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门
香港大埔區島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塔门(英语:Tap Mun,官方地图名称Grass Island[1][2])是香港一座位于大滩海、大赤门及大鹏湾之间的岛屿,地理上几乎全被郊野公园包围的[3],行政上属于大埔区,邻近西贡半岛西贡北,面积达1.69平方公里。塔门东面是以狮子滚球为著名的弓洲;南端是塔门口和高流湾;北端是赤洲口和赤洲;西端是大滩海和湾仔半岛。

岛上设有一个天后庙,在大节日(如天后诞)时会有很多渔民到塔门上香祈求平安,香火鼎盛。此外环境保护署也在塔门设立一个空气污染指数监测站,以观测市区的污染对郊外的影响,也可以作一个对比。
历史
塔门古称佛塔[4], 是惠潮与广州府海路交通的一个中途补给站。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编的《粤大记》中,便将塔门称为佛塔。岛上天后庙内有乾隆八年(1743)“叶徐送产碑”,镌刻塔门天后宫在清初由东官渔商建立,可见塔门当时的渔港活跃。稍后的嘉庆三年(1798),塔门天后庙重修,庙碑记载六百多位善信捐款纪录,其中包括罟店、船户、店铺等。塔门港在清中叶为大鹏湾“形胜之区,舟楫通津之所”。[4]
概况

岛上渔民高峰时有二千人居住,后来大部分居民迁到市区谋生。现时有部分不迁的居民于岛上开设士多或餐厅,招待假日来岛上的旅客。
塔门居民多以捕鱼为业,但随着捕鱼业式微,青年人多往市区另找工作,而儿童亦往市区就读,引致岛上学校最终停办。假日游人众多,岛上名胜亦多,如塔门洞、吕字石、龙颈筋、打浪排等。
地方行政
塔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大埔区,塔门并不划入西贡区的原因是在1970年代兴建万宜水库前,西贡并未有道路通往北潭凹、黄石码头等地区,而且西贡北的乡村如深涌、荔枝庄、榕树澳和岛屿东平洲等都依赖街渡、渡轮往来大埔区的大埔滘(后来改为沙田区的马料水)。
现时岛上分为三条村(街坊、渔民新村、榕树村),每村有二位村代表,隶属大埔区的西贡北乡事委员会,本村建有村公所、学校、警岗、青年会会所。天后古庙建造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载,供奉天后圣母之外,尚有观音大士及关帝,一向威灵显赫,香火鼎盛,各地渔民善信皆奉为生佛。政府对村中建设甚为重视,建有码头、避雨亭、足球场等。此外水务署除了由蚺蛇湾铺设海底水管到当地,以供应溪水外,还提供自来水。电力公司及电讯公司则铺设海底电缆,提供电力及通讯设施。数年前更配合建醮搭棚场地,斥资施工填海扩阔土地。
气候
Remove ads
交通
- 对外交通是街渡,由翠华船务(香港)有限公司提供服务。
- 平日票价:$11.0
-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16
- 平日票价:$20
-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30
除了街渡外,民众亦可在黄石码头搭乘快艇前往。
图片
-
马料水码头前往塔门的街渡
-
马料水码头前往塔门的街渡
-
黄石至塔门的街渡
-
黄石至塔门的街渡
-
渔民村球场成了晒菜场
-
荒废渔塘的提坝
-
村民手写的路牌
-
叠石是塔门地标之一,两块大石上下叠起,形成一个有趣的“吕”字,所以又名“吕字叠石”。
-
叠石以上的步行径上,不难发现牛只吃草。
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西贡北塔门亦成为港人和内地旅客的“新景点”。2018年内地五一黄金周,塔门草地及石滩逼满内地露营团,但不少人在露营后将胶袋、发泡胶、帐幕等垃圾弃在草地或石滩上,有流浪牛更误把胶袋当食物吃掉[6]。
2019年内地五一黄金周,不少旅客南下访港,迫爆港九多区,近年更兴起“深度游”到郊外露营。西贡多个地方遭大批旅客攻陷,塔门有个由45名内地旅客组成的“徒步团”,陪伴旅客们在草原上宿一宵的帐篷,则有被用完即弃之嫌,塔门青青草地上遗下逾廿个帐篷[7]。
2020年,有保护郊野牛只的义工在塔门目击一名年迈清洁工,将游人享乐后留下的大量垃圾逐袋搬落山,垃圾收集处堆积垃圾外,郊野公园也满布臭气熏天的胶袋,未开的烧烤蜜、啤酒、营钉等,更在塔门草地上发现有大量玻璃碎,情况颇不理想[8]。
区议会议席分布
由于塔门人口稀少,现时只有街渡连接深涌、荔枝庄、黄石码头等地,所以往往跟这些乡村(包括海下)范围划为同一个选区。
脚注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