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天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天一
Remove ads

吴天一(1935年6月25日[1],塔吉克名依斯玛义·赛里木江塔吉克族,生于新疆伊犁,原籍新疆塔什库尔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高原医学的开拓者。[2][3]

事实速览 吴天一, 本名 ...

生平

1935年,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取名“依斯玛义·赛里木江”。后来,随父母到南京生活9年,有了汉文名“吴天一”。1951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便和妻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平壤医院工作。1958年,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到青海,和来自山东河南的许多青年一道支援当地建设。[2]

许多初到青藏高原的青年都得了高原病。随后他又听说,在一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有士兵得急性高原病而造成减员。他由此决心将研究方向定为高原医学领域。此后,他在当医生的同时,开始了数十年的临床观察。[2]

1970年代末,吴天一从部队转业到青海省人民医院,推动成立了“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1979年到1985年,主持了历时6年、覆盖5万人的急慢性高原病大调查,对海拔4000米以上的果洛玉树唐古拉等地藏族、汉族牧民体质特征及各种高原病进行了调研,先后治疗2万多例患者。1990年,为阐明人体自低海拔急速进入高原后的生理反应及高山病发病规律,吴天一率中日联合考察队到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考察,在海拔5000米开展高山生理实验10天后,日本考察队因急性高原反应而停止活动,吴天一则率中国考察队继续行进,吴天一登上海拔5620米建立实验站。此次实验收集了不同海拔的人体生理数据,对高原医学作出了贡献。为此,在第四次国际高山医学会上,国际高山医学会授予吴天一“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2]

1997年,国际高山医学会准备为急性高山病、慢性高原心脏病制定标准。吴天一率先领导中国专家建立中华医学会高原病统一命名、分型、诊断标准。2004年,第六次高原医学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吴天一提出的量化诊断标准获一致通过,命名为“青海标准”,成为中国医学界第一个国际标准。[2]

吴天一走遍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的大部分高原。他第一个报道高原肺水肿病,第一个报道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第一个报道成人性高原心脏病。他还系统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各型高原病,创建了慢性高原病量化诊断系统。[2]

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吴天一率领团队提出急性高原病抢救“高压舱、高压袋、高流量吸氧”以及“低转、低转、再低转”的急救措施,并配有卫生保障方案。在5年的建设过程中,共计超过14万筑路工人中,无一例因为急性高山病而死亡。在世界第六届高原病医学大会上,各国专家提出了现场观察的要求,吴天一随即带各国专家170多人来到施工点观察了高原氧舱及各种高水平医疗设备。[2]

青藏铁路开工当年,吴天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青海省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塔吉克族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

吴天一每年会率队到青海省条件最艰苦的黄南、果洛、玉树等地开展巡回义诊,每次都是每天接待超过200人,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好曼巴”(好医生)。[2]2010年玉树地震救灾,他亲自到各救援点指导并且参与抢救36例病人。吴天一的父母亲人都在美国,但他坚持在青海省工作。[3]

Remove ads

奖项和荣誉

吴天一先后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奖、中国光华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

2021年6月29日,获颁七一勋章。[4]2022年3月3日,入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5]

以吴天一名字命名的菌种

  • 吴天一圣格奥尔根菌 Georgenia wutianyii |Tian et al. 2020[6],吴天一乔治菌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