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承砚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吴承砚(1921年—1999年8月18日),江苏江阴人,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与妻子单淑子皆为画家。
生平
吴承砚1921年生于江苏江阴[1][2],年少时就读北平艺专[3],以体育专长考入中央大学[1]。他在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时认识了单淑子[4],经常到艺术系旁听[1]。当时单淑子为小吴承砚一岁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学生[5],两人常在沙坪坝一起写生[4][6]。吴承砚还为追求她而从体育系降为单淑子的同系学弟[7],经父亲吴麟若与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同意从艺术系一年级重新念起[1],晚两年才毕业[8]。
单淑子大学毕业典礼的前一晚[8],1945年7月8日在重庆杨家花园[9],吴承砚与单淑子在徐悲鸿跟廖静文共同见证下结婚[8]。1947年,吴承砚在南京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2]。不久,吴承砚随舅父迁居台湾[1]。
吴承砚在台南县盐水镇盐水国中教学长达十五年[10],曾鼓励学生张锦文上进[11]。在盐水镇期间,吴承砚长子一岁半时在水池溺死[12]。
1963年,吴承砚到文化大学任教美术系讲师[1]。在文化大学创校之初,美育奖便以他为第一届表扬对象[6]。学生黄才郎回忆,吴承砚作风洋派,会蓄留长发,让他们学生留长发有正当性[13]。日后,吴承砚、单淑子同为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5]。
吴承砚以油画与水彩画见长[5][14],以“似真而非真”为绘画理念[3],其水彩作品被黄才郎认为有徐悲鸿大写意的氛围[15]。单淑子认为画界妻子比丈夫名气大多半会不愉快,加上家庭事务而放弃绘画[8]。直到1987年左右,长女红斑性狼疮去世后,吴承砚便鼓励妻子继续创作[6]。夫妻两人合住在文化大学邻近五十多坪的公寓里,以邻窗的主卧室位置充当画室,共同创作艺术为乐[10]。夫妻画风相似,但吴承砚较细腻,单淑子奔放[6]。夫妻曾共同创作一幅油画,为对观者的单淑子拿着彩笔微笑、吴承砚则专心对着画布作画,取画名为“画侣”[7]。1991年2月15日,农历大年初一,夫妻画作联展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6]。
1992年2月,吴承砚自文化大学美术系退休[3]。夫妻搬到关渡一间九十余坪的公寓[4],将住所取名“砚子居”[7][9]。两人儿子吴大维则住在美国[14],娶画家许美玲为妻[16]。
身后
2002年7月7日,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座谈会,邀请熟悉吴承砚作品的学者专家,讲述其生平与经历及作品[13]。7月28日,单淑子捐赠十二幅吴承砚画作给馆方,其中有台北府城南门、林安泰古厝等九幅古迹景致的水彩画,其余为油画,由市长马英九代表接受[17]。
2003年9月12日,华冈博物馆为吴承砚举办逝世四周年纪念画展[1]。之后,单淑子将吴承砚的水墨、书法、油画和水彩作品共157幅,与他自己的油画39幅,加上生活照及单淑子撰写的〈难忘一世情〉长文,编写成画册《吴承砚单淑子画侣画集》,于2005年7月9日在台北市南京西路22号8楼立大艺术中心举行新书发表会[7]。
画集
- 吴承砚、单淑子. 《吳承硯單淑子畫侶畫集》. 五洲出版社. 2005. ISBN 9789574129089.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