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灵粮堂
臺灣臺北市大安區的靈糧堂體系教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北灵粮堂(英语: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Taipei)是一间总部位于台湾台北市的大型教会,一般认为属基督新教福音派与灵恩派背景。1954年由原上海灵粮堂在台会友于发起成立,并曾邀请上海灵粮堂创办人赵世光牧师来台举行多场布道会[1]。
![]() |

Remove ads
沿革
台北灵粮堂的发展,起始自上海灵粮堂人员前往台北市建堂后。1954年9月,赵世光赴台布道,于今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举办布道会后,正式成立台北灵粮堂。成立初期,该教会尚无固定集会场所;除了暂时借用女师附小幼稚园及台湾银行幼稚园的场地聚会,由于尚无全职传道人担任牧养工作,会友们多半倚靠个人灵修、团契、外请讲员以认识神,赵世光亦不定期于台湾举办布道、培灵会。
1957年8月起,台北灵粮堂始有第一任全职事奉传道人寇世远,他同时就任主任牧师,负责牧养信徒将近12年[6];该时期不但教友人数增长快速,并在寇世远就职主任牧师后3个月,以新台币8万元购得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土地,完成首次建堂事工。1957年11月,台北灵粮堂于和平东路建立首座灵粮堂集会场所“灵粮宣教大楼”。1969年寇世远辞职、另立基督之家,台北灵粮堂主任牧师改由郑昌国接任,并持续以设立主日学与团契等方式召募教徒。此外,亦创设成人主日学、推动差派传福音事工,并积极鼓励栽培同工。因此,郑昌国在任七年中的最后几年,已培育出全职同工团队的雏型[4][5]。
1977年,灵粮全球使徒性网络主席周神助接任台北灵粮堂主任牧师,逐渐展开了一连串的更新、建堂、海内外植堂运动。于廿年之中,教会历经了增长和更新等重要里程。周神助亦改良韩国基督教的灵修方式,以创新的晨祷方式吸引台北市民。台北灵粮堂并增建楼面面积以容纳更多教友。至1990年,仅是台北灵粮堂每主日即有两千余教徒固定前往。同时,教会也成立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派出资深牧师前往高雄市、台中市、台北县、花莲市、台东市设立分堂。1995年,台北灵粮堂创立了佳音广播电台;1996年,因应会友数快速增长,而灵粮宣教大楼已无法容纳更多会友,便于今台北市文山区建立灵粮山庄新堂。1999年,灵粮山庄落成启用。[4][5]。
组织
台北灵粮堂于敬拜、赞美、祷告、神迹医病等布道方式有别于传统福音派的布道方式,因此台北灵粮堂参考宗教学者史答克的区分法,自我定位为圣灵灵恩派。
据台湾基督教资料中心调查的“2011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显示,2011年,仅在灵粮宣教大楼与灵粮山庄,主日崇拜就有24堂聚会,该两处聚会出席人数将近每周8000人。另外,灵粮堂于2011年全台已设立分堂共119间,会友人数约60034人,敬拜人数约30017人。其中有些许的特会,为特别着名的,如不定期举办之布道会、青年牧区举办之敬拜特会及儿少牧区举办之亚太特会均在台湾教会中具较高知名度。[7]
2012年,台北灵粮堂已经是台湾基督教教友人数最多的单一会堂[8],其他分堂人数亦快速成长,俨然成为全台湾聚会人数第二大的宗派。此外,亦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日本、非洲肯亚等地设立分堂与福音中心。 [7]
台北灵粮堂目前在全球设立分堂与福音中心共706处据点,其中包括台湾219处、亚洲(不含台湾)281处、美洲70处、非洲106处、大洋洲21处、欧洲地区9处[2]。
Remove ads
香港灵粮堂与九龙灵粮堂由赵世光创立,该堂及其分堂皆属灵粮世界布道会联会[9],信仰立场也与台北灵粮堂有差异;而台北灵粮堂及其分堂则属灵粮全球使徒性网络。
争议事件
台北灵粮堂代表编印的一本祷告手册,原本希望教徒为台湾的重大历史伤痛祷告,但由于手册中对台湾历史文化作了过当的申论和解读,将原住民的祖灵信仰、汉民的妈祖信仰等贬为“邪灵”,把台湾主要族群闽南人形容为“有好赌不良习性”,在教徒间引起争议,也引起台湾天主教会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信徒的不满。[10]
1994年,台北灵粮堂信徒主张拆除台北市7号公园(即今大安森林公园)内原大雄精舍观音像,部分信徒因此对观音像不理性洒秽物和硫酸。面对灵粮堂的主张拆除观音像和部分信徒挑衅,佛教法师释昭慧、大雄精舍住持明光法师、时任立法委员林正杰、佛光会会众纠集等人于公园内绝食抗议,几经折冲终于保留观音像。[11]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