5月起,超过200间中学、不同行业、事业和社群发起反送中联署。[91]所有公立大学和七所中学率先发起联署,包括林郑月娥的母校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而全港五百多间的中小学的师生校友,均自发以校友会、师生等名义进行联署,共有超过十六多万人响应,香港史上前所未有[92][92]。即使死者潘小姐就读的圣士提反书院师生校友也反对条例[93]。
网站我们人民和Change.org出现了各种请愿,包括要求外国政府制裁并撤销中港权贵的公民身份。另有联署要求法国政府禠夺林郑月娥法国荣誉军团勋章。[94]
7月26日,284名来自逾44个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发公开信,批评政府依然故我拒听大众声音,而且警方在元朗袭击事件未有及时派员到场。联署要求政府回应民间五大诉求,若政府继续漠视民意,将筹备工业行动。而行政主任(EO)发起的联署,要求政府正式撤回修例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同时批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警务处处长毫无承担。而且强烈谴责警队作为,指有勾结暴徒之嫌。[95]至7月25日晚上有逾500人参与,占EO总数逾一成。[96]
-
G20峰会日本大阪举行,网上众筹小组以“Freedom Hongkonger”发起众筹,在6月27至29日在全球多份主要报刊登公开信,期望国际社会关注《逃犯条例》争议
网民于LIHKG讨论区以“Freedom Hongkonger”的名义,在6月25日发起众筹300万港币,藉2019年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于全球多份主要国际著名报章刊登公开信,呼吁国际社会及G20峰会领袖关注香港修条争议及警察滥暴等问题,以及争取全球公民和各国领袖支持[97][98]。最后众筹在6小时内筹得545万、9小时内筹得670万元,总共有2万2千多人捐款,平均每人300元[99]。
以不同文字和设计制成的广告在众筹后三日内推出,口号均为“Stand with Hong Kong at G20”(在G20峰会支持香港)[100],并于多份报章上刊登[101][102]。
其后亦曾同样通过众筹方式募集资金,成功于8月19日在全球11份报章刊登主题为“香港呼吁”的广告,希望引起世界各地人民对此项运动的关注[103][104]。
国家或地区 | 刊登报章 | 刊登日期 | |
---|---|---|---|
6月27-29日 | 8月19-21日[105] | ||
![]() |
《日本时报》ジャパンタイムズ | ![]() 成功进入G20会场[106]
|
|
《读卖新闻》読売新聞 | |||
《朝日新闻》朝日新聞 | ![]() 成功进入G20会场[106]
|
||
《日本经济新闻》日本経済新聞 | |||
![]() |
《苹果日报》 | ||
《自由时报》 | |||
![]() |
《爱瞒日报》网上版 | ||
![]() |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10] | ![]() |
![]() |
![]() |
《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 | ![]() |
![]() |
《韦斯特蒙独立报》Westmount Independent | ![]() |
![]() 免费刊登[113]
| |
![]() |
《金融时报》美洲版和亚洲版 Financial Times | ||
《卫报》The Guardian[110] | ![]() |
||
《泰晤士报》The Times | ![]() | ||
《伦敦标准晚报》 | ![]() | ||
《City A.M.》 | ![]() | ||
![]() |
《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110] | ![]() |
|
《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 |||
![]() |
《Politico Europe》欧洲网络版 | ||
![]() |
《澳洲人报》The Australian | ![]() | |
![]() |
《朝鲜日报》조선일보 | ||
《东亚日报》동아일보 | |||
《韩国日报》한국일보 | |||
《京乡新闻》경향신문 | |||
![]() |
《世界报》Le Monde | ||
《巴黎人报》Le Parisien | ![]() |
||
![]() |
《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 | ![]() |
|
![]() |
《每日新闻报》Dagens Nyheter | ![]() |
![]() |
《每日工业报》Dagens industri | ![]() | ||
![]() |
《世界报》El Mundo | ![]() | |
![]() |
《贝林时报》Berlingske | ![]() | |
![]() |
《赫尔辛基日报》Helsingin Sanomat | ![]() |
在德国居住,有参与登报过程的香港人“石贾墨”在facebook上载 《南德意志报》政治版全版广告和公开信,形容是“创造历史”,要“Credit要畀晒每一个人”(要将荣誉全数给予每一个人)[117][118][119]。另外加拿大报纸《Westmount Independent》主动免费刊登此广告[111][112]。有香港网友在LIHKG讨论区爆料称青岛啤酒于27日以天价将本应在28日登载连登反修例广告的版面买走,其出价时间距中央日报广告部门下班仅45分钟[120]。
其他
迄今已有多人为反送中而自杀,包括:梁凌杰[121]、卢晓欣[122]、邬幸恩[123]、范远聪[124]等人。死者大多控诉政府未有正面面对各界人士诉求[125][126]。
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指6月9日至7月3日期间共接获42宗因为反对修订《逃犯条例》事件而求助的个案,较以往每月有关事件的个宗多30几宗,以年轻男士的求助数字较高。[127]
自从6月15日、29日和30日有人跳楼自杀后,涉轻生案件有上升趋势。在7月3日至少有两宗企图自杀事件,在facebook表达对社会不满,多名网民及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赶到金钟太古广场和海富中心寻人,最后寻获事主。[128][129]
2019年7月5日凌晨,一名23岁青年在facebook发帖,先写上“对不起。香港人加油”。其后在另一篇帖文向母亲道歉,并指自己“好攰,我真系撑唔住”后便告失踪。帖文引起大量网民关注,艺人杜汶泽更直播自己驾驶寻找事主,并且落泪。最后在屯门富地路发现事主,并陪同他送院治理。[130]
政府反制措施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