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围棋史

特定历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围棋史
Remove ads

围棋起源于中国,其具体年代不得而知,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时期两汉时期为17路棋盘,南北朝时扩大到19路,传入朝鲜半岛唐朝时围棋获得了很大发展,并传入日本。日本从16世纪晚期的安土桃山时代开始,渐次发展出职业围棋制度,名家辈出。从19世纪晚期有围棋国际交流开始,到1990年代初期,日本一直在世界棋坛居于统治地位。朝鲜半岛古时也有围棋,但规则与中日两国差异较大。韩国现代围棋从1940年代起步,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前半制霸国际赛场。中国古棋至清代前期达到一个高峰;后经晚清的衰落,直到现代逐渐复兴。围棋从19世纪晚期开始向东亚以外地区传播,至今棋迷已遍布全球。2016年,英国DeepMind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在分先比赛中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围棋迎来新纪元。

中国古棋

秦以前

传说中看到儿子丹朱不够聪明,便发明围棋,并教他下围棋。晋代张华《博物志》中,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与“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夏人乌曹作赌博围棋。”(《潜确类书》)

围棋最早的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心不免矣!”,讲到宁喜拥立卫殇公后又打算废掉,正如围棋的得而复弃。

春秋时,孔子也提到了围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左传》和《孟子》也都有关于“弈”(即围棋)的记载。

早期围棋的棋盘规格多样,黑先还是白先也没有一定之规(至清初才约定俗成为白先黑后),像是西藏围棋仍是白先黑后。势子的摆放与现代围棋也有所不同,例如《玄玄碁经》中著名的“天地覆载图”。

Remove ads

汉魏晋

Thumb
弈棋仕女图》绢画,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张氏夫妇合葬墓,执棋贵妇应为唐代六品官吏之妻。

在此期间,围棋常常与以掷色子为主的六博并称为博弈,成为上层社会中常见的游戏。但是,在西汉年间,以赌赛运气为主的“六博”,远远流行于比赛智力为主的“弈”。直到东汉,这种情况方才得到改善,围棋由于其与军事的类似,受到了日益重视。班固的《弈旨》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围棋专业书籍,马融则在其《围棋赋》中首次提出了“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的思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曹操孙策王粲等,都是围棋高手。

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棋谱三国时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图”。但是根据在东汉墓葬出土的棋具和曹魏邯郸淳的《艺经》记载,这个时期的棋盘是十七道的,棋子也是方形。因此,有人据此提出,十九道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图”是后人假托。这个时期,在中国,对角星的势子摆放已经固定。

南北朝

在这个时期,围棋在南方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活动,棋盘扩大到十九道,棋子仍为方形。南朝设棋品制度围棋州邑制度,将专业围棋手分为不同的级别,予以一定的待遇。

南朝宋褚胤七岁就达到高品,棋艺冠绝当时,被宋文帝誉为天下五绝之一,但在宋孝武帝年间因父谋反受牵连伏诛,时人痛惜。

梁武帝亲做《围棋赋》,提倡围棋,使围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围棋传入朝鲜半岛。 [1]

梁武帝甚至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围棋大赛。这也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次全国性比赛。参赛人数众多。在比赛结束后,被评上品级,也就是入段的棋手就有278人。

隋唐

Thumb
王积薪(黑)骊山老媪(白)

围棋最迟在唐朝初期传到了西藏,相传松赞干布的大臣琼波·邦色是一位围棋高手。后来围棋由藏族人改为西藏围棋[2]

中国到了唐朝时,围棋迅速发展。宫中设立了棋待诏一职,专门供养棋士陪皇帝下棋。王积薪是开元盛世得第一国手,他总结出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被认为是围棋的经典理论。传说中,“王积薪梦青龙吐棋经九部授己,其艺顿时精进”。唐朝天宝年间,为躲避“安史之乱”,王积薪来到四川,遇到骊山老媪的婆媳对弈(传说)。宋朝的《忘忧清乐集》记载了王积薪的“一子解双征”棋谱(有争议,一说是顾师言对日本王子局)。

围棋在唐朝传入了日本。当时在长安有很多公费和自费的日本留学生。他们在中国学习各种先进的知识,其中也包括棋艺。《美国百科全书》1977年版《围棋在世界的流传》条目中确认的时间条目说,公元735年前后,中国唐代围棋传入日本的时间。而在唐朝以前的魏晋时期,围棋已经传入朝鲜半岛。1200多年中日韩围棋三国演义的萌芽自此形成。

开元25年,即公元738年,棋手杨季鹰随同特使出使新罗,也就是现在的朝鲜,结果杨季鹰棋高一招,新罗棋手无人能敌。100多年以后,第一次较为正式的中日围棋“对抗赛”在长安进行。对弈双方是顾师言和日本王子“高岳亲王”。顾师言就是在这局棋中下出了被称为神来之笔的“三十三招镇神头”,一举锁定了胜局。

Remove ads

宋元

宋代张拟模仿《孙子兵法》撰写了《棋经十三篇》,对后世的围棋理论及实践有深远影响。北宋时期的刘仲甫对围棋著述甚多,有《忘忧清乐集》、《棋势》、《造微》、《精理》、《棋诀》等。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文人、忠臣,也都有很高的围棋造诣。

元朝严德甫晏天章编写了《玄玄棋经》,收录了前人大量的理论著述以及大量围棋死活题、定式

明清

明末著名国手过百龄写下著名的《官子谱》,收录了各种围棋手筋。不过,民间用棋赌博的风气一度很兴盛,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颁布过禁棋令。

清初盛世,围棋高手也层出不穷。康熙年间,棋圣黄龙士独步天下,让学生徐星友三子大战十局,写下著名的《血泪篇》,为让子棋的名谱。乾隆四年(1739年),施定庵范西屏双雄争霸,在浙江平湖传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棋局惊心动魄,招法妙绝古今,为中国古棋巅峰之作。

明清时期的众多棋手除了下指导棋、传授弟子外,收入主要依靠观棋者(大部分是显宦、富商和上层文人)的“帮彩”和“赌彩”。这显然是一种靠天吃饭的收入模式。如果是处于太平盛世,达官显贵们有很多的闲情冶志,民间的围棋活动就会多一些,棋手的生活也会十分稳定。“诸子争雄竞霸,累局不啻千盘”,“海内国手几十数辈,往来江淮之间”,王燮在《弈墨·序》就是这样描述的清初棋坛的盛况。而一旦民生凋敝,棋手生活拮据。围棋水平自然也就每况愈下,后继乏人。

乾隆后期开始中国围棋水平急速下降,晚清最后一位大国手周小松评价当湖十局:用意精深,不便随意评解,自欺欺人。之后的国手如汪云峰等,据估计更要被授二子才能与周小松抗衡。[3]清末民初,日本棋手高部道平日语高部道平多次访华交流,高部当时段位仅四段(1912年升五段),却可以让中国一流国手两子。[4]

Remove ads

民国时期

清末到北洋政府时期,段祺瑞府上聚拢了一批当时中国最强的棋手,包括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过旭初等人。其中顾水如曾到日本学棋数年并被授予四段段位。1914年,吴清源出生。1926年,吴清源执白胜刘棣怀,成为中国实际上的第一人。1928年,吴清源赴日。

藏棋

日本古棋

从围棋传入到室町时代

按日本传统说法,围棋系由遣唐使吉备真备带回。

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的日海和尚成为当时统治性的高手,受到织田信长的推崇和赞助,以后又继续得到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重视。日海后来成为寂光寺的住持,居于本因坊,而改名本因坊算砂。算砂为本因坊家的创始人,而他的几个弟子又自立门户建立了安井家井上家,加上林利玄创始的林家,合称江户围棋四大家。四大家皆实行指定继承人的世袭制度。

明治时代到战前

明治维新取消了四大家的俸米,职业棋手不得不自谋出路,人数大为萎缩。1879年,村濑秀甫、中川龟三郎、小林铁次郎等人组建方圆社,这是一个近代化的围棋组织。1923年9月发生关东大地震,1924年日本棋院在整合了原本因坊家、方圆社的势力的基础上成立。

朝鲜半岛的古棋

现代围棋

目前职业棋手以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为主,但近期欧美国家也在迅速发展。业余围棋则有上百个国家参与。

现代围棋以吴清源木谷实发起新布局为前奏,以本因坊秀哉名人于1938年引退为起点。

吴清源时代

1938年,本因坊秀哉决定引退,将世袭360年之久的“本因坊”头衔转给日本棋院拥有。秀哉退休后,名人(即九段)腾出,当时日本棋坛八段以上成为真空,七段位的,除了几位元老级棋士外,年轻的棋士只剩下木谷实和吴清源了。为决定谁是日本棋坛的王者,读卖新闻社决定主办“吴清源、木谷实擂争十局棋”,由于比赛地点在神奈川县镰仓,后世得名“镰仓十番棋”。镰仓十番棋至1940年10月第六局下完后,吴清源五胜一败,将木谷实的交手棋份降为先相先吴清源时代就此拉开序幕。1939年至1956年间,吴清源共展开十次升降十番棋,依次把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朋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薰高川格七位超一流棋手全部打为先相先定先,被尊为“昭和棋圣”。

坂田时代

1961年,坂田荣男和吴清源并列第三届日本最强决定战冠军,并同年获得本因坊战冠军。按惯例,本因坊持有者要和吴清源进行一次三番棋对抗赛,坂田最后2比1获胜。1963年,坂田集名人和本因坊两大冠军于一身;1961年和1964年两次成为“七冠王”(获得了日本棋院8个比赛中的7个冠军),为其全盛期,1967年本因坊战七连霸,成为第二十三世名誉本因坊荣寿。坂田此后虽然依旧实力强劲,但在1965年和1968年吴清源门下林海峰先后夺去名人本因坊头衔后,渐渐失去了其对日本棋坛的统治。

超一流棋手时代

超一流棋手时代[注 1]始于1965年林海峰夺得名人,止于赵治勋2003年夺得三星杯世界冠军。吴清源门下的林海峰及木谷实门下的大竹英雄石田芳夫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赵治勋、小林光一瓜分了日本这一时期的大多数头衔战冠军。不过,此阶段的日本围棋,前期有大豪如坂田荣男、藤泽秀行等宝刀不老,后期亦有依田纪基柳时熏王立诚小林觉等后起之秀羽翼渐丰。此阶段也是世界比赛创办、围棋真正迎来国际化的时代(见后文)。

韩国围棋1945-1987

韩国自古围棋盛行,但都是“巡将”围棋,其规则与中日两国差异较大。李朝结束后,日式围棋开始引入朝鲜,并很快变得与巡将围棋同样流行[5]。韩国职业围棋的开创者为赵南哲(1923-2006)。赵是木谷实门下,1941年入段,1943年回国。为了推广日式围棋,赵南哲曾把棋具放在小车里,推着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去免费教人下棋。1945年,赵南哲创立汉城棋院,并曾先后改名为朝鲜棋院、大韩棋院。之后旋即毁于朝鲜战争

1954年韩国棋院成立。职业头衔战开始举办。赵南哲自然是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直到金寅于1963年从日本归国。之后便是金寅时代。1972年曹薰铉归国,韩国又进入曹薰铉时代,一直到世界锦标赛创设、李昌镐崛起。

中国围棋1949-198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专业围棋水平相当低。从1960年开始,每年举办中日围棋友谊赛。其中,1961年第二届来华访问的日本围棋代表团中的55岁伊藤友惠五段(女性)横扫中国当时顶尖棋手,八轮全胜。[6]1964年改称中日围棋对抗赛,一直举办到1991年。

1962年全国个人赛后根据成绩授予43人以专业段位,最高五段,这是中国首次实行段位制[7]。不久之后围棋段位制随着各种等级制一起被撤销。1982年,中国恢复实行段位制。

国际比赛时代

中日围棋擂台赛时代

1976年在中日围棋对抗赛中,率团访日的聂卫平战胜当时日本超一流选手石田芳夫九段,以6胜1负的成绩在当时的围棋强国日本被称为“聂旋风”。当时除聂普遍被认为拥有超一流水平外,中国围棋与日本围棋就整体实力而言,差距依然明显。1984年,中日棋界共同倡导举办中日围棋擂台赛为促双方交流。日本《棋》周刊当时公布了一项民意测试:在三千多名投票者中,只有27个人认为中国队会胜。而这27个人中24人是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围棋天地》杂志的投票也只有20%的爱好者预测中国队会胜。结果1985年在首届擂台赛上,江铸久聂卫平相继连胜,中国队夺得冠军;至1988年,中国主将聂卫平带领中国队连续三次夺冠并创下了11连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围棋热,并催生世界大赛应氏杯富士通杯的创办。

韩流-李昌镐时代

1989年“围棋皇帝”曹薰铉3-2击败聂卫平,夺得首届应氏杯世界冠军,开启了韩流时代。 李昌镐时代:1992年曹薰铉弟子李昌镐以16岁夺得东洋证券杯世界冠军,并在1996-2005十年之间,独孤求败,建立“李昌镐王朝”。 韩流时代,始于1989年曹薰铉夺得应氏杯冠军,止于2012年李世石夺得三星杯冠军。

李世石、古力争霸时代

李世石全盛期:始于2002年夺得富士通杯世界冠军,止于2012年夺得三星杯世界冠军。 古力全盛期:始于2006年夺得LG杯世界冠军,止于2015年夺得春兰杯世界冠军。李古双雄,年龄相同,战迹相当,号称“绝代双骄”。2012年三星杯决赛,李世石以两个半目,总比分2-1战胜古力夺冠,为两人生涯巅峰之作。2014年古力李世石十番棋,李世石以总比分6-2取胜,但当时两人都已不在巅峰。

中国井喷-群雄时代

2013年,中国连夺六个世界大赛冠军,至2014年初,中国在连续七个世界大赛夺冠,而且七个冠军分属七位年轻棋手(只有陈耀烨是1989年出生,其余都是90后),中国诞生七位年轻“一冠群”,特别是陈耀烨和唐韦星在决赛击败李世石,象征新时代到来。

柯洁、朴廷桓、井山裕太

  • 柯洁:2015年至2016年初,一年夺三冠,大有席卷天下之势,特别是第二届梦百合杯3-2击败李世石夺得第三座世界冠军,创下空前观注和无数话题。至2019年1月已夺七座世界冠军。
  • 朴廷桓:李世石之后的韩国最强者,长期保持国内第一,国际赛场上和柯洁是一时瑜亮,至2019年,四座世界冠军。
  • 井山裕太:从2012年开始在日本国内制霸,并在2016、2017年两度完成七冠制霸伟业,但面对中韩顶尖棋手,仍稍落下风。

围棋的全球推广

围棋于19世纪晚期开始成规模的传入欧洲。在此进程中的第一大站是德国

日本为围棋在全世界的推广用力最早、最多,以致西文中的围棋术语多来自日语。1980年代以降,中国、韩国也大力参与推广围棋。

1996年,美国宇航员丹巴利英语Daniel T. Barry(Daniel T. Barry)博士与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博士在航天飞机奋进号上进行首次太空围棋对弈,他们使用一套特别设计的太空围棋棋具,由Wai-Cheung Willson Chow所造[8]。两位对弈宇航员因此得到日本棋院授予的荣誉段位。

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最为兴盛;西方国家已渐热;东南亚正在发展中。

东南亚的围棋发展

泰国因“泰国围棋之父”蔡绪锋 企业家(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的大力推广,使泰国自1993年成立协会开始至今,学棋人口达超过百万人众。[9]

新加坡围棋协会在新加坡设立了两个棋所,提供围棋教学的服务,当中更有一些从台湾、中国特聘而来的职业棋士[10]

马来西亚围棋在近年来逐渐发展中,并且在不同地区进行推广。在西马吉隆玻,围棋爱好者组成了一个围棋协会,并经常参与新马泰围棋交谊赛。此外,西马霹雳州怡保在2011年成立了一间围棋棋院,目前正积极推广围棋教育。棋院在推广期间举办了各种赛事和围棋推广讲座,其中包括与马来西亚围棋协会合办的第一届亚洲围棋锦标赛-富达杯,这也是马来西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棋比赛之一。

在东马,棋手陈俊鸣等象棋国手也开始推广围棋。古晋市的象棋棋院将围棋项目植入其中,并在各地推广儿童围棋教育。这些努力表明围棋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趋势良好,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围棋爱好者的关注和支持。

文莱围棋仍有待发展,目前还没有建立围棋协会,有一群热爱围棋分子,学棋者多数是大学生及少年,儿童围棋市场仍小[来源请求]

印尼有许多人开始爱上围棋,然而目前苦无英文围棋教材的翻译不便,使之围棋教育暂时滞止难前,目前已有改善,学棋人口渐渐增加。

围棋比赛的用时

人工智能时代

2016年1月27日,《自然》发表了Google DeepMind开发AlphaGo 的论文,于2015年10月,在未让子的挑战中,以5:0战绩,击败欧洲围棋冠军——职业围棋二段樊麾。这是计算机程序首次在公平比赛中击败职业棋手。2016年3月,AlphaGo在韩国首尔以4:1击败棋士李世乭[11][12] 2017年5月,AlphaGo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的三局比赛中以3:0击败[13]当时世界排名第一[14][15]的中国棋手柯洁

谷歌2017年的论文发布后,围棋AI变得越来越强了。

参见

注释

  1. 超一流棋手常被简单的称为“六超”。但六人名单有过变动:1970年代,石田芳夫算超一流;到1980年代,石田的名额换成了小林光一。而且这一时期藤泽秀行、聂卫平、曹薰铉等亦常被冠以超一流的名号。所以称之为超一流棋手时代即可,若称为六超,一是有歧义,二则未免代表性不足。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