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位於臺灣高雄市的國立科技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英语: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简称KUAS、高应、高应大、高应科大,前身为1963年所创立的三大工专台湾省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7月,改名“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2018年2月1日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现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建工校区与燕巢校区。
![]() |
Remove ads
合并
而2014年初,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务会议高票通过争取正名“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不过教育部于2014年1月29日函示,为有效推展国立大学校院合并政策,建请高应大与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合并后再议[1]。2014年3月,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友会与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校友会董监事会讨论,达成促三校合并的共识。同时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应并校工作小组进行沟通与讨论。若三校成功整并,整合教学研究资源,校地规模可扩增为200公顷,学生数达27,000人以上,仅次于台大,成为全国第二大的国立大学[2][3]。
2014年6月12日,三校分别召开校务会议,第一科大以79.6%赞成通过整并案;高应大则以90票赞成、30票反对,于予参与整并案;海科大在校务会议中临时将“合并程序是否继续”排入议案,投票表决结果55:42否决与高科大之合并案,而此次投票因临时加入,且否定该校于先前所举办两次公投之决议,因此于该校引发不小反弹声浪[4][5][6]。2014年6月19日,海科大再次招开校务会议,会后决议暂缓执行与高科大之合并案[7][8]。2014年6月25日海科大再度召开校务会议,确认三校整并案投票结果58票赞成、38票反对,同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9]。
2015年6月18日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三校同时举行校务会议,并对《三校合并计划书》投票,结果仅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否决[10],故将依2015年5月12日“104年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三校合并推动小组第一次会议”决议,改由二校合并[11]。
但教育部之整并审议会遭两度取消,因此无法于原定时程(即2016年8月1日)成立新大学。[12]
2017年5月,高应大将重新酌思参与“国立高雄科技大学”3校整并,将校内沟通结果于5月31日前函送教育部。[13]6月16日教育部同意三校合并意愿提送行政院,惟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认为与校务会议决议不符,要求暂缓提送。[14]
2017年7月20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与三校开会结果同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三校启动新任校长遴选,要求九月底前经由校务会议,各推派一名遴选委员代表,参与新任大学校长遴选会议。[15] 2017年12月14日,教育部函行政院核定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及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自明年2月1日正式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一案。[16][17]
2018年1月2日,经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合并研商会议后,教育部决定揭牌仪式由建工校区为主,其他校区则采视讯方式同步办理揭牌。[18]
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并成立“国立高雄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为杨庆煜博士。
Remove ads
学校象征
校徽[19]

校训为李茂雄教授所撰写,自1977年起正式颁行[20][21]。
“ |
弘 - 弘于心(心志宽厚,气度恢宏) 毅 - 毅于志(刚强坚忍,不屈不挠) 精 - 精于业(钻研科技,精益求精) 勤 - 勤于事(淬砺奋发,努力不懈) |
” |
原校歌于专科学校时期校歌,由仇同先生作词,杜麟先生谱曲。现行校歌为1997年7月1日升格成“国立高雄科学技术学院”而重新制作。由时任校长黄广志做词,黄友棣教授谱曲[22]。
校史
- 1963年4月,时任高雄市长陈启川与多位地方士绅,组织“高雄工业专科学校促进委员会”,积极向台湾省政府等单位争取筹设。
- 1963年8月,台湾省政府以高雄高工为基础改制,于该校设立“台湾省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令由高雄高工兼办校务,初设五年制化工、土木两科[23][24]。
- 1979年7月,随高雄市升格直辖市改名为“高雄市立工业专科学校”。
- 1981年7月,改隶国立为“国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
- 1992年8月,国立高雄工业专科学校获准增设二年制商业类科;计有会计统计、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财政税务、银行保险与观光等六科(为现今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之前身),正式合并原国际商业专科学校师生,该校教育正式涵盖工业和商业两大类科,并更名为“国立高雄工商专科学校”。
- 1993年1月,获高雄县政府同意无偿拨用燕巢乡深水农场106.3公顷土地,并奉教育部核准规划设置第二校区。
- 1997年7月,奉核改制为“国立高雄科学技术学院”,设立二技部化学、土木、电机、电子及模具等五个工程系。
- 1997年8月,奉教育部令成立金门分部,成立二年制专科部,设有:观光事业、工商管理、营建管理及食品工程等四科。
- 2000年7月,奉行政院核定改名“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并依十三个系之性质划分为“工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增设四技部化工、土木、电机、电子等四系。进修学院增设会计系。金门分部则增设二专资讯管理科,并成立企业管理、观光管理二技在职班。
- 2003年8月,金门分部奉准独立升格为国立金门技术学院。增设观光与餐旅管理研究所硕士班、金融资讯研究所硕士班、电能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商学院并入管理学院。
- 2014年6月,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以90票赞成、30票反对,于予参与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整并案。
- 2015年6月,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三校同时举行校务会议,并对《三校合并计划书》投票,结果仅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否决,高应大反对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 2018年2月,与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合并成“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Remove ads
Remove ads
组织
学校校友
该校创于1963年,至2011年止已有超过10万名校友,详细名单可参阅主条目。
校园
建工校区(校本部)[28]
|
燕巢校区[29]
|
学生活动
- 新生体验营,为高应大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迎新活动,更是学校、社团以及各系学会倾尽资源,前身为新生大露营。参加的对象为全体新生。为期两天,并有多项竞赛与康乐活动。目的为凝聚班级及系上的向心力,并让新生能尽快认识班上的同学。是高应大少数历史悠久的活动之一。
- 第35届因为H1N1而停办,而在公元2010年9月25、26日正式举办第36届新生大露营,但正式更名为"九十九(公元2010年)级新生体验营",因此新生大露营一词,就此成为绝响。
- 106级新生体验营,地点不同以往在澄清湖举办,而是选择在高应大燕巢校区举办,让新生可以在活动两天中更认识校园。
- 107级新生体验营则是在高科大第一校区举办。
- 108级起新生体验营停办,迈入历史。
- 高应大曾于2006年时,曾被学生投诉礼堂太小,毕业典礼每班仅限三十人参加,让部分同学留下遗憾,但经毕典筹备会讨论后,决定毕业生全数出席、同日分梯举办。每位毕业生上台接受校长拨穗、院长颁毕业证书,系主任、校友总会总会长握手祝福等,而来宾只出席不致词,将舞台镁光灯留给每一位毕业同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一生一次的荣耀。这个“毕业同学为主”的毕业典礼,已成为高应大的传统之一。
- 该校拥有58个社团,详见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学生社团(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学术交流
该校1965年开始即有国际参访性学术交流,由于次数繁多,因此仅列举"姐妹学校"。[30]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