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简称台大图书馆,包含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分馆、校内各系所图书馆[1]。
Remove ads
历史
前身是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图书馆”;一楼为书库、二楼为阅览室,创设于1928年3月[5],原址现为台大校史馆,以闭架式管理馆藏[6]。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后,并于同年11月15日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易名为国立台北大学,12月再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一同改隶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7]。

当初台大图书馆(旧馆)的馆藏不多,后因书籍增加空间不足,故于1982年起开始规划兴建新馆[8]。1989年起逐年编列预算兴建新馆,于1998年11月14日落成启用现今的“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简称总图)”[9]。2014年成立营运规划委员会,进行总图空间与服务重塑计划[10]。2022年10月由台大经济系校友出资改造总图1楼,于2023年8月16日完工并命名为致强大厅,新增多元共享区、数位媒体区[11]。未来将会重塑总图地下一楼讨论区与自习室的空间[10]。
Remove ads

除校总区的总图书馆(简称总图)外,尚有自动化书库服务中心、医学图书馆(简称医图)[注 2]、社会科学院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简称社科图)[8],以及物理、数学、化学、海洋、图资、法律院系所图书室/馆[1][2]。
- 自动化书库服务中心

- 社会科学院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
- 在徐州路法学院校区内的“法律暨社会科学院图书分馆(简称法社分馆,旧称法图)”,随社会科学院在2014年迁回校总区改为“社会科学资源服务组”;同年9月15日于新社科院大楼图书馆正式营运[8],实体馆藏整并自徐州路校区的法社分馆、法律政治研究图书室、经济学研究所图书室之馆藏约22万册[13]。因由政治学系校友辜振甫捐助,命名为“社会科学院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14]。
- 医学图书馆
- 1899年4月成立“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图书室”,1936年改称“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图书馆医学部分室”,1945年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图书分馆”,1989年4月由校总区迁至城中校区的台大医院,1991年2月与医图合并,2018年2月更名为现今的“国立台湾大学医学图书馆”[13]。2017年规划整体空间改造,于2022年6月完工;同年9月5日营运,馆藏图书约11.1万册[15]。
- 法律学院图书馆
- 2009年7月13日法律学院从徐州路校区迁回校总区万才馆,并将1-2楼作为“法律学院图书室”[2]。馆藏为原徐州路校区法社分馆以及法政研究生图书馆的藏书、期刊、参考书等,总计逾8.7万册;特藏资料为台北辩护士会藏书、冈松参太郎文书、律师公会名簿、日治法院档案、大法官会议资料等[16]。2016年6月27日富邦集团蔡万才家族赞助改造图书室,提升书刊容纳量,并更名为“法律学院图书馆(简称法律图)”,于同年9月12开放使用[2]。
- 图书资讯学系实习图书馆
前身为1968年成立的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图书馆,1998年移交作为图资系馆使用,而二楼为现今的“图资系实习图书馆”,一楼为闭架式书库[注 3][8]。图书逾3.2万册,包含中西文图书与期刊、学位论文、儿童与青少年读物[17]。原研究图书馆,现为图书资讯学系系馆
- 物理学系图书室
- 1946年于物理系旧馆成立,2001年2月迁至凝态科学研究中心暨物理系新馆3楼之310室,馆藏量约6万册[18]。
- 化学系图书室
- 成立于1966年,也是国科会自然处化学推动中心图书室,1986年9月搬迁至位于校内的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藏书约为2万余册[21]。
相关机构
历任馆长
Remove ads
建筑特色
- 总图




位于椰林大道的端点,为台大校园的几何中心,也是校内重要的地标建筑。其外观配合原有的校园建筑风格,为旧总图建筑的延伸,例如拱窗、拱门、门厅、回廊等皆有致敬旧总图的效果[8]。新总图共五层楼,内部正门大厅采挑空四层楼的设计,采光充足[2]。
- 社科图
馆体由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其中1楼的开架阅览室为设计的精髓,由树状柱结构屋顶夹杂形状不一的天窗,营造出一座知识的森林[30]。
楼层简介
- 地下1楼:专藏文库[注 4][31]、台大佛学数位图书馆[注 5]、24小时自习室、讨论室、影印中心、国际会议厅、台湾原住民族图书资讯中心[注 6]、出版中心[注 6]。
- 1楼-致强大厅[32]:服务台、数位媒体区、多元共享区、轻阅读区、多功能展演场域-日然厅、校友中心[33]。
- 2楼: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区,包含艺术资料;密集书库典藏各国珍稀期刊、旧报纸、古籍复刻本、套书等。
- 3楼:期刊、参考工具书区,包含四库全书;台大人文库收藏台大校友所撰书籍。
- 4楼:人文社会、科技图书区;舆图区可阅览地图及地质图;东亚资料区存放旧书籍。
- 5楼:特藏资料区[注 7],开架图书区存放教授捐赠的藏书;各国珍稀善本、部分帝大时期图书存放于闭架图书区[注 8]。
- 社科图[2]
- 地下1楼:闭架书库(日治旧藏)[注 8]。
- 1楼:现期期刊、阅览视听区。
- 2楼:装订期刊、自习和讨论室。
- 医图[2]
- 1楼:服务台、新书展示区、展览区。
- 2楼:装订期刊区、阅览视听讨论区。
- 3楼:医学人文馆藏、工具参考书、视听资料区。
- 4楼:休闲期刊、图书区。
- 法律图[2]
- 1楼:期刊、参考书、中日文图书、人权资料专区、密集书库区,法学典范书屋。
- 2楼:西文图书区。
- 图资系实习图书馆[17]
- 1楼:期刊、参考书、图书区。
- 2楼:儿童读物区。
- 物理系图书室[18]
- 1楼:阅览室、期刊区。
- 2楼:图书区、罕用期刊书库。
- 数学系图书室[20]
- 2楼:中研院图书、特藏区。
- 3楼:期刊、图书区。
- 化学系图书室[21]
- 2楼:期刊区、阅览区。
- 3楼:装订期刊陈列区。
Remove ads
馆藏
- 台湾资料旧藏
- 主要藏有淡新档案[34]、岸里大社文书、伊能嘉矩手稿、田代安定手稿、矶永吉文库、杨云萍文库、狄宝赛文库、杜聪明文库[35]等[6],以及台北帝国大学、台湾总督府所辖机关出版品[36]。之后将进行资源数字化工作,提供公众使用[37];并与慈林教育基金会合作台湾社会运动史料之数字化、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党史资料数字化等[24]。
位于总图3楼,搜藏台大校友的著作,限文库内阅览[43],2006年3月筹设;2007年11月15日校庆开幕;截止至2007年底约有300多位校友赠书4,000余件[24]。
台湾大学数位人文研究中心于1996年推动典藏品数字化与数据库建置作业[24],1998年执行数位博物馆专案计划,接着参与2002年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注 9]- 台湾大学典藏数字化计划[24][45]。现今有700万笔诠释资料、3,000万幅影像及数百小时影音资料[46]。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