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屿山 (选区)

香港离岛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嶼山 (選區)
Remove ads

大屿山(英语:Lantau,代号:T01),是香港离岛区议会属下的选区,1982年设立,1994年采用现名,2023年撤销,末任区议员为离岛区议会主席兼新界社团联会成员余汉坤

事实速览 大屿山 Lantau, 国家/地区 ...
Remove ads

范围

大屿山选区是离岛区内面积最大的,亦是全港最大的选区,东至小蚝湾梅窝,西至大澳石壁分流,另同时包括长洲以西的索罟群岛石鼓洲。与其相连的选区有东涌五区(东涌南东涌中东涌北满逸逸东邨北)、愉景湾坪洲及喜灵洲以及荃湾区马湾选区;并可隔海与长洲南丫及蒲台以及屯门区三圣选区、屯门码头一带和跨境(广东省珠海市)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投票地点

由于大屿山选区幅员广阔,为顾及区内各乡需要,在主权移交前后时间均设有九个投票站,分布于大澳中华基督教会大澳小学大澳䃟头村村公所)、沙螺湾沙螺湾乡公所)、东涌乡郊(医疗辅助队东涌训练中心)、小蚝湾牛牯塱三乡合作社)、昂坪宝莲禅寺大澳厅)、梅窝梅窝体育馆)、塘福塘福乡公所)和贝澳杯澳公立学校)八个乡镇。2019年区议会选举,该区新增长洲海傍街体育馆的域外票站(基于澄碧邨石鼓洲以街渡连接长洲),令票站数目增至十个。

沿革

大屿山选区于1982年成立,是香港最早期的选区之一,当时名为大屿山及邻岛。由于成立初期机场核心计划尚未构思,大屿山南部、东涌大澳赤𫚭角都是人口稀疏,尚未开发的乡村社区,当时大屿山选区除青洲仔半岛之外,涵盖全大屿山,北部的赤𫚭角榄洲以及南部除长洲坪洲以外的周边海岛。

1985年区议会选举,大屿山选区分拆成南北两区,其中南部名为梅窝及离岛,北部则名为东涌及大澳,参考1986年中期人口普查报告所记载的区议会分界地图,两区大约以石壁附近划分、经凤凰山大东山二东山至莲花山附近的山径向北拉直线作分界[3]

1988年区议会选举,随着愉景湾发展区大致完成,于该处设有投票站,至1991年区议会选举原属梅窝及离岛的愉景湾自此划出并独立成愉景湾选区至今,而南边部分再更名为梅窝、大屿南及邻岛

1994年区议会选举,因东涌赤𫚭角受机场核心计划建设影响而令多村清拆和搬迁,东涌和大澳选区选民数目大幅下降;当局把南北大屿山统一成现今的大屿山选区,两位现任区议员未有参选,选举吸引另外二人参选,结果由周转香当选。

1999年区议会选举,随着机场核心计划大致发展完成,外来人口迁入东涌新市镇,东涌和赤𫚭角两地再度划出大屿山选区,另立为东涌新市镇选区。当届周转香转战东涌新市镇选区,本区则有两人参选,分别是前东涌及大澳的区议员张志荣,以及前区议员袁哲之的妻子崔佩文,最后崔氏以百多票之差胜过张氏当选。

2003年区议会选举,邻近东涌乡郊一带的逸东邨划为逸东选区,本区有所缩细。崔佩文因为年初的村代表选举失利,放弃连任,改为支持朱昌熙出选。[4]今次的对手是有新界社团联会支持的黄福根,黄氏刚在村代表选举击败崔的老公袁哲之。结果黄福根再下一城,成功当选。

2007年区议会选举,崔佩文再次参选,结果黄福根以过六成得票当选。2007年区议会选举,无党派马雪芬参选挑战黄福根,结果以黄近过七成六得票当选。

2015年区议会选举,原委任议员余汉坤转战直选,接棒退休的黄福根。余本身既是大澳原居民,又是乡议局前主席刘皇发的女婿,最后余以超过一半票数力压其他3人当选。

2019年区议会选举,邻近东涌乡郊一带的满东邨一带划入逸东邨所属的满逸选区,本区范围再次减少,余击败来自民主派的主要对手冯小燕(而另一名候选人何恩清则是冯的“Plan B”),成功连任。当中余在大澳的得票占优,而冯在梅窝得票较多,另外三个位于东涌、塘福及贝澳的点票站则由余氏在东涌和塘福领先,冯氏在贝澳领先。

历届议员

更多信息 届别, 选区名称 ...

历届选举结果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