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
Remove ads

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是由支联会义工组成的剧团六四舞台于2009年制作的舞台剧,旨在悼念六四事件二十周年。剧作非单纯“重述历史”,而是希望透过舞台艺术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成为了解六四的起点。[1]

事实速览 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 剧作家 ...

首年反应平平,但2010年再演时虽历经“演员受恐吓退演”风波,最终重组成功,并在口碑与票房上都获得广泛肯定。[1]

剧情

剧中三位主角皆取材自真实人物:女记者 Ella(蔡淑芳《广场活碑——一个香港女记者眼中的六四血光》)、北京高干子弟、四川留学生。[1]

香港女记者Ella前往北京采访天安门广场的学运,在动荡的时局中,她结识了来自北京的学生丁楠与来自四川的学生徐军。三人在广场上共同经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热血与恐惧交织的时刻中建立了深刻情谊。二十年后,命运让他们再次重逢,面对早已改变的世界与各自心中的记忆,他们重新审视当年的信念与选择。[3]

制作[1]

最初,剧团曾考虑以诗歌朗诵会或音乐会等形式悼念六四,但在成员个人创作的启发下,最终决定以舞台剧形式呈现。

舞台设计采极简风格,利用灯光、影像投射与留白手法,强调人物内心的转变。剧中多处细节源自真实资料,例如广场环境的恶劣与集会者的生活琐事,使历史场景更具真实感。

编剧刻意减少沉重的政治叙述,以人性为切入点,呈现广场上充满理想与矛盾的瞬间。制作团队亦避免将军方“妖魔化”,并在演出中播放当年北京市民向士兵送水的片段,以提醒观众事件中各方的人性复杂性。

导演李景昌曾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在广场上放一朵小白花》于中国内地公演,让更多人直面历史真相。若有机会,他希望将剧末改写为“平反后的庆祝”,象征和解与记忆的延续。

音乐[1]

《正义的小白花》—— 主题曲,呼应剧名,象征纯洁与坚持的信念。

Edelweiss》(雪绒花)—— 象征在极权下坚守信念、对抗压迫的精神。

《当天的勇气》—— 代表六四精神延续至当代,呼应香港社会运动中的抗争意志。

《妈妈我没有做错》—— 抒发主角对母亲与祖国之间的爱与矛盾,强调理想与亲情间的撕裂与坚持。

政治审查[4]

演员受恐吓退演

2010年3月彩排期间,一名后台人员接到恐吓电话,被警告若继续参与将影响艺术前途。随后五名后台人员全数退出,两位演员也决定退演。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哗然,剧场界人士迅速支援,补上人手。五场共1500张门票在一天内全部售罄。[5]

巴士站广告

剧团原本计划在巴士站的灯箱上张贴宣传海报,但九龙巴士的广告代理商——JCDecaux Cityscape以内容“敏感”及担心灯箱遭破坏为由,拒绝刊登广告。

康文署场地申请

该团于2009年向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申请场地赞助,但最终未获任何回复。

最后的维园烛光晚会

2021年,面对《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首个六四烛光晚会,烈明慧认为,这正是六四舞台的意义所在——即使身处这样的环境,仍要纪念“六四事件”。[6] 由于政治压力与防疫限制,剧团无法获得实体演出场地,最终改以网上剧本朗读的形式取代现场舞台演出。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