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城北北极殿
台灣澎湖廟宇,位於湖西鄉大城北村,主祀玄天上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城北北极殿,或称城北北极殿,古名大城北上帝宫,台湾澎湖县湖西乡庙宇,城北村公庙,主祀玄天上帝[1][2],地理位置邻近澎湖机场。[3]法师流派为“普庵派”。[4]:257
沿革
城北村位于澎湖湖西乡的拱北山周遭,胡建伟所著的《澎湖纪略》作“大城北社”,相传荷兰人曾在拱北山顶处筑城,而聚落则在筑城处北端而得名。[3]“大城北社”在清领时期行政区归属于奎璧澳,在日治时期则改划入林投澳[3],故现今属于“林投澳角头庙”之一,但逢林投澳“祭王”活动时,大城北北极殿仅止活动“参与”,却不列入林投澳诸角头庙请王活动的“举办”轮值。[4]:261
根据蔡承德撰述于民国63年(1974年)的〈大城北北极殿落成碑〉云;村庙开基于乾隆60年(1795年),道光15年(1835年)修建、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在日治时期1898年度的调查报告中,当时庙名登记作“上帝宫”。昭和六年(1931年),村民洪竹笋发起重修,获得林清波解囊襄助,昭和八年(1933年)顺利迁庙新建,即为今址。[1][4]:257
民国44年(1955年),大城北北极殿受一新社影响[5]:51-54,开办文堂(鸾堂),堂号“启善堂”,鸾手的结社名称则为“修身社”。[4]
民国62年(1973年),大城北北极殿重新改建,翌年落成,即为今貌。民国63年(1974年)竣工的大城北北极殿,座西北朝东南,乃群众募捐而成,型制为立面长18.85米、纵深长15.3米,占地面积73.36坪的单层楼建筑。[2][4]:257
Remove ads
建筑
大城北北极殿建筑风格为“闽南式”,左右各设连结式护龙,三川殿屋顶上缘放置“财、子、寿”三仙,两端并佐以燕尾及水草点缀,脊堵以“八仙”为剪粘题材,上檐铺以绿瓦、下檐则铺黄色琉璃瓦,两侧的钟、塔楼屋檐皆采绿瓦,亦不乏水草、花卉及垂花等装饰;立面入口悬挂的“圣旨牌”,乃是大理石所制。[4]:261
祭祀圈
大城北村流传有“鸡无翩、毋通食”之俗谚,形容当地先天地理环境不佳,村民谋生困难,人烟稀少,其祭祀圈分布成三个甲头,分别为东甲(林氏与黄氏)、中甲(洪氏与林氏)以及后甲(林氏与王氏)。此外,北极殿法师长历代姓名可考者有林清波、林光灿二人。[4]
图辑
-
三川殿正殿脊饰
-
金炉剪粘人像
-
圣旨牌
-
虎堵、龙柱
-
门神与石碑
-
龙边围墙彩绘
-
主神神龛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