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士部
汉字部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士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计三画,是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33个(三画的中为第4个)。繁体字中,一字带“士”且无其他部首时归为士部。
在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荐的国字标准字体中,士部和土部不同,士字上面的横比下面的长,而土字下面的横比上面的长;而中文简化字中,士部则被归为土部的附形部首。
部首单字解释
- 有才能可以任事的人。
- 男子的通称。
- 人的通称。
- 古代四民之一,即士农工商。
- 称有官位的人。
- 军人。
- 介于军官与士兵之间的领导干部。有士官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在中国历史上多数解作读书人,属四民(士农工商)之首。“士”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不鲜,有解作文德之士,有解作农民,莫衷一是。探源索始,需从“士”字的构形追查。徐中舒和严一萍认为“士”与“王”字同源,“士”与“王”在金文中构形很相似,“士”象端正危坐的人,指官长或治狱之官,而“王”字亦象端拱而坐的人,指帝王,地位较高。吴其昌补充“士”字和“王”字与“工”字的构形相近,“工”本指伐木之斧,是先民的原始工具,有了斧则可以做各样事情,因此才明白为何《说文解字》把“士”解作“事”。吴其昌再把“士”引申为斧,可用于战事,亦可用于刑罚,所以可以解作战士或执行刑罚之官,而执行此等事情的都是男人,因此,“士”几经引申,可解作男子。[1][2]
字形
-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名称
- 汉语:士部(拼音:shìbù,注音:ㄕˋ ㄅㄨˋ)
- 日语:士部(しぶ)、士(さむらい)、士冠(さむらいかんむり)
- 朝鲜语:사부(士部)
字例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