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垭口 (南横公路)

台灣南橫公路穿越中央山脈主脊的山口及旅遊景點,位置在向陽山和關山之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埡口 (南橫公路)map
Remove ads

垭口,又称关山垭口大关山垭口南横垭口,两山间狭小之处[2],偶见有误写为哑口[3]),是台湾南部南横公路穿越中央山脉主脊的山口,位置在向阳山关山之间,海拔2919.2米的最低鞍部,南横在鞍部下方约200米处以大关山隧道台20线141.4—142公里处[注 1]凿穿中央山脉主脊,隧道公路标高东口2727.3米、西口2723.5米[1]:0,成为台湾海拔最高的隧道[注 2],也是全线最高点,且横跨于玉山国家公园南部园区边界[5]。垭口南北走势的山脊为台湾东、西分水岭:以西属高雄市桃源区梅山里,水系属拉库音溪荖浓溪高屏溪流域注入台湾海峡),大关山隧道西口在此;以东属台东县海端乡利稻村,水系属哈里博松溪新武吕溪卑南溪流域注入太平洋),隧道东口在此。垭口东西两侧的景观差异甚大,是其成为景点的主因[6][7][8]

事实速览 垭口, 海拔 ...
Remove ads

名称

“垭口”此名为多数文献(含学术单位、政府机关之网站记载)所采用,其中在学术方面,各文献报告为与其他垭口兹区别,亦有“关山垭口”、“大关山垭口”、“南横垭口”等不同用名,本文为表统一用名,乃采多数者称之。偶见写为“哑口”者为误植[3]公路总局发布的台20线里程表,将此地称为“大关山垭口”(有误写为“大关山哑口”[9][10][11]),得名自山顶位在此地西南侧约两公里处的“大关山”[注 3]。历年官方地图中,1980—1983年《一万分一像片基本图》标示此地“垭口”,穿越的隧道标示“关山隧道”;1988年中比例《台湾地区地形图》将此地标示为“关山垭口”;1985—1996年的各版《经建版地形图》将穿越的隧道标示为“关山垭口隧道”、“垭口”标示在东侧;1999年以后隧道标示为“大关山隧道”。[1]:0[4][13]也有资料称为“南横垭口”[14]。垭口的范围,在本文撰述是以台20线约141公里左右,向东至144公里左右[注 1],涵盖大关山隧道至向阳大断崖。

Remove ads

历史

日治时期,为了压制布农族的抗日行动,1926—1931年日本人从关山六龟之间建造一条关山越岭道,在此立起州厅界碑,以表示该界为高雄州台东厅交界所在,并设有见张所,依《东台湾展望》记载,此处便是今称“垭口”[注 4],海拔约2920米[18][20]。如今,州厅界碑、见张所已无迹可寻。沿着关山越岭道往东方而行,则有关山、溪头两处驻在所,前者位置是关山岭山东麓,后者位置是垭口派出所今址。据玉山国家公园调查,从垭口派出所至大关山隧道这一段关山越岭道,宽约1.5—2米间,除了是登山人士做为山径步行之用,仍可见得其路迹,其余路段有的是埋没在草丛,或者是被崩坍给流失[18]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相继完成中横公路与北横公路,于1968年南横公路自北寮开工,遇中央山脉阻隔,建造大关山隧道贯穿地层通过,连接起南横公路东、西两段,1972年完工通车后,大关山隧道成为全线最高点,且是今存海拔最高的隧道[注 2][21][22]。当时仍受山地管制,前来垭口登山旅游或运输交易,得申请登记进行审查检验,直到1993年解除管制后几年内[注 5],旅客人数暴增,导致大关山隧道涌现的车潮造成塞车[23]。通车后,位于大关山隧道东口续往东行近2公里处,溪头驻在所原址、垭口派出所今址[注 6]、近旁海拔2568米的工寮,原本是提供给兴建南横公路的工人使用,被救国团扩建成现在的“垭口山庄”。1978年至1986年间是救国团展开南横健行活动盛行之时,垭口山庄提供健行队住宿过夜[24]

2009年,受莫拉克台风袭击下,南横公路沿线多处毁损,其中在垭口路段,大关山隧道东口与停车场皆遭受土石掩埋,在垭口山庄和大关山隧道之间的道路有长达300米崩坍地,影响甚钜[25][26]。因此,同样连带影响垭口山庄,下方地基的岩层流失,而且崩壁是直泻而下的溪谷,山庄前营火广场有地滑龟裂的现象,此地点经勘察被认为有危险堪虞,林务局决定收回垭口山庄,停租给救国团[27][28]。2014年2月,台东林管处对外表示,于3月开始不对外开放使用垭口山庄,并保留原有建物,仅提供紧急救难之用[27][28]

Remove ads

地理

位置

Thumb
Thumb
图为穿越垭口的大关山隧道口外观,因关山越岭道之州厅界所呈现地形是处垭口,大关山隧道从它的正下方穿过中央山脉主脊,故在南横公路上亦称此区为“垭口”:上图为隧道西口,标示“垭口,标高2722米”,位于高雄市,现今景观在崩毁重建后已改变;下图为东口近影,位于台东县

垭口位于中央山脉南段主脊,向阳山关山间的最低鞍部,南横大关山隧道上方[注 4],海拔约2920米(2018年国土测绘中心图资标示为2919.2米[1][23]。南横公路以开凿隧道的方式穿越中央山脉,隧道在垭口下方约200米处,凿穿主脊东西分水岭,1972年通车后,于东西两端隧道口,台东端与高雄端,皆各设有地名标示,过去曾有错标为“哑口”,1991年改正为“垭口”[3][29],历年来所标示的标高有2714、2731、2722米等[30][1]:0[4][31][23][18](2018年国土测绘中心图资标示,隧道东口标高2727.3米、西口2723.5米[1]:0)。从大关山隧道东口攀登关山岭山的登山步道,里程牌0.5K处即为山脊最低处的垭口。官方地图在1980—1983年《一万分一像片基本图》的东西图幅分界正好穿越此地,于是在图幅东西两侧分别皆各标示“垭口”[1]:0[4];随后1985—1996年的各版《经建版地形图》保留标示在东侧的“垭口”、然原本1980—1983年《一万分一像片基本图》在图幅分界西侧所标示的“垭口”却消失。[1][13]

Remove ads

气候

垭口的高山气候是南横公路上著名的景观,其呈现气候风貌以大关山隧道区分。天候变化时,在不同的季节常见“东山飘雨西山晴”;或是西侧风雨迷雾连绵,往东过了隧道竟是暖阳和煦、云涌霞披的美景。秋冬季节,位于台东县境内的大关山隧道东口,由于受到东北季风挟带水氣,循着广大的新武吕溪河谷漫进,在气流的抬升与地形阻隔下,在气流强盛时,南横东段朔风凛洌,凄风苦雨,而隧道往西进入到高雄市境内,则因气流受到中央山脉主脊横阻,风势微弱,仍可见落日余晕、云彩飞扬的美景;在气流减弱时,隧道东口常于午后4时,其高度约海拔2500米左右形成漫谷连天的浩渺云海,成为垭口最壮观美丽的景致[32],在清晨或午后,由于大关山隧道上方的地形是呈现一处风口,气流的抬升会将云沿着地形往风口推挤,造就出山岚与云瀑景观[32][21]。夏季时节,湿暖的西南气流会由西沿荖浓溪通谷往东进入,随即受阻于中央山脉与玉山山块的高岭,而蓄积在南横西段梅山往垭口间的路段,形成山岚缭绕,云雾迷漫,或是细雨霏霏的天气;往东通过大关山隧道后,则因为山脊阻挡湿气,东侧仍是晴朗开阔[32][33][14]

关于垭口在气候方面的各项统计,现今并无完整的资料[注 7]。另外,虽然垭口是处风口地带,强风盛行,对于风速、风向等仍无资料[34]。气温与雨量是依《台东县史》记载,垭口是归类于山地夏凉气候,1月为最冷月,月均温低于8℃,7月为最暖,月均温不高于18℃,与平地温差超过10℃以上,年雨量逾3500毫米[35]

Remove ads

景观

垭口的地形是属中央山脉的主脊,对台湾地理而言,不仅分隔台湾岛东、西两半部,也分隔荖浓溪新武吕溪两水系而成分水岭,故于东于西,两地呈现景观大不同[8]。南横公路由东往西接近垭口前,受到哈里博松溪的地形阻隔[36],公路是沿山壁以U字形环绕溪谷,并以云海桥、云峰桥跨越哈里博松溪,在桥上向北可见云海瀑布向阳瀑布,源流是自断崖一泻而下,这处断崖位在向阳山西南方,其名为向阳大断崖,现崩壁已往下崩落至垭口山庄下方,往桥另一端望去则是哈里博松溪所呈现深谷地貌,在垭口山庄可见断崖、瀑布、深谷三景[6][8][21]

在穿越垭口的大关山隧道,东口腹地较西口宽广,此处设有停车场,是南横公路的垭口景点所在,也是进入关山岭山的登山口[注 5],与另一端的西口皆可攀登而上至关山越岭道[33][23][18]。沿着南横公路来到大关山隧道,隧道长615米,净宽5.6米,原本隧道内壁并无施作衬砌,故可见遗留当时开凿的痕迹以及从岩壁渗出水来的景象,加上隧道并非呈直线方式贯通,致使光线无法直射至隧道内部,在冬季会凝结成冰柱,而夏季则是湿寒的低温,隧道内并无安装灯光,长久以来一直又冷又湿又暗、还常滴水。南横崩毁后的修复工程将隧道内部改善,安装灯光,原本内壁的石壁原貌加上了衬砌及不锈钢板,将水滴引导至两侧排水沟,隧道内又湿又暗的“大关山滴水传说”不再发生[来源请求]。由于隧道并非呈直线,行车时无法于隧道口望见对向来车,隧道内路幅又狭窄只容单线道无法会车,所以在东西两端隧道口,都设置有红绿灯号志指示,在2023年以前是全台湾海拔最高的红绿灯[注 8][注 9]。由东向西出了大关山隧道西口,抵达高雄市境内,同时进入了玉山国家公园,此处地形受山壁围绕,视野仅有拉库音溪的支流溪谷较为开阔,继续沿南横公路往西而行,封闭的景观逐渐开阔,可远眺对岸的长青祠库哈诺辛山[4][32]

Remove ads

地质

垭口的地质是属毕禄山层,但在大关山隧道的两端,依位态与岩性就有明显差异,故以大关山隧道可分出其地质[40]。在距离隧道西口约100米处之以西地带,即垭口位于高雄市境内,该区地质是属变质砂岩,偶夹板岩或硬页岩之互层,向西至大关山断层皆属,在隧道西口上方就是此地层的露头,这是受变质作用下形成,其构造呈现变质之时形成的层面与垂直交错状发育,节理发达,岩体硬度甚高;朝向隧道东口方向,地质逐渐取而代之是硬页岩与板岩,因此在关山岭山棱线上,可见危崖处是破碎的硬页岩与板岩[33][40][41]。出了隧道东口,即垭口位于台东县境内,则由劈理发达的板岩与千枚岩构成,其中千枚岩在向阳大断崖多为千枚岩,其间夹有方解石脉石英脉,并有少量的绿色岩,因千枚岩是属变质岩,变质程度介于板岩与云母片岩,因此受日光照射下,向阳大断崖反射出银灰色的光芒[21][40][41]。北从关山岭山,南至关山,这一段的地质是由变质砂岩与板岩互层构成,其山棱上峰巅多呈单面山,东面坡长且缓和,正与岩层方向一致,而西面却崎岖陡峭,是典型的顺向坡地形,沿南横公路自海端方向上来可见此景,尤以关山大断崖崩壁顶端的鹰子嘴山甚为明显,在台14甲线昆阳武岭这一段也有单面山[注 10][8]

Remove ads

植物

从垭口的植物景观可反映出气候环境,在文献上多以大关山隧道来区分,隧道东口是以台湾二叶松为主的树种,属于向阳性植物,少有铁杉云杉生长;相对在隧道西口,地形上是处于背风面,使得季风吹不进与日照时间短,呈现出山岚缭绕、云雾笼罩,因此是以铁杉、云杉与冷杉为主的树种,其间伴生台湾二叶松、台湾华山松,隧道两端的林相呈相反面貌,对比甚为明显[32][33][42]。垂直往上分布,朝着隧道上方的棱线,植物的适应性抉择自身可生存的栖地,针叶林逐渐地减少,至棱线已是低矮的草本植物分布,比如:马桑玉山蓟玉山箭竹高山乌头白花香青玉山杜鹃紫花凤仙花玉山假沙梨等,其中马桑是整株有毒,另外玉山箭竹分布广泛,从针叶林带到白木林地皆可见到[32][23]。在整个分布上,垭口是属于凉温带气候,以铁杉分布为大宗所构成的纯林带[23][43]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