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唐龙 (明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谥文襄

事实速览 唐龙, 籍贯 ...

生平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卷多省,唐龙数次抵御刘六进攻。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1],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2]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3]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余人全部释放。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4]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享年七十。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5]

Remove ads

著作

唐龙文风浩瀚,作诗尤长于五言。有《易经大旨》、《群忠录》、《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等,今存《渔石集》四卷[6]

墓葬

浙江兰溪的唐龙墓在1954年4月被发掘,出土有墓志铭。

  • 《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渔石唐公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华亭徐阶
    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长洲文徵明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泰和欧阳德篆盖

家族

曾祖唐仕新。祖父唐贤,思州府推官。父唐学,号篁屿。母郑氏。具庆下,弟熊、豹、豸、凤[7]。唐熊,字虞弼,号右石[8]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