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邢天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邢天正(1910年7月10日—1994年),天津武清人,台湾登山家、登山作家,台湾岳界四大天王之一,是第一位完成台湾三千米以上高山攀登之人。

事实速览 邢天正, 出生 ...

生平

创下纪录

邢天正家乡武清县地势平坦,但他自幼喜画山水,对自然美景有向往[1]。1930年他考取通州师范学校[2],1948年战乱逃至甘肃省包头市[2],1953年[3]富国岛到台湾[1]

1959年春,邢天正参加玉山登峰队,自此开启他攀登台湾高山的兴趣,两个月后春节就参加雪山登峰队,次月青年节完成大霸尖纵走雪山,11月下旬攀登大水窟山秀姑峦山[1]。对高山入迷,他是说因故乡连几米高的丘陵都没有,所以特别喜欢山[4]。该年总计他共攀登三千米以上高山的主峰与副峰有十九座,二千米以上的为二座,另有二座三千米以上的高峰因时间不足中途折回,其中约十二座高峰是台湾战后登山团体首次登临[1]

服务于粮食局的邢天正,因每个月都有一半时间在外县市出差,所以他利用节余下来的日子登山[5]排云山庄名字由来,就是由他命名[6]。初期,他登山是参加登山团体,至1962年开始雇原住民带路,极少人至的深山[1]。一次,他由海端乡利稻部落越过关山镇,纵走大鬼湖小鬼湖,但因浓雾而在密林中迷失方同,被两名雇工布农族人责怪,甚至还拿猎枪逼他开路、要他自己背东西,让他感觉“反了”[4]。在爬山经历中,他说久久不忘的是1964年6月在向阳山遇到山洪暴发受困多日、与11月纵走玉山跌落约五十多米崖下的事故[5]。1964年9月起,他才找到志同道合的丁同三结伴同行[1]

邢天正首先参加台湾省山岳协会,后来又参加台北市登山会、中国青年登山协会、健行会[4]。“台湾岳界四大天王”名号的由来就是1967年8月,中国青年登山协会为庆祝邢天正完成玉山、雪山、中央山脉所有高峰登顶,邀请林文安蔡景璋、邢天正、丁同三四人结伴攀登战后时期尚无人登顶的西合欢山,以后他们四人就常常结伴攀登大山[1]。丁同三形容邢天正是“标准的北方人”、细心、沈稳,在山中有稳定军心的作用,是难得的登山伙伴[7]。因邢天正是台湾第一位爬完所有三千米以上台湾高山的登山家,1968年4月14日,台北市健行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理事长张灿堂颁发“健行楷模”锦旗,和一千元奖金、奖状,赠送给邢天正[8]

Remove ads

著书立论

邢天正写登山文章的地点,是他在台北市杭州南路三坪不到的粮食局宿舍[2]。他著作《台湾高山简记》到《台湾省高山明细表》的整理问世,被认为泽惠岳界甚多[9]。其绘制的台湾山脉棱脉地图,也让后辈受益良多,因此被评价说他让人尊敬的不仅是登山的成绩,而是其薪火相传、不计名利的胸怀,建立了一个登山家的典范[7]。他也会参考蒋师辙《台游日记》、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姚莹《东槎纪略》、《台东州采访册》、《噶玛兰厅志》等古书,在登山刊物上发表在台湾山岳名的考据,如秀姑峦山名称的由来是与阿美族有关,而不是所谓的郑成功妹妹秀姑因死山中而命名的[10]

1968年,邢天正在台北市健行会颁奖时,答复记者说计划以九年将他爬山所得资料缮印成书,字数可能在百万以上,以每次登山活动为单元,对该一山区路线、地形、地质、气候等均加以详细报导[8]。他曾创办专门探讨与山有关的问题的《大自然》杂志,但出版两期就不堪赔损而倒闭[7]

山友救助

邢天正会以登山来解他的乡愁,在1971年中央山脉大纵走担任蓝队队长时,他写下会想到隔海的远方而凄然[7]。晚年,他因生病不能随意攀登高山后,住于关渡浩然敬老院,就常为思念家人而伤心落泪,偶尔才有熟识的山友去探访[11]。1982年秋开始,他在健行登山会的会刊《中华登山》撰写“万里云游记”,描写他在中国大陆时从北京兰州酒泉,再迂回祁连山回到兰州,南达成都又南下到越南的回忆[12]

1983年春,邢天正到公保大楼取药途中,忽然晕倒,送至台大医院晕迷七天又并发肺炎,3月7日转到空军总医院治疗[13]。3月间,因不慎摔倒,左眼几乎失明[11]。4月又开刀治眼疾时,由于积蓄已因投资杂志而所剩无几,故旧好友考虑他个性较强,决定以出版其著作的名义帮他助度难关[14]。4月30日,中华健行登山会会议上,众人决定成立“邢天正先生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陆续出版其著作[9]。此委员会由蔡礼乐、时光琳、丁同三等发起,并推洪金寿、黄浴沂、廉祥源、李希圣为执行小组[15]。11月26日,中华健行登山会上,委员时光琳、洪金寿、李希圣、丁同三等人通过邀请台北市登山会理事长颜艮昌加入为基金会委员[16]。《户外生活》杂志社邀请李希圣担任主编,先出版《邢天正登山讲座》[17]

Remove ads

返回中国居住

开放两岸探亲后,邢天正1988年春返回故乡武清时,台湾登山界为感念贡献,将基金会尚余三十九万元全数转赠其做为盘缠,以壮行色[18]。当他返回家里时,发妻却已年前去世,分离多年的两人未见最后一面[2]

邢天正在家乡由儿子邢最齐照顾[19],孙女儿也协助照顾起居[3]。1989年,中国登山协会1990年亚洲运动会撰写中国登山史,协会秘书长王凤桐特地到天津拜访邢天正,请他执笔台湾登山史部分[20]

在家乡的邢天正与前往探访的台湾山友谈到山林趣事时,精神特别好[11]。山友蔡光隆、张文溪及李淳容等都去过看望邢天正[3]焦桐回忆1990年去天津看望时,看着晒著阳光、行动迟缓不便的邢天正说想去攀圣母峰,形容当时邢天正“轮廓有金色的镶边”[21]

1994年初[2],邢天正在故乡天津过世[7]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