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洪雅族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洪雅族群(Hoanya)、亦名和安雅或洪安雅,为台湾平埔原住民族。[1] 分布于台中市雾峰以南、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市到台南市新营以北一带附近。本族群包括罗亚族(Lloa)、阿立昆族(Arikun)二族,因同化而已难以辨别。
此名由伊能嘉矩纪录到斗六柴里社、斗六东的熟番自称为“Hoanya”,小川尚义纪录到南投社、北投社自称“Arikun”,斗六门社自称“Lloa”,斗六门社自称“Hoanya”,但因语言与习俗几乎相同,便使用“Hoanya”统称这三群,后来的语言学家即将诸罗山社、打猫社、斗六门社、他里雾社、哆啰啯社,猫罗社、南投社、北投社、万斗六社等社番人,归类为 Hoanya 族。然而根据锺幼兰、翁佳音、李壬癸等学者指出:洪雅是由台语 Hoan-á(番仔)转化而来,台湾很可能并不存在洪雅一族。[2][a][b]
Remove ads
部落

诸罗山社为现今嘉义市西区番社里(2010年里邻整并前原称社内里),旧名番社内,是诸罗山社旧址。中正公园旁忠义街上的福社宫,除祭祀土地公外,另奉祀一尊“番王爷”神祇。1930年于附近挖出许多遗骨,推论为平埔族人采室内葬方式下葬之先人,故另加祀一牌位,上刻“昭和五年嘉义社社寮众番禄位番社内”字样,并于农历2月29日举行诞辰祭典,为洪雅族人崇敬祖灵的汉化遗风。市区中央喷水池北边有番社内、番社口,嘉雄陆桥旁有番仔沟,纵贯铁路西面有番婆庄等地名,可视为往昔诸罗山社原住民居住证据[13]。
Remove ads
文化

洪雅族群的主要文化为走镖(Movai)、祭祖(Tei-vakkai)、打鹿(Murao)以及会饮(Manitan)[14];其中,走镖(Movai)为该族的成年礼,目前保留该文化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枇杷里之社区[15]。
主祭有很多位,必须是部落的未婚少年,多半从年纪较大、即将结婚者选取。他们穿着礼服,上衣用白布做成,开襟无袖、长至腰下,衣上以红条装饰,下端垂下白丝条;下衣的长度由腰至足背,用长方形的白布片做成,其上同样以红线条装饰。
每年农历二月间,巴布萨、巴布拉族与洪雅族群诸族会举行换年仪式。男女皆披红袄或以锦绣制成的衣物,称‘色练’。数十人挽手而歌,且歌声婉转哀戚。而农作在农历七月收成间各族也会举办收获祭。
传统服装:与中部其他平埔族群(例:葛哈巫、巴宰族)的剪裁手法相似,但织纹风格更为独特,是以鲜艳的红、蓝色线在白色麻布上编织出复杂又立体的菱形纹和人形纹等图纹。[16]
平埔族群第二次大迁徙
大清道光三年(1823年),台湾中部平埔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巴布萨族以及洪雅族群),共有十四社,联合迁往水沙连(今南投县埔里镇)。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