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喇沙书院

香港九龍城區的天主教男子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喇沙書院
Remove ads

喇沙书院(英语:La Salle College)是香港一所位于九龙城区天主教男子中学,由喇沙会修士于1932年创立,并在同年加入香港补助学校议会,亦即被坊间称为“传统名校”的22间学校之一[1][2]

事实速览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地址 ...
Thumb
75周年时间囊
Remove ads

历史

成立与初期发展

1917年,圣若瑟书院修士漆咸道设立了一所小学。当时,九龙发展迅速,对学位的需求急增。时任校长Brother Aimar Sauron认为需要在九龙兴建一座新的校舍。1920年代末,他在九龙仔界限街购置了一块土地,作为发展新校舍之用。1930年11月5日,港督贝璐爵士为新校舍奠基。学校容纳学生156人,由圣若瑟书院的五位修士和漆咸道学舍的四位辅助教师共同管理,当时学校的名称为圣若瑟书院九龙分校。[3][4][5]:95-99

1932年,艾玛·撒隆(又译爱玛·撒隆)修士出任创校校长。几天后,40名学生开始在校舍西翼寄宿。当时学校收学生540名。当中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拥有欧洲(尤其是葡萄牙)血统。其后七年,学校在爱玛修士的管理下蓬勃发展。校方并于校园内竖立一座喇沙会创办人兼教师主保圣人圣若翰·喇沙的塑像(保留至今)。学生人数于1935年增至805人,至1939年更达1060人。[4][5]:95-99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影响学校的运作。香港政府征用了校舍作为军事监狱,后来改为医院。修士在街道对面建立了临时教室,早上继续教学,下午则到医院提供协助。1941年圣诞节香港沦陷日军接管了校舍,驱逐修士,将校舍变为仓库。当时香港食物短缺,港日政府鼓励市民离开香港,一些修士因此于战时避居越南。学校创办人兼首任校长爱玛修士于1945年在越南去世。[4][6][5]:95-99

1946年,战事结束,加斯恩修士(Brother Cassian Brigant, OBE)开始筹划重开学校,并很快地录取了600多位学生。香港政府及英军却于1949年再次征用校舍,成立第33综合医院。学校唯有迁移到何文田巴富街的临时校舍(何文田官立中学巴富街运动场现址)。为了纪念爱玛修士和加斯恩修士对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学校分别以两位修士的名字来命名于2006年开幕的两座新翼。[4][6][7][5]:95-99 几经交涉下,英军才在1959年交还用作医院的旧校舍;校舍经历日军与英军征用多年,导致不少早期校史文献遗失。[8]

战后发展

1956年,菲力士修士(Brother Felix Sheehan)接任校长。1959年8月1日,他从英军方面取回校舍。此后,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学校分成中学和小学两部分。1957年,喇沙小学成立,由彭亨利修士(Brother Henry Pang)担任校长。[9][5]:95-99

1978年,校长赖斐尔修士(Brother Raphael)和其他修士商量后,认为旧校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全面翻新耗费庞大,因此修士们决定拆除旧有的校舍,并于1979年起委托王欧阳(香港)有限公司重建一座设施现代化的新校舍。[10]为了筹措重建资金,校方把一部分土地卖给了地产发展商长江实业,建成包括碧华花园在内的一些私人住宅,因此新校园的占地比以往减少。[11][12]重建期间,教学活动继续进行。1982年,喇沙书院金禧纪念。同年2月19日,新校舍由港督麦理浩勋爵主持开幕。喇沙书院所在的喇沙利道(La Salle Road),以及附近的书院道(College Road),均以喇沙书院命名。[13][14]

Remove ads

兴建喇沙书院夜校

事缘1964年,喇沙书院之学位需求殷切,贺文修士逐创办夜校以应学子之需,以位于九龙喇沙利道的喇沙书院作校址。惟夜校条例限制颇多,贺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陈瑞祺先生之儿子陈经轮先生之捐助建校,并于1968年在采石山开始兴建新校。1969年9月3日迁入位于何文田采石山常和街4号的校舍,名为陈瑞祺(喇沙)书院。1970年2月12日正式开幕。学校现为日校,是香港其中一所英文津贴男子中学。[15][16]

近年发展

Thumb
校舍新翼外观

由于学校的设施远多于香港一般标准中学,香港政府并不为维护这些设施提供额外资助。为了维修及更新这些设施,校方常常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种种额外资源,不少由旧生筹款捐赠。有见及此,校长Brother Francis O'Rourke和旧生于1992年成立了喇沙基金(La Salle Foundation),协助校方处理有关资助设施维护的问题。[17]

为了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喇沙书院家长教师会(英语:La Salle College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缩写:LSCPTA) 于1995年1月成立。家教会举办很多活动,例如阅读会,中一新生适应周、春茗、(内地及外地)教育机构参观交流和旧生分享演讲等,构成学校生活极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活动都很受学生欢迎,当中不少更是由学生作为中坚分子协办筹划的。很多家长都是喇沙书院的旧生,他们因着这些活动和学生接触频繁,对于推广学校的传统文化和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起了很大的作用。[来源请求]

1996年9月,学校的田径场和足球场急需重新铺设。喇沙基金在家长教师会的协助下,筹得超过五百万港元,并得到香港赛马会捐助同等的金额。重铺计划于1998年10月完成,设施改名为喇沙书院·香港赛马会田径及足球场。[来源请求]

1998年12月,学校主办了第三届亚太区喇沙会教育会议,接待约130个与会者。是次会议决定成立香港喇沙会办公室,以谭玛士修士为召集人,联系喇沙会在香港成立的各个机构及其成员。2004年12月,超过150名喇沙会修士和学生来到香港参加第七届亚太区喇沙青年会议。是次会议由校长谭玛士修士主持,主题是“共同以信仰带出服务”。[18]

2004年夏天,学校开始进行校舍改善工程,两座新翼于2005年落成,以学校两位前修士校长艾玛和加斯恩命名。这次工程为学校增添了32间课室,包括一个大型电脑室和一个多媒体学习中心。

2021年初,学校推动“Aerospace”计划,于校内设立了全港第一所学校航空实验室,内设一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证的三轴全方位(Full Motion)高级飞行训练模拟器,及六部坐台式PC模拟飞行器。[19]

Remove ads

首位非修士校长

一直以来,学校的校长都由喇沙会修士担任。在香港修改了相关的教育法例之后,中学校长必须于六十岁卸任。[20]然而,近年喇沙会的修士多被派往发展中地区协助当地的教学工作,导致已发展地区,如香港,缺少适合担任校长的年轻修士。2004年,年届退休之龄的谭玛士修士卸任后,校长一职由校友刘炜坚博士出任。学生和旧生对校方安排非修士担任校长反应不一。[21]

2006年6月27日,刘炜坚博士于学校网站上宣布,因私人理由辞去校长一职,由2006年8月31日起生效。悬空的校长一职由当时其中一位副校长王仁杰先生署任,校方同时开始公开招募校长。2007年3月16日,王仁杰先生正式被委任为校长,至2010年8月31日退休。[22]

校长一职于2010年9月1日起由贺敬修士(Brother Steve Hogan)担任。贺敬修士并在2016年8月31日奉喇沙会命令,到澳洲悉尼橡树山中学(Oakhill College Sydney)担任校长[23],新校长由副校长唐焕星接任。[24]

Remove ads

学校组织

喇沙书院旧生会

喇沙书院旧生会(英语:La Salle College Old Boys' Association,缩写:LSCOBA)于1939年9月成立,由世界各地的喇沙书院校友所组成[25]。校友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是支持学校的重大力量。多年来,旧生会多次为学校筹集经费,以改善校园环境。校友并以喇沙书院为中心,建设了一个广阔的人才网络。透过与学生不断交流,提升学校的教育质素。截至2020年3月31日,旧生会有会员8243人[26]

2019年起,香港发生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同为喇沙书院旧生的时任警务处处长卢伟聪因警方处理连串示威的手法备受香港乃至国际社会批评。是故自2019年6月起,一群喇沙书院旧生曾数度联署表明不满卢伟聪,亦有旧生要求召开特别会员大会(Emergency General Meeting),讨论旧生会发声明谴责卢伟聪之事宜,并按章程要求讨论是否要对卢展开调查,检视其言行有否损害学校或旧生会名声等。最终,旧生会花约半年时间,经多次内部会议、举办旧生论坛及参考法律意见后,于2020年1月15日否决谴责卢伟聪之提议。[27]

2020年10月,喇沙书院旧生会自2003年以来首次有旧生组成内阁以挑战现届干事会成员,遂促成旧生会干事会换届选举,由刘锦德任候选会长、以维新为纲的“合众·维新”(OBA 4 ALL)内阁,挑战主要由现届干事会成员组成、由亲建制香港商人吴守基领头的“爱·团结”(Unity in Diversity)内阁。同时,“合众·维新”属意的谭仲麟则出选旧生会校友校董一职,挑战候选该职位、由“爱·团结”内阁属意的前任旧生会会长黄嘉为。最终,“合众·维新”内阁16名候选成员全数当选,谭仲麟亦当选校友校董。[28][29](各参选者背景另见校友列表

喇沙书院学生会

喇沙书院学生会(英语:La Salle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缩写:LSCSA)于1975年9月成立,由学校的所有学生组成,是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校内学生组织。

学生会奉行老师选拔制度,由四十二位班主任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选出。学生会由六个部门组成,各部门均有数十名低年班同学及约十五名高年班同学协助部门主席,处理日常事务及举办各项活动的需要。因此,每届学生会的工作人员人数超过三百人。

  • 秘书处(Secretariat)主理对外事务及统筹内阁运作,并负责学生会各项活动的公共关系及场地设计,同时制作学生会产品如领带夹、T-shirt、风褛、文件夹、电话绳、记事本等;
  • 财务委员会(Financial Committee)负责制订年度预算及处理学生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 班代表部(Class Representatives Board)负责代表学生会与学生沟通,与校内各班代表举行每周会议,照顾学生福利及筹办圣诞舞会,并负责管理学生证;
  • 会社统筹部(Clubs Coordinating Board)负责监察校内各个学会及筹办大部分学生会的大型活动,例如天才表演;
  • 纪律部(Discipline Board)负责协助训导主任维持学生纪律;
  • 印务部(Publications Board),出版校报《The Lasallian》,并举办活动鼓励阅读及照顾同学应付公开考试的需要。

学生会每年都会举办各项活动,当中包括天才表演、喇沙学生论坛、圣诞联欢日、圣诞舞会及喇沙节,亦时办公益筹款活动。

Remove ads

喇沙书院校园电视台

喇沙书院校园电视台(英语:La Salle College Campus TV,缩写:LSCCTV)及其制作团队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连接学生,旧生,老师和社会的多媒体平台。 产品通过Youtube和Facebook发布。服务包括活动的现场直播,宣传,纪录片等。

另外,一些为广泛学生使用的设施也设有自治组织,如资讯科技部、校园电视、图书馆部等。它们负责维护相关设施和为学生提供协助。不少自治组织有很高的决策权,教师只担任顾问角色。学生会和自治组织的成员都在领带上佩有特定的徽章(一般白色徽章代表组织主席,委员会和会员分别有不同颜色的徽章)。

此校为学界体育比赛的传统劲旅,校园电视台亦积极拍摄赛事。2008年起开始拍摄学界田径比赛,2010年更派出40人团队以逾10万元器才拍摄[30]。2017年又获得旧生资助,以高清及高传输速度的器材直播学界游泳赛事。[31]

Remove ads

其他制度

喇沙书院不设社制,目的是令学校更团结,故此在陆运会及水运会时只会有班际比赛,而不会有社际比赛。

学生表现

公开试成绩

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喇沙书院是产生最多会考“10A状元”及文凭试“7科5**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的学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34位,其中25位会考“10A状元”及9位文凭试状元,排名全港第4。[32][33]

喇沙于历届公开试中出产了25位会考十优状元及8位文凭试状元[原创研究?]

  • 4位状元:2001、2008。
  • 3位状元:2005、2007、2019。
  • 2位状元:1999、2010、2024。
  • 1位状元:1993、1994、2000、2003、2004、2006、2009、2013、2018、2022、2025。

香港杰出学生选举

截至2024年(第39届),喇沙书院在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共出产9名香港杰出学生,排名全港第12。[34][35][36]

课外活动

喇沙书院也曾在校际文化和运动比赛中夺得奖项。其中胜出过联校中文辩论比赛十次,夺得香港数学竞赛冠军八次,香港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大奖五次,都是学界的纪录。喇沙书院的学生也踊跃参加演说、戏剧、音乐等文化演出和比赛。

运动方面,喇沙书院在田径(1939年首夺冠军;1950-1951年获“非正式”港九区大满贯,因当时未有全场总冠军)共获得十七次总冠军,而且于2011-2012年首度包办甲、乙、丙三个年龄组别冠军,获得首个大满贯;在羽毛球曾于1993-1994、2003-2004及2004-2005年的九龙区校际羽毛球比赛三度获得大满贯,之后多年获冠军。在射箭篮球越野跑剑击(2005-2012年总冠军)、足球(1947-1949年获港九区大满贯、1972-1973年、1986-1989年获九龙区大满贯、1980-1990年总冠军)、曲棍球垒球壁球游泳乒乓球(2000-2007年总冠军)、网球排球(1985-1986年获九龙区大满贯)、保龄球(2010年组队,2013, 2018年夺冠)等体育项目的校际竞赛中,喇沙书院也曾经夺得总冠军。

奥米加玫瑰碗及后继的中银香港紫荆杯是颁授予参与特定体育项目整体成绩最优秀的香港九龙区中学的奖项。喇沙书院曾夺得上述奖项共二十六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7年)。

音乐方面,喇沙书院的乐团亦屡获殊荣,尤其是喇沙书院中乐团于学界垄断式胜利,屡次打破学界纪录记录,演奏出专业水平的音乐。

喇沙书院中乐团成立于2001年,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并让学生体验团队合奏精神。在指挥吴朝胜先生的引领和指导下,该团队由最初10名学生的重奏组,演变成由70多名学生组成的乐队。该乐团在本地和国际性比赛中获得了无数奖项和认可。乐团连续15年于香港青年音乐汇演中乐团汇演中荣获金奖,并于香港学校音乐节连续5年荣获冠军,打破学界纪录。2011年,乐团在2011年亚太华乐交流观摩赛中荣获金奖。 2017年,乐团在于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中获得金奖。2018年,乐团获邀请参与香港音乐及朗诵协会70周年庆典。

音乐事务处所举办的香港青年音乐汇演中:

  • 喇沙书院中乐团于中学C组(46-90人)组别夺得十四连金,打破学界纪录。(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2,2023)
  • 喇沙书院管乐团六次夺得高级组金奖,并于优胜乐团决赛中六夺中学组全场总冠军(2010、2012、2013、2014、2016、2017),而连夺三届总冠军的成就(2012、2013、2014),使通利杯获永久保存于校内;
  • 喇沙书院弦乐团六度获金奖(2010、2013-2021, 2023)
  • 喇沙书院交响乐团八度获得金奖(2009、2010、2012-2017)。
  • 喇沙书院更曾五度达成“大满贯”成就(交响乐团、管乐团、中乐团、弦乐团均取得金奖;管乐团加冕全场总冠军)(2010、2013、2014、2016、2017)。

香港学校音乐节中:

  • 喇沙书院中乐团七度加冕高级组冠军(2009、2013、2015、2016、2017、2018、2019),打破学界纪录。
  • 喇沙书院管乐团四度夺得高级组冠军(2010、2012、2013、2014)、三夺高级组亚军(2011、2015、2016)
  • 喇沙书院交响乐团于2011、2015及2018年获得高级组季军,并于2014 、 2017及2019年获亚军。
  • 喇沙书院童声合唱团高级合唱团在2013和2016年的香港校际音乐节中取得所属组别的冠军
  • 喇沙书院风琴合奏队于2013年取得所属组别的冠军。
  • 喇沙书院在2013年举行了第一次喇沙旧生周年音乐会,演出非常成功。

为庆祝创校70周年,1932位学生、旧生、家长及老师在2002年2月3日于喇沙书院田径场上“大环抱”,打破最多人同一时间互揽腰间的纪录,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环抱一家亲”。[37][38]

历任校长

  • 1932年至1944年:Rev. Bro. Aimar Sauron, FSC(爱玛·撒隆修士)
  • 1946年至1947年:Rev. Bro. Cassian BrigantOBE, FSC(加斯恩修士)
  • 1947年至1956年:Rev. Bro. Patrick Toner, FSC
  • 1956年至1966年:Rev. Bro. Felix Sheehan, FSC(菲力士修士)
  • 1966年至1971年:Rev. Bro. Casimir Husarik, FSC
  • 1971年至1984年:Rev. Bro. Raphael Egan, FSC(赖斐尔修士)
  • 1984年至1990年:Rev. Bro. Alphonsus Chee, FSC(朱永斌修士)
  • 1990年至1998年:Rev. Bro. Francis O'Rourke, FSC
  • 1998年至2000年:Rev. Bro. Patrick Tierney, FSC(百德修士)
  • 2000年至2004年:Rev. Bro. Thomas Lavin, FSC(谭玛士修士)
  • 2004年至2006年:刘炜坚博士
  • 2006年至2010年:王仁杰
  • 2010年至2016年:Rev. Bro. Steve Hogan(贺敬修士)
  • 2016年至2023年:唐焕星
  • 2023年至今:梁浩然

校歌

喇沙书院校歌原来只有英文版本。[39][40]1999年,旧生黄霑博士根据英文原版翻译成中文版本的歌词。[41][42]时至今日,学生和旧生在唱校歌时还是比较常用英文版的校歌。校歌英文歌词强调勇气及胆量,其中“But La Salle is something more”是较具代表性的歌词,指喇沙学生勇于尝试及挑战,不囿于一隅。[43][44][45][46]

校友

校友之中,沙理士张有兴曾接连出任市政局主席。苏泽光则历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地铁公司香港机场管理局这些重要公共机构的主席。

高级公务员方面,成就较高的校友包括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前副布政司陈祖泽、历任宪制事务司公务员事务司施祖祥、历任政制事务局局长运输局局长吴荣奎、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等。传统上喇沙这类名校的毕业生投身警队一般意欲甚低[47],2007年据时任助理警务处长的校友张肇华透露,当时香港警队督察级以上警官之中有超过40名此校校友[48],其中卢伟聪于2015年晋升至警务处长[47]

2000年代,校友罗志力黄嘉纯亦接连出任香港律师会会长。

2010年代中期,同期校友欧文杰伍奇伟分别以导演及编剧身份合作拍摄电影《树大招风》,在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参考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