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善化庆安宫

臺南市善化區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善化慶安宮map
Remove ads

善化庆安宫位于台湾台南市善化区,是主祀天上圣母(妈祖)的庙宇[3][4]。1997年4月2日公告为为三级古迹,后因文资法修改与行政区划调整先后改成“县定古迹”、“直辖市定古迹”[5]

事实速览 善化庆安宫, 位置 ...

该庙据说是16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攻打西拉雅族目加溜湾社[6][7],于1636年所兴建的教堂(一说荷语教习所[8])所在地,今庙前有一“荷兰井”[4][3]。清初先是改建为“诸罗文庙”、“文昌祠”,直到1862年地震后迎来府城大天后宫香火,将之改成妈祖庙,命名“庆安宫”[4][3][9][8]。后来庆安宫在1942年曾遭到拆毁,直到1947年才重建庆安宫[8][9]

Remove ads

沿革

前身

Thumb
庆安宫前的荷兰井

善化地区过去是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目加溜湾社所在地,而在荷兰时期目加溜湾社并未归顺荷兰东印度公司[7]。1629年10月10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决定在赤崁(普罗民遮城周边)重建房屋[注 2][6],目加溜湾社与蔴豆社率众到赤崁丢标枪与射箭[7]。这导致福尔摩沙议会(荷兰语Raad van Formosa[注 3])在1629年11月决定“要用火和刀毁灭目加溜湾社”,并在该年11月23日出兵,11月底目加溜湾社投降,12月2日订下和约[6][7]。之后荷兰人在目加溜湾社兴建了教堂,1637年1月4日牧师尤纽斯英语Robert Junius举行了首次安息日礼拜[注 4][6]。这座教堂所在的地方据说就是现在的善化庆安宫[4][3][9][8]

在清朝康熙年间,荷兰人所建的教堂旧址被改成了诸罗县孔庙(诸罗文庙)[注 5][9][3]。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孔庙迁到诸罗县城[11],原址改成文昌祠,成为湾里(善化旧称)的文教中心[4][3][9][8]。而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文昌祠曾整修过一次[注 6][9][8]

Remove ads

立庙由来

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1862年6月7日)台湾南部发生大地震[12],文昌祠因而倒塌,湾里街总理洪精义与苏定邦、苏坊廷、辰三才、林相、林安义等人发起重修[2][4][3][9][8]。该工程经过几年的募款,于同治三年(1864年)动工,次年(1865年)完工[注 7][2]。而在这次重建时,湾里街居民为祈求安泰,乃将新庙改称“庆安宫”,并自府城大天后宫分香,改奉妈祖为主神,此外还有迎奉营盘尾(在善化区南关里)噍吧哖大武垅巡检司衙内的关圣帝君、赤山龙湖岩观音佛祖等神祇[注 8]

发展

清末时,庆安宫又称“湾里街天上圣母庙”,前后三落,其祭祀圈涵盖有66个庄头,是香火鼎盛的大庙[8][4][9][3]

1895年乙未战争时,日军主帅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该年10月20日抵达湾里街,驻扎在庆安宫旁边的中药商林匏之店屋[13]。而后1897年设立湾里辨务署时,曾使用庆安宫后殿充作办公处所[4]。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庆安宫重修,后来在大正三年(1914年)时再修[2]。至于庙旁的中药商林匏店屋,则在昭和四年(1929年)因为“御大典记念事业”而被用1000圆收购,作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御遗迹”[13]。然而到了昭和十七年(1942年)因为皇民化运动之故,官方打算将原先的“御遗迹”范围扩大并兴建纪念碑,于是当时的新化郡郡守古川仪六拆毁了庆安宫,将“湾里御舍营所”周边整建成“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湾里街御遗迹所”,在原本庙埕的西边建起了纪念碑[8][4][9][3]

二次大战后,当地仕绅拆除了纪念碑,并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王鹄朱、陈茂坤、林聪明、林清春、苏建琳、陈瑞钟等人的倡议下决定重建庆安宫,同年年底正殿落成,迎奉妈祖神像安座[注 9][8][9]。由于此次重建使用了不少当年被拆毁时的老建材,所以现在的庆安宫正殿仍有嘉庆年间的石材与同治年间的木构[4][9][3]

Remove ads

近代

民国五十年(1961年)兴建后殿,而后在五十四年(1965年)先后举行了镇殿妈祖开光大典[注 10]观音佛祖注生娘娘神像安座[注 11]关圣帝君入神腹[注 12]关圣帝君开光大典[注 13]等仪式[8][1]。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5月2日[注 14],庆安宫妈祖前往府城大天后宫进香[8][1]。后来在民国六十二年(1973年)11月9日[注 15]举行五朝祈安建醮大典[8][1]。民国七十年(1981年)在东西两厢增建钟鼓楼,次年(1982年)沈光文入祀庆安宫后殿,与原有的五文昌合祀[8][4][9][3]。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拆除原有后殿,两年后(1991年)改建完成[8]。该年(1989年)7月增建牌楼、整修中山路时意外发现了“荷兰井”[4]

由于庆安宫年久失修,甚至有漏雨的情况,于2001年10月5日开始修护工程,2002年8月4日举行上梁仪式,2003年2月23日举行安座大典,完工后庙方于该年(2003年)11月29日到12月7日举行祈安庆成祭典[14][15][16]。但也在这一年,善化庆安宫的“六文昌”因引发争议,最后决定将沈光文移出,恢复成五文昌[17]

2004年5月8日,善化庆安宫西厢房设立的文物馆正式开幕[18]。2005年东厢房二楼设立沈光文纪念厅[9],次年沈光文像改安奉在纪念厅内[19]。2011年11月19日举行辛卯年金箓谢恩祈安五朝保禳大醮暨无上水陆法会[20]

Remove ads

祀神

善化庆安宫正殿主祀天上圣母,配祀顺风耳千里眼、虎爷[8]。后殿一楼“武圣殿”,奉祀关圣帝君五文昌帝君神农大帝福德正神注生娘娘及十二婆姐、马使爷;后殿二楼“凌霄宝殿”,奉祀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张天师太岁星君财神爷。而在西厢房一楼则供奉有田都元帅[21]

获赠匾额

万象从新
海国安澜
绀宇重光
英灵千古
庆锡民安
孚佑兆民
德溥群生
佑济群黎
泽被遐方

[22]

宗教活动

善化庆安宫为当地公庙,现今辖境包括善化区的东关里、南关里、西关里、北关里、文正里、文昌里、坐驾里等处[9]。但是该庙与同样位于善化区的茄拔天后宫却没有交陪,互动不多,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茄拔与善化街区中间隔着纵贯铁路与台1线,另外一个因素可能是两庙的系统不同[注 16][9]

而庆安宫除了农历三月廿三的妈祖诞辰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活动便是每年中秋节举行的五文昌祭典[9]。该祭典起源于“聚奎社”[注 17]创立者后代于每年农历八月中旬丁日轮流奉祀五文昌的仪式[8][9]。二次大战期间,五文昌祭典中断,直到庆安宫重建后,才恢复此一活动[8][9]。该仪式参照孔庙释奠礼,有跳佾舞,为庆安宫有别于一般妈祖庙的特色活动[9][3]

参见

注释

  1. 1862年地震后重建完成之时间[2]
  2. 1626年因为火灾与瘟疫等因素,导致在赤崁兴建市街的计划受挫[6]
  3. 又译作台湾议会、大员议会。
  4. 根据《巴城日记》的记载,当地居民在6天内便盖好了教堂与传教士住宅[10]
  5. 郑凤庭〈诸罗文庙记〉(《重修台湾府志》,1712年):“……台,初辟地也,各邑文庙,或因仍、或草创,未宏厥规;而诸罗尤甚.旧址在目加溜湾……”
  6. 庙中〈庆安宫沿革志〉碑(1981年)则记载说在该年文昌祠便在总理洪精义等人倡议下被改成妈祖庙,并由台南府天后宫乞灵天上圣母香火为前殿主神,并移营盘尾本噍吧哖大武垅巡检司衙内关圣帝君,并纳赤山龙湖岩观音佛祖注生娘娘五文昌星君等合祀后殿[1]。另外《台南州祠庙名鉴》也是将创建年代写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但当时规模不大(原文作“一小宇”),总理洪精义等人的名字则出现在同治元年(1862年)的重建事迹[2]。凃顺从《南瀛古庙志》、张耘书《台南妈祖信仰研究》则将迎奉众神之事改写在同治元年重建后[9][8]
  7. 《台南州祠名鉴》原文写“同治四十年竣工”[2],显为笔误,因为同治只有到十三年而已,故改为同治四年。
  8. 后殿供奉的五文昌帝君,则据说是原本文昌祠时期就已供奉[8]
  9. 该年葭月正殿完工[1],约是1947年12月左右。但《南瀛古庙志》写为十一月廿八日[8],如此一来便是1948年1月8日。
  10. 农历八月十二(1965年9月7日)[8][1]
  11. 农历八月十七(1965年9月12日)[8][1]
  12. 农历十月廿六(1965年11月18日)[8][1]
  13. 农历十一月十一(1965年12月3日)[8][1]
  14. 农历三月廿三[8][1]
  15. 农历十月十五[8][1]
  16. 善化庆安宫分香自台南大天后宫,而茄拔天后宫的妈祖则据说是从湄洲迎奉而来,而且茄拔天后宫会到鹿耳门“请水”,与鹿耳门天后宫的关系较密切[9]
  17. 该社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生员王提元等人倡组[8][9]。该社团在日治时期仍有活动,仕绅陈子镛曾聘台南文乐社乐师来指导,且捐献五文昌乐器十三腔[8][9]。三舍庄进士林希杰也捐三甲田地当作聚奎社的经费[8][9]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